**襄阳城,将军府议事厅。**
赤焰军的赤色旌旗高悬于厅堂之上,李莫愁端坐主位,指尖一枚青铜虎符在案几上投下深深的影子。温瑾立于她身侧,长剑归鞘,手中展开一幅新绘的疆域图——长江以北七州,己尽数插上赤焰军的旗帜。
黄蓉将一卷竹简推至案前:“这是郭大哥拟的《武林盟约》,各派愿奉赤焰军为盟主,但……”她抬眼看向李莫愁,“江湖人终究不愿受朝廷约束。”
李莫愁的银针突然钉在竹简某处:“那便不要‘朝廷’。”她指尖轻划,“各派自治,赤焰军只掌兵权与司法——江湖事,江湖决。”
程英捧上一方玉印,印纽雕着交叉的银针与长剑:“按代掌门吩咐,己刻好盟主印信。”
印面落下,朱砂如血:【以武止戈,以医济世】。
**终南山巅,新碑林立。**
抗蒙阵亡将士的名字被刻在寒玉制成的碑上,在阳光下泛着清冷的光。李莫愁手持金针,在首碑刻下最后一行字:【赤焰军魂,永镇河山】。
杨过忽然指着山下:“那些蒙古降卒怎么处置?”
山道上,近万俘虏正被赤焰军押送着开凿栈道。温瑾的剑鞘在地图上一划:“修通巴蜀与江南的驰道,五年后还他们自由身。”他看向李莫愁,“就像你说的——刚柔并济。”
小龙女的白袖拂过石碑,忽然从怀中掏出一卷帛书:“古墓密阁里找到的,祖师留下的《戒律》。”
李莫愁展开一看,原版“男子不得入古墓”的条款旁,赫然添了新注:【若逢乱世,济世为先】。
**长江战船,新政初行。**
三百艘战船己改装成巡政法舟,甲板上立着“刑”、“医”、“农”三色旗。李莫愁将一枚赤玉蜂王针嵌入首船的舵盘,蜂针竟自行调整航向,引领船队逆流而上。
“以蜂王针为引,可保航道不偏。”她对各派代表说道,“每舟配一名古墓弟子行医,一名丐帮弟子掌刑,一名桃花岛弟子司农——三权分立,共治江河。”
黄药师站在船头,玉箫突然吹破一个音——他竟笑了:“有意思!这哪是朝廷,分明是个放大的江湖。”
暮色降临时,李莫愁独自在舱内写下《医武通鉴》的最后一章。温瑾推门而入,手中捧着新铸的官印——银针与剑交叉的图案下,刻着两个小字:【晟】。
“你定的国号?”
他摇头:“是赤焰军将士们投票选的——‘晟’,光明炽盛之意。”
船外忽然传来整齐的呐喊声。推窗望去,两岸山崖上站满了赤焰军,每人手中举着火把,火光连成一条蜿蜒巨龙,照亮了整个长江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