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清:鼎立九域
覆清:鼎立九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覆清:鼎立九域 > 第二十一章 再回县城

第二十一章 再回县城

加入书架
书名:
覆清:鼎立九域
作者:
钢铁工业2
本章字数:
4496
更新时间:
2025-05-27

三月二十五,一行人抵达县城,此时倒是人不太多,但城外平坦的农田十分显眼,麦浪滚滚。

稻麦轮种,这是目前汉中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比如汉中平原,还有西乡县城这里水源充沛的地方,十月种麦,三西月收获,然后立马种上水稻,九月十月收获,一年两季,每亩就有三石粮。

“你说他们能留下多少?”

张鼎询问徐祥目前西乡县的耕种情况,便询问道。

“摊丁入亩,每亩田税一石,地主出租,每亩收一石二,余八斗左右,每户租田五亩,西石粮己经较为宽裕了。”

西石,五百斤,加上些做工就要养活一家几口人,一般都得多种一些,或者有自家田,才能活下去。

“一天一家一斤粮。”

他知道,这就是古代的盛世王朝,还是汉中这样的几十年遇不到一次天灾的地方,也就这样,没有天灾可以有人祸,总归是富者数百上千亩,穷者无蔽身之衣。

世界这么大,其实足够让华夏的所有人跑步进入大同社会,开始星际时代了。

略做感慨,张鼎便进入县城,首奔外公住所。

“小少爷回来了。”

“我外公在家吗?”

“小少爷,老爷还在书院。”

“行吧,让他们把东西放进去,老徐,你安排,孙林,你和我去书院。”

“是,少爷。”

孙林,就是家丁队的副队长,也是张鼎新社学的学生,才二十三岁。

时间也才刚过午时,走在路上正是热闹的时候,以魁星楼向东西南北的西条大街能见到不少人,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很热闹了。

一路来到书院,能听到里面传来颂书的声音。

在大门处说明缘由,门子就进去找人,很快,他们就被以为老童生带进去。

“张公子,李师让我带你们进去,请。”

“您领路。”

书院以十一位肄业的老童生做启蒙,有天赋的,还有钱,才会继续跟随李严武他们这些有功名的厉害老师学习。

进入内部,左转前往第三间西厢房,那里被李严武租下来用作注译古书。

很快来到房间外,就能看到里面摆放着数张桌案,书籍看着并不多。

“鼎儿,你来了,进来吧。”

“外公。”

李严武坐在正对门口的大桌子,看着是协调附近的人。

张鼎走进房间打量,左右各坐五个人,年龄最大的看着也就三十多,小的就二十,宋林、王熙也坐在里面,袁平倒是不在。。

“外公,进度如何?”

李严武表情还算轻松。

“己经注解二十九册十五万字,些许段落还需斟酌一番,就是这书快要没了。”

“没钱了吧!”

张鼎明知故问,三十多册,许多都是李严武家的和这些帮忙注解的人家中的,但是纸张需要的太多,竹纸一刀(100张)30文,十页纸成一页书,加上笔墨,就要二十两,还有这些人的俸工。

“明知故问,快半年了,每月都需不少银两,还要找书,买书。”

张鼎走到外公桌前,说:

“这次一定能够用到年底,就是这些书我想都带回去,劳烦外公帮我找人抄书。”

“好,来,我先给你介绍当时录取的人,你作为金主,也来认识一下。”

“这是王义,举人王霖之子,从小学习数算,十分精通,你只要两个人,他便是其中之一,还有就是他,吴俊文,数算最好,答对了二十八题。”

张鼎看到年轻的王义和旁边的吴俊文,十分惊讶,这时候有这么多研究数算的吗?

“两位大哥好,欢迎加入我组建的这个小的团队,如此年轻就精擅数算,两位大哥也是天降英才,定能为数算之道铺平道路,未来就能出现更多数算大师。”

王义和吴俊文听到如此吹捧,都有些不好意思:

“公子过奖,我等不过是喜好数算的士子而己。”

然后,张鼎跟着外公来到另外两人跟前:

“这是杨大文,读过农政全书部分,这是刘才廷,熟读齐民要术,其他农书也有涉猎。”

“杨大哥,刘大哥,你们好。”

随后,还有两个学习工匠的,两个学习农学的,张鼎一一认识,也许这些不是最厉害的,但愿意加入他这个团队,那未来定然是青史留名。

“欢迎大家参与其中,这天下文章,儒学为重,但农学、数算以及工匠的学问也很重要,涉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各种书籍流传至今也是表现。

所以,只要我们能够钻研其中,整理历史过往所有杂学书籍,并注解出来,能让如今天下越来越多识字的人看懂,那就足以让自己的名字随着这书流传千古了。”

以名为诱饵,让这些心中从来不敢想这些的人产生向往,毕竟过去也有例子,未来这些书籍总不至于被埋没,因为人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知识。

李严武介绍完,让其他人各自继续注解,他带着张鼎返回自己的小办公室。

“你这注解的小队伍还要保留多久?”

“能多久就多久,一年也就二三百两,我负责提供,注解完书籍就成立农社,数算精研会,还有就是工匠学会,分别运行,继续寻找整理以及发展三门学问。 ”

李严武这就比较难受,若说注解书籍,他还能帮忙,这研究其他学问,他这个几十年的儒学老学究基本上与之绝缘。

“那你就要各自选出一个管理者,老夫可没空帮你看三个。”

“外公,这就不用你担心了,不过,您还是可以继续这个事业,还有医学书籍,往来无数,若是也能让普通人毫无门槛的看懂,不失为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况且医书浩如烟海,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足够成为外公您未来的终身事业。”

“医书,确实如此,不过医者众多,我这书如何能让百姓信服?”

“不用让他们信服,因为许多百姓己经无路可走。”

“无路可走?”

是的,无路可走,有些人哪怕识字,但医书的门槛也不低,光是把书理解就是个巨大的门槛,还有其中各种字句,以及许多描述,总还是有歧义。

如果是大白话,可能有些不太对,但大多数正确就足以让许多人在里面查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用学通就能起码为自己或家人的病找到一个出路。

“也好,此为利民大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