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胡令:重生冉闵之不负人屠之名
杀胡令:重生冉闵之不负人屠之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杀胡令:重生冉闵之不负人屠之名 > 第72章 暗流下的和平

第72章 暗流下的和平

加入书架
书名:
杀胡令:重生冉闵之不负人屠之名
作者:
有志之峰
本章字数:
6636
更新时间:
2025-06-14

邺城的春日比往年都要热闹几分,护城河冰面初融,岸边垂杨柳抽出新芽,随风轻拂过往来行人的肩头。

太平教之乱平息后的第三个月,集市上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羯族牧民的羊皮袄与汉族商贩的粗布短打交织,讨价还价的声音里,竟听不出丝毫敌意。

卖炊饼的赵老汉将新出炉的面饼摆上木架,望着对面胡商的烤肉摊咂舌:"要说冉天王的手段,当真厉害。去年这会儿,咱们见着胡狗还得绕着走,如今居然能坐一块儿做生意。"他边说边往炉子里添柴,火星子噼里啪啦往上窜。

"可不是嘛!"隔壁卖豆腐的王婶往铜盆里添着清水,盆里倒映着她眼角的笑纹,"我家二小子进了屯田营,昨儿回来说,教他们耕地的竟是个羯族老把式,手把手教怎么看墒情。那老把式还说,咱们都是靠地吃饭的人,分啥胡汉!"

"听说了吗?城西李寡妇家的闺女,进了苏夫人办的女子学堂!"路过的货郎放下扁担,加入了谈话,"不光认字,还学算账呢!以前哪家肯让女娃娃抛头露面哟!"

"这世道真是变了。"赵老汉摇头感叹,"我那小孙子,昨儿在街上追着羯族小娃跑,我喊都喊不住。俩孩子还分一个烤红薯吃,你说稀奇不稀奇?"

这时,忽见一队骑兵穿过集市,玄色甲胄上的"冉"字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首的苏亥勒住马缰,摘下头盔时露出刚毅的面容:"老乡们,陛下有令,明日起开放官仓平价售粮,家里缺粮的都去城西登记!"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有老妪颤巍巍地问:"军爷,这粮价......"

"比往年低三成!"苏亥爽朗地大笑,马靴蹬着马鞍,"陛下说了,只要大伙儿肯踏实干活,往后年年都有饱饭吃!"他的声音在集市上空回荡,惊飞了檐角栖息的麻雀。

"老天爷保佑冉天王!"人群中有人高喊,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叫好声。卖菜的张大娘抹着眼泪说:"我家老头子去年就饿死在逃荒路上,要是早遇上冉天王......"

与此同时,邺宫书房内,冉闵正对着铺满舆图的长案皱眉。羊皮纸上,慕容鲜卑的势力范围如乌云般压在北方边境,而东晋的版图则像一道蜿蜒的防线横亘东南。"慕容恪的骑兵己扩充至八万,上个月还在辽西试射新制的强弩。"王基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铠甲碰撞发出轻响。

冉闵抚摸着腰间玉佩,那是苏若亲手所绣的并蒂莲。他想起昨夜梦中,历史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成大事者,当如流水,能屈能伸。"深吸一口气,他转向文官王波:"你与王简即刻启程前往建康,带上邺城的丝绸、玉器,还有......"他顿了顿,"附上我的亲笔信,就说愿以东晋藩属自居。"

王波的胡须微微颤抖:"陛下!您乃一国之君,怎能......"

"若能换来十年太平,称臣又何妨?"冉闵猛地起身,袍角扫落案上竹简,"慕容鲜卑才是心腹大患!东晋虽傲,却也忌惮鲜卑南下。只要能让三方制衡......"他的目光落在舆图上的长江天险,"等我们休养生息,总有踏平建康的一日。"

建康城的朱雀大街上,王波与王简裹着厚重的貂裘,望着街边雕梁画栋的楼阁咋舌。"都说东晋奢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王简压低声音,怀中的锦盒硌得肋骨生疼——里面装着冉闵准备的夜明珠,颗颗圆润如鸽卵。

两人被引入丞相府时,桓温正倚在湘妃竹榻上把玩翡翠扳指。听闻来意,他狭长的丹凤眼微微眯起:"冉闵要称臣?"指尖划过温润的玉石,"北方蛮子也懂得礼义廉耻了?"

王波强压下心头怒意,躬身道:"明公有所不知,慕容鲜卑狼子野心,若任其做大,恐东晋边境再无宁日。冉天王此举,实为天下苍生着想。"他说着,示意王简呈上锦盒,珠光瞬间照亮室内。

围观的仆从们发出阵阵惊叹,桓温的目光也被夜明珠吸引,但仍冷笑道:"空口无凭,冉闵拿什么证明诚意?"

"淮北三县。"王波的声音掷地有声,"只要东晋愿结盟,冉魏即刻交割三县,永为藩属。"

书房内陷入死寂,唯有铜炉中沉香袅袅升起。良久,桓温抚掌大笑:"好!果然是条能屈能伸的汉子!来人,备酒!"

消息传回邺城那日,正值春耕。城东的田间地头,满是忙碌的身影。几个胡汉汉子合力抬起一架新制的水车,一边走一边说笑。"这水车转得可真快!"汉族的年轻小伙儿抹了把汗,"多亏了从南方请来的工匠!"

"是啊,听说陛下为了弄这些,费了不少心思。"羯族汉子憨厚地笑着,"俺们以前在草原上,哪见过这玩意儿!"

田埂上,几个妇人聚在一起闲聊。"你们听说了吗?陛下向东晋称臣了!"其中一人压低声音。

"啥?称臣?那不是丢脸的事儿吗?"另一人瞪大了眼睛。

"这你就不懂了!"年纪稍长的妇人白了她一眼,"我家男人在军中当差,听他说,这是冉天王在隐忍,这样能换来太平日子。只要能吃饱饭,管他称不称臣呢!"

"就是就是!"又有人附和,"去年太平教闹的时候,天天提心吊胆。现在好了,孩子能安心上学,男人能踏实种地,比啥都强!"

冉闵带着苏若微服出巡时,正巧听见这番对话。苏若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袖:"陛下,您看,百姓们都明白您的苦心。"

"这只是开始。"冉闵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薄茧蹭过她细腻的皮肤,"等打败慕容恪,我要让天下的孩子,都能在同一间学堂念书。"

路过城西的女子学堂时,朗朗读书声传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透过雕花窗棂,可见胡汉女童同坐一桌,共用一卷竹简。一个汉族小女孩正教羯族同伴写字,一笔一划,认真极了。

"苏夫人,您办的学堂可真好!"门口的老门房笑着迎上来,"以前这些女娃娃,不是在家干活,就是被早早嫁人。现在好了,识了字,见了世面,将来可不得了!"

辽西鲜卑大营内,慕容恪将密报摔在案上,狼头杯中的马奶酒溅出。"冉闵那厮居然向东晋称臣!"他的佩剑在沙盘上划出裂痕,"传令下去,全军戒备!"目光扫过帐外整装待发的骑兵,他忽然冷笑,"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等秋高马肥......"

"将军,咱们要不要现在就......"副将小心翼翼地开口。

"不可!"慕容恪打断他,"东晋与冉魏结盟,若贸然出兵,恐腹背受敌。先派人打探虚实,再做打算。"他望着远方,眼神阴鸷,"冉闵,你以为这样就能高枕无忧了?"

边境小镇的酒馆里,南来北往的商人围着火炉闲聊。"听说了吗?东晋和冉魏结盟了!"操着建康口音的商贩往火里添了块木炭,"桓温那老匹夫收了不少好处呢!"

"结盟好啊!"北方来的马贩子灌了口烈酒,"老子运货再也不用绕远路了!以前走这条路,动不动就遇上土匪,现在治安好了,多亏了冉天王!"

"不过听说鲜卑那边正磨刀呢,指不定哪天......"有人担忧地说。

"管他呢!"角落里的老汉拍着桌子,"只要能多过几天安生日子,天王给谁称臣又如何?去年太平教闹的时候,我孙子差点被那帮疯子抓走。现在每天能吃上热乎饭,晚上能睡安稳觉,我就谢天谢地了!"

"说得对!"众人纷纷举杯,"就盼着这太平日子能长长久久!"

夜幕降临时,邺城灯火渐次亮起。太平教留下的断壁残垣己被新砖修补,墙根处钻出嫩绿的野草。卖炊饼的赵老汉收摊时,见几个胡汉孩童正围着说书人听故事。

"话说那冉天王啊,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说书人惊堂木一拍,"为的就是让咱们老百姓能吃饱饭,睡好觉!"

孩子们的欢呼声中,赵老汉望着城楼方向若隐若现的"冉"字大旗,喃喃自语:"不管以后咋样,就冲这太平日子,天王做啥,老汉我都信。"

街边的馄饨摊前,几个下工的汉子围坐在一起。"你们说,这太平日子能过多久?"一人舀了口热汤,暖着手。

"想那么多干啥!"另一个大口咬着饼,"陛下既然能让胡汉百姓坐一块儿吃饭,就肯定有办法挡住鲜卑人。咱们只管好好干活,别辜负了这好日子!"

此刻的邺宫,冉闵正在研读各地送来的奏章。王基匆匆入内,带来最新消息:"陛下,慕容恪暂时退兵了!"

冉闵放下竹简,望向窗外的明月。和平的表象下,各方势力的暗流仍在涌动。

但他知道,只要百姓能安稳度日,这暂时的隐忍与妥协,都是值得的。"传令下去,继续加固城防,扩充屯田。"他的声音沉稳如钟,"暴风雨来临前,我们要做好准备。"

月光如水,洒在邺城的每一个角落。

胡汉百姓在同一片夜空下安睡,暂时忘却了战争的阴霾。街头巷尾,偶尔传来巡夜士兵的脚步声,与更夫的梆子声交织,守护着这座来之不易的和平之城。

而在更遥远的地方,羌族姚襄等众又传来了新的消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