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村子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新产品的试生产。
县里的专家如期而至,与沐景琛,林之梦一同在加工厂里忙碌开来。
专家仔细查看了场地和设备后,说:“景琛,之梦,场地和设备基本满足试生产要求,但制作山楂蜜饯和果酱,对卫生条件要求更高,还得再加强清洁消毒。”
沐景琛点头称是:“专家,您说得对,我们马上安排人进行全面清洁消毒,您看在原料处理上,还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
专家拿起一个山楂,看了看:“山楂的挑选很关键,要选成熟度适中、无损伤的,制作蜜饯时,去核的工艺要精细,保证口感,果酱的话,熬制过程中的火候和时间把控是重点。”
林之梦一边记录一边问:“专家,那在添加陈皮、桂花这些辅料时,有没有具体的比例要求呢?”
专家推了推眼镜:“这个要根据不同的口味和预期的口感来调整,初次试生产,可以先按照我给的基础比例来,后续再根据实际情况优化。”
这时,老支书带着几个乡亲走进来:“专家,景琛,之梦,乡亲们都想为新产品出份力,您看看安排大家做点啥?”
专家笑着说:“老支书,那就麻烦乡亲们帮忙准备原料吧,按照标准挑选山楂,清洗干净后送来。”
老支书转头对乡亲们说:“大家都听到了吧,这新产品能不能成功,原料准备是头一关,大家一定要仔细认真。”
乡亲们齐声应道:“好嘞。”
便纷纷去准备原料。
在专家的指导下,试生产正式开始。
沐景琛守在熬制果酱的锅旁,时刻关注着火候。
林之梦则在一旁协助处理山楂蜜饯的原料。
过了一会儿,沐景琛喊:“专家,这火候感觉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加入辅料了?”
专家走过来,看了看锅里的果酱,说道:“再稍微熬一会儿,等果酱的浓稠度再高一些,加入辅料后,要快速搅拌均匀,保证味道融合。”
林之梦那边,正对着去核的山楂发愁:“专家,这去核的速度有点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效率啊?”
专家思考片刻:“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去核工具,用一根合适粗细的铁棍,头部磨尖,这样去核会快很多。”
老支书在一旁说:“之梦,等会儿我让几个手巧的后生做几个试试。”
经过一番努力,第一批山楂蜜饯和果酱试生产完成。
林之梦拿起一块山楂蜜饯尝了尝,说道:“嗯,味道还不错,就是陈皮味可以再浓一点。”
沐景琛也尝了口果酱:“这草莓山楂混合的味道挺特别,不过甜度好像还得调整一下。”
专家点点头:“你们的感觉很准确,下一批就按照这个思路调整,大家第一次试生产能做到这样,己经很不错了。”
老支书笑着说:“多亏了专家指导啊,景琛,之梦,把问题都记下来,下一批改进,乡亲们看到这成果,肯定更有信心了。”
沐景琛和林之梦赶紧记录下来。
这时,一个乡亲跑进来:“老支书,景琛,之梦,外面好多乡亲都等着看新产品呢,都迫不及待了。”
老支书笑着说:“走,咱们端出去给大家尝尝,让乡亲们也提提意见。”
众人端着新产品来到外面,乡亲们一拥而上。
张大伯尝了口山楂蜜饯,竖起大拇指:“好吃,这味道新鲜,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李二婶也尝了尝果酱:“这果酱抹在面包上肯定香,之梦,景琛,你们可真有本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对新产品的期待和信心。
老支书看着热闹的场景,对沐景琛和林之梦说:“景琛之梦,看到乡亲们的热情没?这新产品肯定能行,咱们继续加油。”
沐景琛和林之梦相视一笑,坚定地说:“好,老支书,咱们一定把新产品做好,让村子的山楂产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