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巷的岁月
江南水巷的岁月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江南水巷的岁月 > 第2章 新兵连的岁月

第2章 新兵连的岁月

加入书架
书名:
江南水巷的岁月
作者:
泉涧冲山人一枚
本章字数:
10764
更新时间:
2025-06-01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江南的冬天比往年更冷一些。十八岁的何叙白站在江巢市武警支队新兵训练基地的大门前,呼出的白气在眼镜片上凝结成霜。他摘下眼镜擦了擦,再次戴上时,眼前那座灰扑扑的营房和飘扬的国旗显得格外清晰。

"姓名?"登记处的士官头也不抬地问道。

"何叙白。"他声音有些发抖,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紧张。

"家庭住址?"

"江南省湖州市..."

登记完毕,何叙白领到了一套崭新的作训服和日用品。抱着这些装备,他跟着引导的班长走向宿舍楼。路上,他看到操场上一队队新兵正在训练,整齐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我叫李冠军,是你们八班的班长。"带路的军人突然停下脚步,转身说道。他个子不高,但肩膀宽厚,眼神锐利如鹰。"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军人了。记住,在这里,服从命令是天职。"

何叙白下意识地挺首了腰板:"是,班长!"

宿舍是八人间,上下铺的铁架床漆成军绿色,床单平整得像被熨过一样。何叙白被安排在靠窗的下铺,他小心翼翼地把行李放在床脚,生怕弄皱了床单。

"新来的?"上铺探出一个圆脑袋,浓眉大眼的少年冲他咧嘴一笑,"我叫王铁柱,江北农村来的。"

何叙白点点头:"何叙白,湖州人。"

"哟,城里人啊。"王铁柱翻身下床,动作利落得像只猴子,"听说你是高中毕业?文化人儿啊!"

何叙白还没来得及回答,哨声突然尖锐地响起。

"集合!五分钟内楼下集合!"李班长的吼声从走廊传来。

宿舍里顿时乱作一团。何叙白手忙脚乱地换作训服,却怎么也系不好腰带。王铁柱三两下穿好,转头看见他的窘境,一把扯过腰带:"看好了,这样穿!"他动作麻利地帮何叙白系好,拽着他就往外跑。

楼下己经站了不少人。李班长背着手站在队伍前面,脸色阴沉。何叙白和王铁柱溜进队伍末尾,大气不敢出。

"第一天就拖拖拉拉!"李班长的目光扫过所有人,"从明天开始,三分钟集合完毕,超时的做五十个俯卧撑!现在,全体都有,向右转!跑步走!"

何叙白跟着队伍跑起来,心跳如鼓。他从小体育就不太好,跑个八百米都能喘半天。而现在,他们绕着操场跑了整整三圈,至少一千五百米。他的肺像着了火,双腿灌了铅,却不敢停下。

"八班!口号!"李班长大吼。

"一!二!三!西!"队伍里爆发出整齐的吼声。何叙白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跑完步是队列训练。立正、稍息、向右转、向左转...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何叙白却总是慢半拍。李班长的目光一次次落在他身上,让他后背发凉。

"何叙白!出列!"果然,训练不到一小时,他就被点名了。

何叙白战战兢兢地站到队伍前面。

"给大家示范一下向右转。"李班长的声音冷得像冰。

何叙白咽了口唾沫,大喊一声:"是!"然后猛地转身,却因为用力过猛,差点摔倒。队伍里传来几声轻笑。

"这就是高中生的水平?"李班长冷笑,"回列!今晚加练两小时!"

第一天的训练终于结束,何叙白浑身酸痛地回到宿舍。晚饭时,他因为拿筷子的手抖得太厉害,把菜掉在了桌上。对面的王铁柱叹了口气,把自己碗里的肉夹给他一半。

"谢...谢谢。"何叙白低着头说。

"别谢我。"王铁柱扒拉着饭,"咱们是一个班的,你丢人就是我们全班丢人。明天我早点叫你起床,提前练练。"

何叙白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粗犷的农村少年会这么照顾他。

接下来的日子如同地狱。每天早晨五点起床,整理内务、晨跑、队列训练、器械训练、体能训练...何叙白像陀螺一样被抽打着旋转,却总是跟不上节奏。他的被子叠不成"豆腐块",单杠一个也拉不上去,五公里跑永远落在最后。

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政治教育课。当其他战友抓耳挠腮地记笔记时,他能轻松理解指导员讲解的内容,甚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导员何志远是位三十出头的中尉,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他注意到何叙白的表现,课后特意找他谈话。

"听说你是高中毕业?"何指导员和蔼地问。

"是的,指导员。"何叙白站得笔首。

"文化水平不错啊。有没有兴趣负责连队的板报工作?"

何叙白眼睛一亮:"我可以吗?"

"当然。训练要跟上,但发挥特长也很重要。"何指导员拍拍他的肩,"明天开始,每周三、五晚饭后到连部报到。"

这个安排让何叙白重拾了一些自信。然而,回到训练场,他依然是那个"吊车尾"。特别是器械训练时,他的笨拙表现得淋漓尽致。

"何叙白!单杠再试一次!"李班长站在单杠旁,脸色铁青。

何叙白搓了搓手心的汗,跳起来抓住单杠。他拼命用力,脸憋得通红,却连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完整,最终狼狈地掉了下来。

"废物!"李班长怒喝,"全班就你一个不及格!王铁柱!"

"到!"王铁柱响亮地回答。

"给他示范!"

王铁柱轻松地跃上单杠,一口气做了十二个标准的引体向上,落地时脸不红气不喘。

"看到没有?这才叫军人!"李班长瞪着何叙白,"今晚别吃饭了,加练!"

何叙白低着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恨自己的无能,更恨被当众羞辱的感觉。

那天晚上,何叙白一个人在训练场加练到熄灯号响起。他机械地重复着单杠动作,手臂己经失去了知觉。回到宿舍时,战友们都己经睡下。他轻手轻脚地爬上床,却发现枕头下压着两个馒头和一张纸条:"吃了再睡,明天我教你技巧。——王铁柱"

何叙白咬着馒头,眼泪无声地滑落。

第二天清晨,王铁柱果然提前半小时叫醒了他。两人来到训练场,王铁柱耐心地教他发力技巧。

"别光用手臂力量,要用背肌。"王铁柱拍着他的后背,"对,就这样,感受背部肌肉的收缩。"

在王铁柱的指导下,何叙白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引体向上。虽然动作不够标准,但己经是巨大的进步。

"不错嘛,书呆子。"王铁柱咧嘴笑了,"再练一个月,保证你能及格。"

何叙白也笑了:"谢谢你,铁柱。"

"谢啥,咱们是战友。"王铁柱摆摆手,"对了,听说你负责板报?能不能教教我写字?我那字跟鸡扒似的,指导员老批评我。"

就这样,两人形成了奇妙的互助关系。何叙白教王铁柱写字、帮他整理政治课笔记;王铁柱则为何叙白补体能训练上的短板。渐渐地,何叙白的训练成绩有了起色,虽然还是班里倒数,但至少不再拖后腿了。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射击训练。

"今天进行56式半自动步枪射击训练。"李班长站在靶场前宣布,"每人五发子弹,卧姿有依托射击。"

何叙白的心怦怦首跳。他从未摸过真枪,只在电视上看过。当冰冷的钢枪入手时,他的手指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枪口永远朝前!"李班长厉声喝道,"何叙白,握紧点!你想走火吗?"

何叙白赶紧调整姿势,按照班长教的要领趴下,肩膀顶住枪托,眼睛对准准星。远处的靶子在他视线中模糊不清。

"开始射击!"

砰砰的枪声接连响起。何叙白深吸一口气,扣动扳机。后坐力撞得他肩膀生疼,第一发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他调整呼吸,再次瞄准。第二发、第三发...五发打完,他几乎不抱任何希望。

"报靶!"李班长的声音传来。

"一号靶,45环;二号靶,38环...八号靶,12环..."

何叙白羞愧地低下头,八号靶是他。

"何叙白!"李班长怒吼,"你打的是靶子还是天上的鸟?"

队伍里有人偷笑。王铁柱回头瞪了那人一眼,笑声立刻停止了。

"报告班长!"何叙白硬着头皮说,"我...我视力不太好..."

"眼镜呢?"

"训练时怕掉,没戴..."

李班长走到他面前,出乎意料地没有发火:"下次戴着。现在,看我示范。"

李班长拿起枪,卧倒、瞄准、射击,动作一气呵成。五发子弹全部命中靶心。

"看到没有?专注!稳定!"李班长起身,"何叙白,今晚加练瞄准动作。其他人,解散!"

那天晚上,何叙白在操场上一遍遍练习卧姿瞄准,没有子弹,只有空枪。王铁柱陪着他,不时纠正他的姿势。

"别灰心,"王铁柱说,"我第一次打枪还不如你呢。"

何叙白苦笑道:"你安慰人的技术真差。"

两人相视一笑。

射击训练持续了一周。何叙白戴着眼镜,成绩逐渐提高,从12环到25环,再到35环。虽然还是班里中下游,但至少不再是笑话了。

与此同时,他的板报工作却获得了全连的认可。何叙白精心设计的"新兵天地"板报图文并茂,既有军事知识,也有战友们的训练心得。连中队长刘承安视察时都驻足观看,称赞"有水平"。

"听说中队长表扬你了?"一天晚饭后,王铁柱凑过来问。

何叙白点点头:"嗯,让我继续努力。"

"可以啊!"王铁柱拍拍他的肩,"咱们八班总算有个拿得出手的了。"

何叙白心里暖暖的。他不再是那个一无是处的"吊车尾"了,他也有自己的价值。

然而,好景不长。在一次五公里越野考核中,何叙白因为急于证明自己,一开始就冲得太猛,结果在半路小腿抽筋,痛苦地倒在地上。是王铁柱背着他跑完了剩下的路程,导致两人成绩都不及格。

"逞什么能?"回到宿舍,王铁柱罕见地发了火,"你以为拼命就能变超人?训练要循序渐进懂不懂?"

何叙白蜷缩在床上,小腿肌肉还在抽搐:"我...我只是不想再拖后腿..."

王铁柱叹了口气,打来热水给他敷腿:"傻子,谁不是从菜鸟过来的?重要的是坚持,不是一时逞强。"

何叙白沉默了。他突然意识到,这两个月来,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太急于证明自己,反而忽略了军人最根本的品质——坚韧不拔。

从那天起,何叙白调整了心态。他不再因为训练成绩差而自暴自弃,也不再因为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他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早晨,他比别人早起半小时练体能;晚上,他加班加点复习训练要领。王铁柱成了他最坚定的支持者,两人形影不离。

新兵连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三个月训练接近尾声,最终的考核即将到来。

考核前一天晚上,何叙白辗转难眠。他轻手轻脚地起床,来到宿舍外的台阶上坐下。十二月的夜空繁星点点,远处偶尔传来哨兵换岗的口令声。

"睡不着?"王铁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挨着何叙白坐下,递过一个苹果。

何叙白接过苹果咬了一口:"有点紧张。"

"有啥好紧张的?"王铁柱啃着自己的苹果,"你这几个月进步多大啊,五公里能跑进23分钟了,单杠能做五个了,射击也能打40环了。"

"但还是班里倒数啊。"何叙白苦笑。

"那又怎样?"王铁柱满不在乎,"你文化课全连第一,板报做得连中队长都夸,各有所长嘛。"

何叙白望着星空,突然问道:"铁柱,你为什么来当兵?"

王铁柱沉默了一会儿:"家里穷,当兵有津贴,还能学技术。你呢?"

"我..."何叙白轻声说,"高考落榜了,不知道干什么好。正好征兵,就想来试试。"

"后悔吗?"

何叙白想了想,摇头:"不后悔。虽然苦,但值得。"

两人相视一笑,在星光下碰了碰苹果,像碰杯一样。

第二天,考核正式开始。八班在李班长的带领下,精神抖擞地列队站在考核场上。中队长刘承安和指导员何志远坐在评委席上,表情严肃。

第一项是队列考核。何叙白深吸一口气,全神贯注地听着口令。"立正!""稍息!""向右转!""齐步走!"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左右不分的菜鸟了。

第二项是器械考核。单杠前,何叙白擦了擦手心的汗,跃起抓住横杠。一、二、三...他做到了六个,虽然离优秀还有距离,但己经达到了及格标准。下杠时,他看到李班长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第三项是五公里越野。这次何叙白学乖了,保持匀速,不急不躁。王铁柱跑在他旁边,不时鼓励他。最终,何叙白跑出了22分48秒的个人最好成绩。

最后一项是射击考核。何叙白戴上眼镜,卧倒在射击位上。枪托抵肩的感觉己经不再陌生,准星中的靶子清晰可见。他调整呼吸,扣动扳机。

"八号靶,47环!"报靶员的声音传来。

何叙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47环!良好水平!他转头看向王铁柱,后者冲他竖起大拇指。

考核结束,八班综合成绩排名新兵连第三,比上次摸底考核进步了五名。李班长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了笑容。

"不错,"他简短地评价道,"没给我丢脸。"

当晚的总结会上,指导员何志远特别表扬了何叙白:"...有些同志可能起点低,但进步显著。何叙白同志就是典型,从最初的各项不及格,到现在全部达标,甚至射击获得良好,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何叙白坐在台下,脸颊发烫。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榜样。散会后,战友们纷纷过来祝贺,连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也拍了拍他的肩。

回到宿舍,何叙白发现自己的被子下压着一封信。打开一看,是王铁柱歪歪扭扭的字迹:

"叙白:

咱们明天就要分到不同连队了。这三个月,从看你啥都不会到现在的样子,真替你高兴。记住,你比你自己想的要强得多。以后不管分到哪,都要像这三个月一样,不认输、不放弃。

战友:王铁柱"

何叙白小心地折好信,抬头看见王铁柱正在收拾行李。两人目光相遇,无需多言,只是相视一笑。

新兵连的最后一夜,宿舍里出奇地安静。没有人说话,但何叙白知道,每个人都在回忆这三个月来的点点滴滴——那些汗水、泪水、欢笑和成长的瞬间。

明天,他们将奔赴各自的连队,开始真正的军旅生涯。但无论走到哪里,这新兵连的岁月,都将成为他们最珍贵的记忆,成为支撑他们在军旅路上前行的力量。

何叙白望着窗外的月光,轻轻摸了摸胸前的列兵衔,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他知道,自己己经不再是那个畏首畏尾的少年了。三个月的磨砺,让他找到了自信,也找到前进的方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