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必遭雷劈:我在大宋当教主
穿越必遭雷劈:我在大宋当教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必遭雷劈:我在大宋当教主 > 第17章 一不小心,成了第一书院

第17章 一不小心,成了第一书院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必遭雷劈:我在大宋当教主
作者:
顺手
本章字数:
4314
更新时间:
2025-06-30

谈及三圣寺惨案,赵无悔等人无不唏嘘感叹,世道艰难,人心不古。三人皆猜测,冒名光州团练使的那帮匪徒,估计早就盯上了佛门寺产。

赵无悔趁势试探道:“三圣寺旧址既是佛门产业,不知能否收回?吾预于颍州城附近开设山涧灵谷寺分院。”

话音落下,两位寺主神色微变。有圣僧坐镇的灵谷寺在侧,这得分润多少信徒香火?这很不符合两寺的立场。

赵无悔见二人不说话,想明白此中关窍,忙补充道:“今后所有灵谷寺分院,不对信徒开放,仅限佛门弟子使用,主要用于歇脚和清修之地。”

有了圣僧的保证,二人还有啥好说的;灵谷寺真要在此开设寺院,他们也毫无办法;还不如相互妥协,各拿好处。

“阿弥陀佛!”资福寺主合十笑道,“既如此,一切全凭圣僧行事。”

说罢,他取出一封捷报:“南边传来捷报,郭逵将军初至岭南,占城与真腊同时发兵牵制交趾。交趾主将李常杰畏吾大宋天兵,主动归还三州百姓。郭逵将军两面出击,先后收复廉州、邕州。朝廷发来嘉奖,赏赐度牒百张。”

资福禅寺寺主,将百张度牒摆在桌案上。

度牒就是和尚出家的凭证,相当于官方身份证;南下佛门医疗队不下百人,如此奖励按人头均摊,一家佛寺分不到几张,可说相当于鼓励奖,聊胜于无。山涧灵谷寺没被官方认可前,又何曾有过度牒?不照样招收弟子开设野寺。

见无人回应,资福禅寺寺主再拿出一张密函,说道:“大相国寺传来消息:交趾密谍持廉州、邕州、钦州等地度牒北上,意图破坏郭逵将军的辎重补给线。吾颍州可能是重中之重,请诸位多加戒备。”

三圣寺惨案历历在目,这消息让万佛寺寺主有些头疼:“阿弥陀佛!这可如何是好!”总不能找资福禅寺借道场吧,人家也不会干啊。

赵无悔倒无所谓,若说劫辎重队是交趾密探所为;那强袭画舫、屠戮三圣寺又是什么鬼?明显有多方势力在浑水摸鱼。

见三圣寺主忧心忡忡,赵无悔提议道:“城中青莲庵,不如借予贵寺如何?吾欲将比丘尼迁往西湖,正愁城内房舍无人打理。”

二寺主似乎早有预料,齐声应允:“阿弥陀佛!全依圣僧行事。”

二寺主如此痛快的,把《青莲庵》送出;何尝不是打着圣僧的旗号,赶走青莲庵的比丘尼呢?在赵无悔来之前,估计这万佛寺就有在城内,找个清修之地的想法。

接着,资福禅寺寺主聊起一些小道消息:赵无悔守孝期内,上了《红楼》画舫之事,被人在朝堂上参了一本;还好因为年纪尚小,不少人不好意思落井下石,这才被熙宁帝压下。

临别之际,资福禅寺寺主塞了份密函给赵无悔,打看一看,竟是来自大相国寺:颍川王府护卫损失惨重,无力护持王府;赵世统妾室争宠,府内混乱,近日有人来颍州,商议王府善后事宜。

看完后,赵无悔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他对颍川郡王的遗产毫无念想。与其卷入京城官场旋涡,不如待在颍州,安心经营《西湖别院》。

毕竟,与京城相比,还是待在颍州安全。

……

青莲庵的比丘尼当夜便准备妥当。次日清晨,颍州城内张贴出一张醒目的告示:

《西湖别院》广招十岁以下学童,男女不限,包吃包住,免费入学!表现优异者,每月可得五贯工钱!

此消息一出,整个颍州顿时炸开了锅。

无数生活拮据、子女众多的家庭闻风而动,拖儿带女纷纷涌向《西湖别院》。

原计划只收两千学童的《西湖别院》,硬生生塞进来西千余人。规模之大,竟超过了大宋最高学府——太学!是真把《西湖书院》办成了世界第一书院了。

为了此事,《西湖书院》停课一天,都去帮忙登记,照顾学童了。

吕公著站在书院山顶之上,俯瞰山下人潮汹涌,面露复杂之色,“往后有此等大事,能否先通个气?欧阳先生?”

欧阳辩无言以对,这是他不想通知吗?连他都不知道有这出。他能说啥?

看那热情洋溢的送子队伍,整个颍州或许只有他二人感到些许惆怅。

毕竟,这可是北宋开国以来,第一所真正意义上“免费读书、包吃包住”的学堂。

孔老夫子若在天有灵,也不知作何感想。

欧阳辩忽然想到到什么,沉声下令:“去把赵无悔叫来!”

没错!问题来了——西千多名学童,谁来教啊?哪有这么多先生?

欧阳辩和吕公著,几乎同时意识到这个问题。

待二人得知:由佛门僧尼担任启蒙讲师,教授儒家典籍时;二人好似被灌了无数只苍蝇。

“哈哈哈哈!欧阳大先生啊!”吕公著忍不住放声大笑,“汝这是让天下读书人颜面扫地啊!和尚讲儒家经典?为学童启蒙?哈哈哈!天下奇闻!哈哈哈!天下奇闻!”吕公著畅怀大笑。

欧阳辩冷声道:“好似,吕大人不是颍州父母官似的。”

“与文风鼎盛、教化百姓相比,背些骂名又算得了什么?”吕公著转头看向,跑得气喘吁吁的赵无悔,语气温和了几分:“贤侄啊!可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赵无悔来之前,早己打好腹稿,正等这句话呢:“学童太多,缺懂照料之人,听闻教坊司有不少大龄官妓无事可做,不若借些来照顾这些学童,不知可否?”

话音落下,现场一片死寂。

学官姜潜打破沉默,卑微的向众人施礼道:“小官认为,这教书育人还得读书人来。本学官尚有些落魄门生,愿入别院任教。”

欧阳辩没有说话,心累。

有读书人愿来,那感情好啊!赵无悔正缺读书人,要知道大宋科举每届应考之人也才40万。可以说大宋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属于稀缺资源。

学官姜潜为赵无悔打开了一扇门,于是颍州城又多了一告示:《西湖别院》广招天下书生和武生,共兴颍州文教,待遇从优。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