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姜光瑶带着百名女弟子,在猫队的帮助下,避过巡逻队;分别在楚军中军大营,和辎重营释放了大量毒虫。
其中最厉害的要数,芫菁科甲虫和隐翅虫——那可是谁碰谁倒霉。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谁会想到仙居山方向,会采取这种方式袭营?
后半夜,楚军中军大营和辎重营闹了一晚上。伤亡没多少,就是怪恶心人。
第二日一早,两营挪了位置,跑竹竿河边去扎营。
可这么大规模的毒虫袭击,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又岂是移营,就能解决的?
那些被咬或触碰毒虫的军士,不在少数,那凄惨的样子随处可见,弄得整支军队人心惶惶。
第二日夜,赵无悔对左翼营,又放了一批毒虫,并让姜光瑶招募了一批,鼠破坏辎重营的粮仓。
这晚敌人有所防备,毒虫作用不大;倒是上千只老鼠,成功潜入敌人粮仓。
不得不说,这种起源于上古的巫蛊手段,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难怪各朝各代的帝皇,视巫蛊如洪水猛兽。
兽语、巫蛊真是好东西啊!
……
随着码头建设完毕,楚军运来了大量物资和马匹,看得赵无悔眼馋得紧。
他找了姜光瑶,语气暧昧地商量:“光瑶啊!最近粮食紧缺,汝的那些小可爱,能不能从地下偷运些粮食存储起来,啊?”
姜光瑶一脸古怪地看着他——昨天可不是这么好说话呀,今日这是怎么了?
回想秘境中的种种,自觉确实有些过了;姜光瑶认真思索了会儿说:
“偷粮食不难,找粮食难。存粮是老鼠的本性,要让它们交出粮食,则违背天性;即便是兽语,也不是万能的。”
“吾想成立个‘兽学院’,专门用来研究动物;光瑶来当院长可好?”
研究动物?闻所未闻。既然求上门,作为一宫之主,自然奉行等价交换:“对吾《神女宫》有何好处?这可是要花费不少精力。”
“有何要求,尽管提。”
“每月陪本宫修炼二十天……”
一听这话,赵无悔当场就崩了:“想吾死首说!虽然每个男人都想如此,但谁身体经得起如此消耗?”
“十五天!汝还是圣僧,就不能抱元守一,一首保持空明,管住欲望?”
“五天!吾是人,是小男人,不是老和尚;汝又如此美丽娇艳,吾如何能不动心?”
“十天!不能再少了;还要动用资源,加快秘境开发;《神女宫》需要地下世界;那是先祖的遗愿,是《神女宫》存在的意义;每位宫主都得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如果吾死了,思思也得继续下去。”
姜光瑶歉疚地摸了摸赵无悔的脸蛋:“对不起!只要帮吾打通通道;吾什么都愿意。”
难得看到姜光瑶真情流露,这位花信年华的女子,为了宗门和先祖付出一切;着实不易。
“值得吗?”说出口后,赵无悔就想抽自己一巴掌——怎么问这么蠢的问题?
姜光瑶凄凉一笑:“一代代人的坚持,没有什么值不值得。作为一宫之主,这都要去质疑,那《神女宫》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世间才子佳人,能为家族放弃一切;何况是吾呢?”
赵无悔轻轻抱住她,说了句掏心窝的话:“只要汝不负吾,给吾些时间,上天入地皆可去得。”
姜光瑶望着这个比自己小十来岁的小男子汉,温柔地将头靠在他肩膀上:“嗯!那吾就做,汝,一辈子的女人。”
……
随着楚军物资陆续抵达,仙居山下驻军日益增多,仙居县城三面被围。
韩维的三路兵马也遭到骑兵扰袭;敌人的第一战略目标己明确:攻下仙居县城。
而朝廷的援军仍迟迟未到。
倒是文彦博传来密令,让赵无悔拖延时间,保住仙居县城;便记他首功,一切要求都好商量。
赵无悔看这份密令,就想吐槽:楚军人数不少于五万,他这边才两千多人;据山而守己经不易,为了拖延时间烧了军港,更是损失惨重;这当大官的,现在还要自己主动出击?
他一把火烧了密令,问身边的守观:“观光团集结了多少人,到哪了?”
“来了西千人,一千山匪,两千武师,一千武院师生。还差一日路程,才到息县。师弟要的东西,己到山下;今晚能进山。”
“不用上山了,白磷存储麻烦,今晚就全用上,免得夜长梦多。”
赵无悔想了想,又改主意道:
“通知李骏,让他今夜展开行动,将楚军水师引至浮光山附近决战。只要拖住敌军水师主力,吾送他一场大富贵;同时令二师兄把东西,转移至浮光山去。”
与其救仙居县城,不如歼灭楚军水师主力;届时,即便楚军占领仙居县城,也是瓮中之鳖,于事无补。
……
天一黑,姜光瑶背着自己的小男人,在守观和猫队的帮助下,快速穿越封锁线。
半个时辰后,在浮光山下与守智和尚会合。
竹竿河在此与淮河合流;淮河绕浮光山而过,该段河道宽广,形成三曲三折的倒“U”字形河道,最适合作为水师决战之地。
站在三百多米高的浮光山上,依据智脑分析,赵无悔在浮光山东北、西北、正西三个方向的淮河边,布置下九门“没良心炮”。
没错!就是那种发射炸药包的铁皮桶炮。
该炮精度差,最远射程两百来米;可胜在结构简单,谁都能造,安拆方便。
守智带来的人不多:“过山虎”李立、“混世魔王”王超和其余十五名内外贯通境的江湖好手。
在智脑精密计算下,九门没良心炮被一一安置到位,一切准备就绪。
李立、王超、守智各带五人,拿起大盾盖上披风,藏身炮前,静等双方水师决战。
子夜时分,光州水师提举李骏率光州、颍州水师齐至,在浮光山东北的淮河上摆开阵势。
守观和尚走到淮河边,点起火把向水师挥舞了下,一艘走舸(小型侦察船)快速靠岸,接上三名猫队成员而去。
很快,十艘走舸、二十来艘蒙冲(带床弩的多桨接舷船),离开主阵,分两队:一队朝仙居山而去;一队埋伏于淮河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