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必遭雷劈:我在大宋当教主
穿越必遭雷劈:我在大宋当教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必遭雷劈:我在大宋当教主 > 第79章 西湖新颜,熙宁密诏

第79章 西湖新颜,熙宁密诏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必遭雷劈:我在大宋当教主
作者:
顺手
本章字数:
4568
更新时间:
2025-07-08

如今的西湖边,和后世的公园颇为相似——鲜花遍地,绿地盎然;宽敞的青石板路,路两旁种着整齐的灌木林,既美观又方便停放马匹和牛车。

一些老翁、老妪,在僧众的带领下,井然有序的清理垃圾和杂草。

时不时有学童,排着整齐的队列,在武师的带领下;精神抖擞的,从赵无悔身边跑过。

这里无人乞讨,也没有无序的商贩;倒是河堤之上,时常有文人聚会,把酒言欢。

西湖的画舫上,传来琴音袅袅和银铃嬉笑。

赵无悔不经意间,来到曹国舅的新宅前。

只见门头尽显皇家大气,与旁边的风水豪宅相比;略显生硬,有拒人门外之感;无风水豪宅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既视感。

“呵呵呵……”赵无悔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不知曹国舅见此情此景,作何感想?”

话音未落,曹国舅一脸不满地从宅内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不少人,正巧撞见赵无悔。

“呦!这不是颍川君王嘛!”曹国舅语气有些不善。

“小王拜见曹国舅。”赵无悔恳切的拱手行礼,“不知国舅,近来可好?什么风把您吹来颍州啦?”

“呵呵!汝这风水豪宅,都建到本王家门口啦!能好?”

“那是为司马光等,才学之士建的家宅,怎能和国舅的别院相提并论?不气派,小民住的,没法比。”

“是吗?呵呵!”曹国舅冷笑一声,“呦!忘了介绍了!这位是燕王赵德昭曾孙,祖冀王赵惟吉,楚国公赵守巽长子,越州观察使:越国公赵世清。算是汝的叔辈。”

“侄儿拜见,世清皇叔。”

“不敢不敢,该是闲职皇叔,拜见郡王才对!”赵世清谦逊道。

“都是亲戚,就少些礼数吧!”曹国舅打圆场,“汝皇叔此去越州赴任,赶巧和老夫同路,便来颍州转转。”

“小侄这就安排,泛舟西湖;游一游这西湖景色,尝一尝《西海酒楼》特色美食,如何?”

“甚好!”

……

赵无悔找来那艘《红楼》画舫,命《红楼》清倌人上船打理。

如今的画舫经过重新翻修,除了保留三间大卧房外,其余房间尽数打通,设为一间大宾宴厅,让整个画舫显得宽敞明亮,更适合举行大型宴请活动。

三人泛舟湖上,西周有走舸清理航道;时有画舫从旁驶过,传来唱词: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这唱词,听得三人颇为尴尬。

曹国舅有些气恼道:“这些大宋文人啊!床头之事也拿来唱,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没想到,这股奢靡之风,也刮到了颍州。”赵世清淡淡一笑。

“国舅爷,似乎对当今文人颇有微词?”赵无悔试探问道。

曹国舅远离朝政;却与后宫联系密切,能得知很多秘辛;他的评价,很多时候能代表,最顶尖那伙人,对当今文人的态度。

……

“自英宗确立‘三年一贡举’,王安石废诗赋,改考经义、论、策取士,选拔实用治国人才;科举录取596人,马屁文章一个比一个写的漂亮,皆是空谈经义误国之辈。”

“今年,策论题为:‘民遇水旱而流亡、兵无以抵蛮夷之军’,要求考生针对民生凋敝、军事疲弱提出对策;此题首指变法核心:改善民生以稳定社会、强化军备以抵御辽夏。”

“出题初衷:以现实问题为纲,要求考生结合经义提出治国方略,体现“通经致用”的选拔标准。”

“答题要求:引用儒家经义,分析时事,结合新法作答。这还能指望一心死读圣贤书,两眼不闻窗外事,只知引经据典,彰显儒学修养的读书人,能献上什么治国良策?丢到野外,连自己都养不活,还指望他们体察民间疾苦,经世治国?”

“若是郡王,此题该如何答?”赵世清插言道。

赵无悔一愣,怎么绕来绕去,把我给绕进去了?他忙摆手:“本王还小,哪有心思操这份心,不会不会!呵呵呵!”

曹国舅眯起眼睛,嘴角带着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容:“郡王这西湖,治理得就很好啊!假以时日,迟早会超越京城。”

“哪里!哪里!国舅夸赞啦!夸赞啦!!哈哈哈!”

“开封城才占地两万亩,还比不上郡王手里的一家学院呢!”赵世清适时补刀。

赵无悔收敛笑容,心中己然明了:这二人有备而来,来颍州只怕另有目的。

眼看气氛有些冷场,赵世清打起圆场,笑道:“郡王随意作答,吾可告知,一个有关郡王,少有人知的秘密,如何?”

“那老夫也加些彩头。”曹国舅接过话头,“只要小王爷作答,老夫便为王爷寻来百位名医,拜入《西湖医学院》如何?”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赵无悔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改科举选拔为准入制;所有录取之人,皆从役、吏做起,优异者一年一提,忠实能干者三年一提;打磨之后,特许一州一县,施展抱负;从中择优便可。”

“没了?如此简单?让饱读圣贤书的文人雅士,去当衙役,是不是有些过了?”

“随便作答,二位别当真。本王认为,既然要选贤臣高士,那就把标准订出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践行,去知行合一,在磨砺中成长。总比现在十万人挤独木桥,过不去就继续埋头苦读,虚度光阴强吧!”

……

酒足饭饱之后,曹国舅和赵世清一人递来一份密函。

赵无悔打开一看——嚯!两份密函竟是一人所写。

赵世清的密函写道:父去母在,临安钱氏,人在越州。

赵无悔抬头盯着赵世清;他不咸不淡的答道:“吾只是个送信的。”

曹国舅的密函写道:执掌颍州军政,年岁40万贯。

赵无悔把密函一摊:“这!这这!是何意?信函还没头没尾的。”

曹国舅也不藏着掖着,拍拍手,一艘画舫靠了过来。

韩维、吕公著、司马光、邵雍、张载等人相继出现。

曹国舅当众宣布:“陛下!收到几位老臣密报,听闻颍州有奇才;于是赐下密旨,说:‘既然是奇才,那年内,让颍州税赋达到西十万贯,应该问题不大。’还请颍州同僚予以配合;若是年内交不出满意的答卷,诸位老臣,君前无戏言啊!”

“汝们……”

韩维抢先一步说道:“吾等是例行呈报!”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