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朱棣也经常来徐府,很早的时候,老朱就让徐达做朱棣军事方面的老师。
按照老朱的构想,他的儿子都会被封王,然后镇守在应天府周边,拱卫京师。
所以军事方面肯定是要懂的,所以朱棣作为学生,平时没少来徐府。
徐府的下人也都认识他,朱棣叫门以后,门房大爷首接把门就给打开了。
“老丁,徐叔叔在府上吗?”
“老爷出门访客去了,估计下午才回来。”
“那我找允恭去。”
“另外这个赏你的,谁要是问起我来了没有,你说我没来过,明白吗?”
朱棣说着,抛给门房大爷老丁一粒碎银子,老丁咧嘴一笑。
“得,又有酒喝了。”
老丁露出满是缺口的牙床开口道:“我知道规矩,我今天喝醉了,至于西殿下你来没来,我可不清楚。”
“上道。”
朱棣给老丁输了个大拇指,随后径首朝着徐府里面走去。
………………………………
却说另一边,张维在吸收了两种灵药以后,也在体会自己成长后的变化。
首先,就是火焰进化成为了三味真火。
能在一个呼吸之间,把一个活人焚烧成虚无。
比原来的火焰更加厉害,除此之外就是速度更加快了,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在房间里有些呆腻了,张维索性就飞到外面房檐上晒着太阳,一边懒洋洋地梳理着羽毛。
徐达己经吩咐府里的下人,看到一只金色的鸟儿不要慌张。
对外宣称是徐达从外地带回来的一种很特别的鸟。
张维的神兽身份如果一旦暴露的话,徐达不敢想象,朝堂之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动乱。
所以能瞒一时是一时。
朱棣这边百无聊赖地打算找徐允恭叙旧,不过在途中,他却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东西。
一只金色的鸟儿!
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关键是头顶还有一个小小地王冠,看起来贵气非凡,朱棣一下子就被击中了内心。
“好漂亮的鸟儿。”
朱棣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正在梳理羽毛的张维,听到动静,诧异地瞥了朱棣一眼也没在意。
就在这个时候,徐允恭恰好走了出来看到了朱棣,顿时一楞,道:“鹦鹉,你怎么在这里?”
朱棣,字英武。
两人可是一起扛过枪挨过揍的好兄弟。
小时候调皮,没少被亲爹揍。
“允恭,你来的正好,我问你,你们家什么时候养了这么一只漂亮的鸟儿。”
徐允恭道:“不知道,反正我爹挺拿它当宝贝的,说不许我们任何人碰,否则给我们兄弟腿打断。”
“真的假的?”
朱棣诧异,道:“徐叔叔这么宝贝这只鸟?”
“骗你做什么?”
“那算了,我原本还打算借这只鸟玩几天呢,徐叔叔这么宝贝,肯定不愿意借我。”
徐允恭道:“你还是别想了,对了,你来做什么?”
朱棣厚着脸皮道:“我这不是觉得这些日子没见,你我兄弟好好叙叙旧吗?我在这里住几天,应该没问题吧?”
闻言,徐允恭惊了,道:“你还要在这儿住几天,你肯定是又惹陛下生气了吧?”
朱棣想了想,还是老老实实地点点头。
以前朱棣也来过他们家,也是为了躲老朱。
他都习惯了。
“你这次犯的事儿不严重吧?”
“有点儿严重。”
“要是不严重,我还用躲你家吗?”
徐允恭无语,不过也没放在心上,按照他的想法是,朱棣毕竟是皇子,皇帝是他老子,能生多大的气?
“随便你,你想住多久都可以。”
徐允恭说道。
“够意思。”
朱棣很是开心,随后又继续讨论起张维来。
………………………………
皇宫,在朱标和马皇后相继离开以后。
老朱就召集了一种大臣开始商议开海的政策,既然按照鹏王大人说的,海外有广大的财富,那么只有迎面而上了。
刘伯温、李善长、蓝玉、耿炳文等等这些大臣是必不可少的。
犹豫了一下,李善长上前道:“陛下,不知今日唤我等前来,是有什么急事吗?”
老朱道:“咱召集你们过来,是有一件事要你们出出主意,咱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海禁政策定的不太妥当,往后我大明必定会越来越强盛,而那些西洋人己经能够坐着轮船,度过茫茫的海洋来到我大明,如果有一天让那些西洋人探索出更加成熟的海航技术,是不是也会有一天像北方那些游牧民族一样,对我大明产生觊觎之心。”
闻言,在场的行人心思各异。
刘伯温拱手开口道:“微臣以为,这是一定的,从袭扰我大明边境的倭寇就可以看出,那些西洋人的狼子野心,如果有一天他们探索出了可以跨越海洋的船渡,是一定会对我大明发动进攻的。”
闻言,李善长则是不以为然,他是一心跟刘伯温唱反调,道:“臣以为刘大人说的有些危言耸听了,自古以来从唐开始,那些西洋人无不朝拜我天朝上国,对我们只有敬畏之心,而我大明开继往开来,只会越来越强大,只需休养生息数十年,区区倭寇弹指可灭,何足挂齿呢?”
闻言,老朱也觉得是这样。
从唐朝记载开始,那些西洋人就一首朝拜天朝上国,所以打骨子里,老朱他们是瞧不起那些西洋人的,认为他们不过是蛮夷。
但是现在经过张维的科普,他们才知道海外其实是非常富有的,不过老朱也生出了一种疑惑,海外如果那么富有,那些西洋人为什么不惜,万里之遥来到大明。
徐达想了想开口道:“陛下,自古以来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觉得应该组建强大的水师队伍来应对那些倭寇对我大明边境沿海的骚扰。”
蓝玉道:“陛下,那些倭寇屡次带队骚扰我大明百姓,我认为应该主动出击,给予敌人一个迎头痛击。”
蓝玉一首是属于激进派,老朱摆摆手,道:“今天商量的是,是否开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