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37731的新书
用户37731的新书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用户37731的新书 > 一口一口吃掉焦,正面饮食如何终结情绪性暴食?

一口一口吃掉焦,正面饮食如何终结情绪性暴食?

加入书架
书名:
用户37731的新书
作者:
用户37731
本章字数:
3194
更新时间:
2025-05-09

在生活的快节奏中,你是否常常在不经意间就陷入这样的场景:结束了忙碌又疲惫的一天,瘫坐在沙发上,顺手打开一包薯片,一片接着一片,不知不觉整包就己见底;或是在工作中遭遇了巨大压力,会议结束后首奔甜品店,点上一份超大份的蛋糕,狼吞虎咽地吃下去,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虑。如果这些场景似曾相识,那你可能正经历着情绪性暴食。

情绪性暴食,是一种进食障碍,它与情绪问题紧密相连 。当我们处于焦虑、抑郁、压力等负面情绪中时,就可能会不受控制地过度进食。在情绪性暴食的状态下,吃东西不再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饥饿需求,而是成为了一种对抗情绪的手段。可短暂的满足过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深深的内疚、羞耻和无助,甚至还可能引发肥胖、消化问题等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健康隐患。

那为什么我们会陷入情绪性暴食的漩涡呢?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面临压力时,大脑的“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身体进入“战斗模式”,心跳加快、新陈代谢加快。而“吃东西”的刺激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将“战斗模式”切换到“修养模式”,主观感受上的放松让我们实现了“借吃消愁”。另外,面对压力时,皮质醇上升会让我们更渴望高热量食物,高糖、高油脂、高卡路里的食物就成了情绪性进食的首选,可这也导致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接踵而至,心理上的失控感也愈发强烈。

而正念饮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终结情绪性暴食的有效途径。正念饮食,简单来说,就是专注于你所吃的每一口食物,重新在内心建立起自己与食物之间的健康关系。在情绪性暴食时,我们常常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信号,只是机械地往嘴里塞食物。但正念饮食却能将我们从情绪的泥沼中拉出来,让我们有意识地去感受自己在吃什么、吃了多少、是否吃饱。

那么,具体该如何进行正念饮食呢?首先,在进食前,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间,静下心来做几次深呼吸,感受当下的情绪和身体状态,问问自己,此刻是真的肚子饿了,还是情绪在作祟。比如当你正准备打开一包零食时,先暂停一下,感受一下自己的饥饿程度,是肚子咕咕叫的生理饥饿,还是心里空落落的情绪饥饿。

进食过程中,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仔细观察食物的颜色、形状,闻一闻它的香气,然后慢慢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感受食物的质地、味道在口腔中散开的过程,品味每一口食物带来的细微感受。就拿吃一颗草莓来说,你可以看到它鲜艳的红色,表面的小籽,闻到它香甜的气味,咬下去时感受它的软糯和汁水西溢,品尝到酸甜的味道,这样全身心投入到吃的过程中,会让你对食物有全新的认识。

同时,还要时刻关注身体发出的饱足信号。我们的身体其实很聪明,当它摄取了足够的营养时,会发出信号告诉我们己经饱了。但在情绪性暴食时,我们常常会忽略这些信号,继续进食。通过正念饮食,我们可以重新建立与身体的连接,一旦感觉到七八分饱,就停止进食,尊重身体的需求。

正念饮食还意味着接受自己对食物的所有感受和情绪,不评判、不压抑。如果今天特别想吃一块巧克力蛋糕,不要一味地克制自己,而是允许自己吃,但是以正念的方式去吃,感受每一口的满足,这样反而能避免过度进食。因为当我们压抑自己对某种食物的渴望时,往往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导致暴饮暴食。

除了正念饮食,当情绪性暴食的冲动来袭时,我们还可以尝试TIPP技巧来熄灭这种冲动。TIPP技巧同样能够以更“健康”的方式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防止因情绪而冲动地大吃特吃。比如,当你感觉情绪快要失控,特别想吃东西时,可以尝试用冷水洗脸,或者喝一杯热茶,这些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情绪,转移对食物的注意力。

终结情绪性暴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持续的觉察和练习。每一口食物都值得我们好好享受,每一个情绪也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不要让情绪和食物混在一起,掩盖了彼此真实的模样。通过正念饮食,让我们重新找回对食物和生活的掌控感,一口一口,慢慢吃掉焦虑,与食物和解,与自己和解,开启健康、美好的生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