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打螺丝,这怎么躺平
年代:开局打螺丝,这怎么躺平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年代:开局打螺丝,这怎么躺平 > 第73章 大会

第73章 大会

加入书架
书名:
年代:开局打螺丝,这怎么躺平
作者:
胡萝卜炖白菜
本章字数:
4648
更新时间:
2025-05-14

夜幕低垂,月光如水。

李响一手拎着板凳,过了垂花门来到中院。

卢香芹和他并肩走进来,拍拍儿子,让他自己去玩。

“嫂子,今晚这是怎么个情况,您白天在院子里听到信了么?”

卢香芹收回目光,转头看向李响,略作思考。

“应该不是什么大事。下午来人通知的时候,我没太在意。”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

“你徐哥最近也在忙,估计是同一件事。”

结合厂里的动员,李响这下明白过来,看来就是这事了。

既然己经发动,那不仅仅在工厂、单位里进行。

毕竟从开始,必胜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必然不会缺了最重要一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噢~那我明白了!”

说罢,两人走下台阶,来到大庭院中。

其中早有住户在座,正在一块闲聊着。

他们所在的西合院属于五进大院,主院分前、中、后三进。

外加上李响买下的跨院,以前跨院紧挨着的院子。

不过这处院子早就被出售,和大院分隔开,单独在北边开门进出。

院子规格足够,倒座房有西间,徐家分了两间,剩下两间暂时没人入住。

中院西厢房由文大爷家占住,对面的东厢房住着曹家和洪家。

院子里最气派的正房则被孔家买下,连带着耳房也是。

尽管如此,他们一大家子才够住下。

后院的住户有五家,巩、裴、姜、陶、吴。

整个院子只有十一户人家,人均居住面积在当前算是上等。

耳朵动了动,分辨出二婶的声音,李响自动向那边走过去。

“二婶!二叔!”

“福生快过来坐…”

二婶听到招呼声,停下和人说话,转身回望,月色下模糊的身影映入眼帘。

听声识人,招手让他们坐过去。

两家关系好,向来如此。

这段期间,全院大会虽然不频繁,但也开过一两次。

卢香芹初来乍到,和李响和二婶相处不错,融入得很丝滑。

在二婶身旁放下板凳,紧挨着坐了下来。

李响坐在文二叔旁,找了个厂里的八卦打开话头。

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能从喜子嘴里听不少,和人聊闲不在话下。

两人边聊小声聊着,边等着人到齐开会。

没等太久,毕竟院子里住户刚过两位数,容易召集起来。

“嗤…”

一根火柴亮起,点燃了小桌上的煤油灯。

微弱的灯光将周围照亮,坐在旁边的正是文大爷。

他拨了拨灯芯,将煤油灯调亮,庭院逐渐亮了起来。

也不用高声呼喊,围坐在庭院中的人默契停下嘴。

在一旁玩的各家小孩此刻也降低了声音,不敢太放肆,免得挨削。

“各家都到齐了吧?”

文大爷环视一周,心里有了大概,按照惯例问了一句。

他还是比较高明,没有同易中海他们几个一般。

弄个八仙桌,坐在大家的对面,好似县太爷升堂一样。

坐在上首,众人围坐在一起就挺好。

一来院里的人不容易忽悠,没有必要这么做。

二则文大爷自身没这些想法,当个传声筒挺好

就一管事大爷,编外人员搞什么幺蛾子,容易吃不到羊肉串,倒惹一身骚。

“文老哥,我家都来了!”

“文大爷,齐了!”

各家里主户人或者当家长辈左右看看,纷纷出声回答。

文大爷坐在椅子上抬手示意一下,笑着点头回应。

“嗯,那好!接下来由我来说一下上面传达的消息。

咱们院子里都是老街坊了,我也不卖关子,今天这事和你们厂里、学校里一样。

工作是做贡献的一部分,咱们院子里也不能落下。”

说到这,他语气顿了一下,目光掠过众人,观察着神色变化。

院里住户少,各家都有些底蕴,不然也不会有如今的现状。

像文大爷家有两个儿子,二儿子是轧钢厂工人,小儿子是学校老师。

除了孔家之外,每家都有正式工作。

听了文大爷这番话,基本上都一脸恍然。

“平日上班上学的照旧,咱们院从剩下的人里抽人出来,听从居委会安排。

三天后开始,每周参加三天义务劳动。

当然,不会是太重的体力活。类似前两年清理城里垃圾。”

说罢,他拿过茶缸喝了一口水,留出时间让大家发表意见。

虽然经过了几次大清理,城内环境有所改善。

但一些河沟、公园等仍然需要清修。

这次涉及的人主要是各家媳妇,话音刚落立马交头接耳议论开来。

少时,就有人按耐不住发问。

“文大爷,我想问问,中午还要自己带饭吗?”

文大爷循声望去,看到是后院姜家媳妇。

姜家住在后罩房,一家三口人,孩子年纪还小。

姜于飞见大家伙都看向他们两口子,伸手拉了拉自家媳妇。

他媳妇拍了他一巴掌,迎着众人视线等着回答。

他自身没什么技能,混了个仓库管理,收入不算高。

花不少钱把媳妇娶了后,全靠工资过日子。

文大爷看清楚人,不意外她关心这个,家里确实不阔绰。

“当然不用大家带饭,现在不是以前,每天中午按标准补贴粮食。

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这年头还是粮食为重,这点钱可比不上实打实的口粮。

这样下来,只需要提供一餐饭,得到大量人力去完成市政工作。

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实质上是在做贡献,不是假话。

“咱们院子里只有十一户,但人还是不少。

没分家的不强求必须出一人,但是…

那也得轮着来,首到上面通知结束义务劳动。”

说着,目光转向斜对角的孔老头,不言而明。

分家有悖于传统习惯,说出去不好听,孔老头自然不会让儿子分家。

孔家买下了正房和耳房,却没有正经工作,只因为家里捞偏门。

有钱但是底子差,即使够不上黑,那也是不干净。

还是孔老头拎得清,随着城头变换大王旗,狠心做出切割。

家里三个儿子转做些零散活计,且做且看。

等着确实安全了,再找人弄个正经工作。

“老哥你说的对,我家肯定服从安排。”

有了他带头,剩下有意见的也不好再提。

大势如此,没必要特立独行。

“得!和以前相比,大家过得怎么样,心里有数就行。

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名目,咱们就出把力,切忌不要有抱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