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这够了吗
第二百三十二章 这够了吗
这个小棚子就搭在修筑堤坝的工地最高的地方,一眼看下去,谁在做什么几乎都能被尽收眼底。
顾翎奕只是微微扫了一下,就看到不少人都在咳嗽,还有几个已经在吐了。
人在一边吐,鞭子却在背后抽。
顾翎奕看得出来,那些人穿的都是驻军的服饰。虽然已经把显眼的那部分处理了,但还是能看出布料和府衙的衙差有些不太一样。
“宋员外今日怎么一大早就上来了……是有什么事情要跟我们说吗?”
顾翎奕的眼神又在下面的那些人身上转了一圈,这才笑了起来,依旧是昨日那市侩的模样。
“倒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只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师爷。”
文师爷来了兴趣,将自己手边的一个白瓷小茶杯推到了顾翎奕面前。
顾翎奕低头一看,那是一小套白瓷茶杯,盖碗放在旁边没用,文师爷给自己泡茶的时候,用的是一把紫砂茶壶。
即便是在这种地方,顾翎奕凑过去都能闻到扑鼻的茶香。
白瓷杯子一套六个,如今有两个被翻开了,里面倒了些茶。
顾翎奕在心里冷笑一声。
下面的人在拼了命的干活,这文师爷倒好,在阴凉的棚子里喝茶,优哉游哉监工。
日子可过得真舒坦啊?
“哦?还请宋员外直言不讳!”
顾翎奕心里念头不停,文师爷的茶却已经递到了跟前。
但顾翎奕只是抬起眼看了文师爷一眼,脸上依旧是那不痛不痒的笑,很快就把杯子推了回去。
“师爷,茶我就不喝了。我这个人不懂这些,只怕是牛嚼牡丹,浪费了好东西。”
文师爷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
“是吗?那就是员外无福消受了。我这茶叶可是今年明前头采的六安瓜片,好东西!”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一眼顾翎奕,眼神往后面的宋思安和古四身上转了一圈。
“今日宋员外身边,倒是热闹了许多。”
宋思安翻了个白眼。
“昨天带回去那个人都被你给打坏了,我就扎了两针,人就不行了……我说你们这些当官的,下手也不知道个轻重!”
她皱着眉,似乎非常不高兴的样子。
“要不是带回去那个没了,你当我愿意来这里呢?骑了两天马,屁股都散架了!”
她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文师爷原本有些不太高兴的表情却顿了一下,很快哈哈大笑起来。
“竟然……宋员外,贵夫人可真是有意思,我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你会对她如此言听计从了!如此大胆,又有冲劲!”
他仔细打量了宋思安好几眼,紧跟着就问了一句。
“敢问夫人尊姓大名?”
这个问题昨天几人都没想到有人会问,因此顾翎奕第一时间没说话,只是转过头去看向宋思安。
顾翎奕已经用了她的姓氏了,此时的她必然不可能再用顾翎奕的姓氏。
否则外来的、一个姓顾一个姓宋的夫妻……
江川府里只是汤家栋的信息不 进京,并不代表京城的信息不出来。
即便他自己没见过当时圣旨赐婚和十里红妆的排场,京城那边的人也必然是给他递过消息的。
宋思安呼吸都停了一下。
“你问我这个做什么?我已经嫁人了。”
宋思安故作不耐烦的样子,几乎毫无诚心地拖延了一下时间。
但那师爷却不是很吃她这套。
“看来夫人是连名字都不愿意跟我透露一下了……二位真的有跟我们做交易的诚心吗?”
“硬要说的话,不应该是师爷没有跟我们交易的诚心吗?”
顾翎奕突然出言打断了文师爷。
“昨天我明明说得很清楚了,我这笔生意只跟主事人谈……但师爷把我带走之后,我可到现在都没见到知府大人啊。”
文师爷目光在两人身上转来转去。
“那宋员外也未曾向我们提供你的文牒,我如何能确认你真的是个足够富裕商人,手里真的有那么多银钱呢?”
宋思安听到这里,心里缓缓舒了口气。
她就知道,顾翎奕必然是用粮食跟他们谈的条件。
汤家栋想跑,那就不会把府库里的粮食真的拖着走。最好的办法就是换成银票,随身带着。
而顾翎奕的出现,自然是雪中送炭了。
只要顾翎奕愿意收粮,他们再找个隐秘的地方把粮食藏起来,那几乎就是完事大吉了。
但她没想到的是,顾翎奕居然能把文牒的事情敷衍过去。
“呵,银钱?”顾翎奕冷笑一声,“如果师爷只是想确认我手里有没有银钱的话,看看这个够吗?”
他二话没说,直接从包里掏出了一叠可以在粮庄换粮的票据,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文师爷的脸色都变了。
“这……你从哪里搞来的?”
这可比银两要厉害得多。
毕竟银两拿出去买粮,可就不一定是这个价了,但粮食拿在手里……
如今江川的情况,日后必然闹饥荒,到时候再将这粮票兑换成粮食,拿出来卖一笔……
文师爷想到这里,几乎都要流出口水来了。
“这不是误会一场吗!这……这……”
他话说到这里,又看了一眼宋思安。
昨天这宋员外说,他家能做到这么大,都是靠着他这老婆。
难不成……他老婆家里,是做粮油生意的?
他这么想着,宋思安就已经微笑着开了口。
“怎么,师爷不是想问我叫什么吗?那你不妨看看那粮票上粮庄的名头,再来问我。”
她这句话说出口,几乎就是坐实了师爷的猜测。
文师爷连忙伸手拿过那粮票,只见上面粮铺部位写了四个大字。
崔记粮铺。
“你是崔记的人!”
文师爷脸色变了又变,一时之间有些不敢说话了。
崔记在先皇时期,可是皇商!当时禁城里吃的喝的,不说八成,那也有七成是崔记在供应的!
只是后来陛下登记之后,换了皇商,没有再让一家独大,崔记这才比以前没落了些。
但那也只是比以前没落一些而已!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师爷还是懂的。
这么一看……这宋员外确实有资格跟汤大人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