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幽州开始称霸万界
三国:从幽州开始称霸万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从幽州开始称霸万界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汉德阳殿,灵帝刘辩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汉德阳殿,灵帝刘辩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从幽州开始称霸万界
作者:
言溪
本章字数:
3356
更新时间:
2025-07-08

洛阳,南宫,德阳殿。

光和五年的阳光透过高窗,在冰冷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己经二十六岁的汉灵帝刘辩高踞于御座之上,身上繁复的十二章纹冕服显得有些过于沉重,衬得他青年的脸庞更显苍白。殿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压抑。

侍立在一旁的中常侍张让,手中捧着一卷来自北疆、加急送来的军报,尖细的嗓音带着一丝刻意的激昂,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

“陛下洪福!天佑大汉!并州刺史丁原,偕其麾下猛将段吟,率我王师劲旅,深入漠北,浴血奋战,终克顽敌!鲜卑王庭己被踏破,其伪王轲比能授首!此乃陛下登基以来,前所未有之大捷,足以震慑西夷,扬我大汉天威于朔漠!恭贺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让话音落下,殿中侍立的文武百官,脸上神色各异。有真心振奋的,有惊疑不定的,也有目光闪烁、若有所思的。鲜卑之患,一首是悬在帝国北疆的利刃,轲比能更是近些年崛起的枭雄,如今竟被斩首?这捷报来得太过突然,也太过……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最意外的,莫过于御座上的刘辩。

青年天子的眉头微微蹙起,清澈的眼眸中满是困惑,甚至带着一丝茫然。他努力回忆着,试图在脑海中搜寻关于这场“大捷”的任何指令或风声。没有。一点都没有。

他记得丁原在并州练兵,记得段吟似乎是个勇将,但……主动出击鲜卑?攻破王庭?斩杀轲比能?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他这个皇帝竟然毫不知情?事前没有请旨,事后也没有详细的战报流程,首到尘埃落定,捷报才如同天降一般送到他的案头?

刘辩有些发虚的身躯在宽大的御座上挪动了一下,冕旒的玉珠轻轻碰撞,发出细微的声响。他看向张让,声音带着青年人特有的低沉,却努力模仿着帝王的沉稳:

“丁刺史与段将军……为国除患,立此奇功,朕心甚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下噤声的群臣,终于问出了那个盘旋在心头、让他感到一丝莫名不安的问题:“然,此战……缘何而起?朕……似乎并未降旨令其深入漠北?”

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殿内更加安静了,落针可闻。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无人能答。张让脸上的笑容也僵了一瞬,随即恢复如常,躬身道:“陛下,此乃丁刺史、段将军忠勇体国,见鲜卑贼势渐炽,恐为边患,故未及请旨,便以雷霆之势出击,为国分忧!此乃良将之担当也!陛下洪福,方得如此忠臣猛将!”

“未及请旨……”刘辩轻声重复了一句,指尖无意识地着冰冷的御座扶手。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涌上心头,不是愤怒,更像是一种被排除在外的疏离感,一种名为“皇权”的东西似乎被无形地触碰了一下。这些手握重兵的边将,他们的“担当”,似乎可以轻易越过他这个天子。

他沉默了片刻,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最终,他抬起了头,稚嫩的脸上努力做出决断的神情:

“丁原,忠勇可嘉,克复北疆,功勋卓著。擢升为后将军,即刻卸任并州刺史,回京述职,参与朝政。” 这道旨意清晰而明确,将这位刚刚立下大功的边将调离了他的根基之地,升入看似荣耀却处处受制的中枢。这是帝王心术,也是对“未及请旨”的无声回应。

“段吟,骁勇善战,斩将夺旗,居功至伟。封为宜亭侯!” 刘辩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对勇武的认可,但随即补充道:“食邑、赏赐等具体事宜,待其二人回京后,于朝堂之上,再行议定。”

“臣等遵旨!” 张让连忙躬身领旨,将皇帝的意志记录下来。

“退朝。” 刘辩略显疲惫地挥了挥手,小小的身影在冕服的包裹下显得有些单薄。

百官山呼万岁,依次退出德阳殿。阳光依旧透过高窗洒落,殿内只剩下檀香的气息和刘辩独自坐在御座上。他看着空旷的大殿,心中那份困惑并未完全散去。一场他毫不知情的大胜,两个似乎己经“忘记”了这场战争的功臣……

丁原要回来了,那个手握重兵、能征善战的并州牧,如今成了后将军。段吟,那个斩杀轲比能的猛将,成了宜亭侯。他们的到来,会给这暗流汹涌的洛阳朝堂,带来怎样的变数?而他自己,这个坐在龙椅上的少年天子,又该如何去面对这些手握实权、功高震主的将领?

刘辩轻轻叹了口气,手指再次抚过冰凉的御座。这象征着至高权力的位置,此刻竟让他感到一丝……硌得慌。北疆的捷报像是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之下,是更深不可测的暗流。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