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芸:王者浴血
众生芸:王者浴血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六章:翰苑藻思(贰)

第六章:翰苑藻思(贰)

加入书架
书名:
众生芸:王者浴血
作者:
历史的搬运工
本章字数:
4680
更新时间:
2025-05-06

第六章:翰苑藻思(贰)

1.欧阳修:支开老婆孩子,喝酒全凭本事

欧阳修的酒瘾,是越来越大了。

这不,刚从范仲淹家打完马吊出来,肚子就饿了。

在街口拉住打更的来福,问现在几点了。

来福一看是欧阳修,堆笑着回答说十点了。

欧阳修一拍大腿,给了来福二两碎银。

让他去趟东大胡同,传信给梅尧臣邀他去悦来客栈喝酒。

悦来客栈在南大街的街尾,最近推出的驴肉火锅很受欢迎。

而且贡举刚过,曾巩、苏轼等上榜的高材生都还在客栈住着。

两人都有惊世骇俗之才,正好会上一会。

欧阳修正欲折返回范仲淹家,喊上他一起宵夜。

想起范仲淹的老婆是只河东狮,心里一咯噔,只得作罢。

还是梅尧臣家教好,把老婆管教的服服帖帖。

梅尧臣说东方红,老婆就跟着说太阳升。

梅饶臣说喝酒,老婆就赶紧递上酒杯。

自家的老婆也不错,就是偶尔闹些小情绪。

欧阳修摸得很清楚,想要潇洒几天,就和老婆吵一架。

老婆一边哭一边收拾包袱,隔天就带着孩子回娘家。

半个月不到,又会带着孩子乖乖的回家,好像没事人一样。

贡举结束,是喝酒的大好时光,必须把握好。

老婆己经离开,老友己在路上,新朋即将入局。

想到此,欧阳修不觉脚下生风,大步朝悦来客栈走去。(完)

2.秦观:寻寻觅觅清清,岁岁暮暮朝朝

吟风弄月的词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

高太后的死,对于秦少游来说,影响很大。

他的授业恩师苏轼,是高太后倚重之人。

如今高太后死了,恩师很难在朝堂上立足。

自己是“苏门西学子”之首,自然是首当其冲。

党同伐异的官场,秦少游是看多了。

看多不一定看惯,看惯不一定看得穿。

事情没到最后一步,谁都不会轻易认输的。

只是他不舍得,从十三岁就跟着自己的小妾朝华。

因为爱她,所以不想让她受一点儿苦。

离婚的休书,前些日子就己经写好了。

银子和细软,也都己经准备妥当。

可惜,这些年,没有生个一男半女。

以后朝华,就要一个人生活。

想到这里,秦少游不免心中戚戚。

身在宦海之中,人生又有多少可以选择的呢?

如果当年,没有毛遂自荐于恩师。

也许现在,就不用参与到复杂的政治斗争中。

但是,没有恩师也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毕竟在诗坛混迹,没有恩师领路是走不远的。

朝暮难寻,清冷常在,人生本就没有那么多的选择。(完)

3.苏轼:落花不争寒暑,生死多叹幽灯

人生若浮萍,随风自漂流。

此时的苏轼,正在前往惠州的路上。

所谓后浪推前浪,新党换旧党。

苏轼头顶的乌纱,总是经不起太大的风浪。

自得官以来,都不知道外放多少次了。

第一次被外放,是为了规避谢景温诬告事件的风险。

风景秀丽的杭州,几年后,他再次外放于此。

之后,他又分别外放密州、徐州、湖州。

特别是在密州,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作《江城子》。

不仅收获无数的粉丝,还风靡万千少女心。

一时间,大宋第一风流才子的名声,广为传播。

宋哲宗即位,苏轼以为迎来了他的政治春天。

可惜,没多久,苏轼就因言获罪。

先后流放到颍州、扬州、定州。

这三个地方,苏轼都只待了很短的时间。

像个提线木偶,任由上级的调令而在路上奔波。

落花不争寒暑,生死多叹幽灯,是每一次启程的心境。

好在到了目的地,喝酒吃肉,很快又平复了。

当然,苏轼的外放,还没有止步于此。

之后,苏轼还将被外放到儋州,最终还将死于常州。

那些连同他纳妾无数的巷陌趣事,将在后世为众人分说。(完)

4.苏洵:写诗子瞻独秀,当官子由见长

眉山有三宝,竹编、丝绸和蜀绣。

眉山还有双杰,功夫熊猫和苏老泉。

功夫熊猫自然不用说,熊猫己经是国宝了。

会功夫的熊猫,那是国宝之中的国宝。

而苏老泉能和国宝齐名,是何道理?

因为,他是眉山最伟大的教育家,没有之一。

苏老泉,本名苏洵,眉州眉山人氏。

少年时,他不喜欢读书,就爱游山玩水。

二十七岁那年,突然在峨眉山下顿悟。

回到家里,开始发奋读书。

他不仅自己读书,还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读书。

因材施教,是苏洵教育的基本原则。

他的大儿子苏轼,为人机敏,爱出风头。

他就引导苏轼主攻诗文,走风流才子的路线。

爱出风头的人,不适合在朝廷做官。

很容易因言获罪外调出京,在外地混必须要有才华。

有才华才有女人,谪守的日子只有女人才能抚慰忧伤的灵魂。

他的小儿子苏辙,为人敦厚,耐得住性子。

他就引导苏辙主攻政治,走职业政客的路线。

无论朝廷怎么斗争,苏辙都能稳坐钓鱼台。

捞哥哥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捞政治资本。(完)

5.苏辙:不是在捞哥哥,就在捞的路上

花酒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苏轼只有一个亲弟弟,他的名字叫苏辙。

苏辙也只有一个亲哥哥,他的名字叫苏轼。

在苏辙眼里,哥哥嘴巴太首,不适合在京城做官。

为了安全起见,就得让哥哥外调。

外调,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享受生活。

苏辙不由得想起,兄弟俩在杭州怡春院里的幸福生活。

没有官家、没有奴仆,只有漂亮的姑娘。

弹着优美的音乐,唱着煽情的小曲。

但是他不敢,不敢像苏轼一样做个多情的浪子。

他的青春和梦想,都被父亲安排的妥妥的。

偶尔走下弯路,酒醒之后立马回归正道。

就让哥哥,替自己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吧。

自己就留在京城,给哥哥上下打点关系。

最近苏轼来信说,杭州西湖的美景十分迷人。

希望老弟苏辙,可以捐赠点银两让他游山玩水。

再过五天,快马捎去的银两应该就可以到杭州了。

最近的政坛,乌云密布,难以预测。

蔡京在暗地里培植爪牙,估计接下来会搞事。

随银附寄的信上,苏辙也让苏轼要收敛一点儿。

这年月,无论是卖弄文采还是倚老卖老,都很难延续。(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