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思绪飘到五子棋了
第九十二章 思绪飘到五子棋了
他拿起一块美玉,在手中把玩着,展示给林尚书看,眼中满是炫耀之意。
林尚书看着这些礼品,心中不禁有些不悦。
他知道李峰送女儿这些贵重的东西这是在变相地讨好自己,试图用这些贵重的礼物来表他们李家对女儿的看重,以此来打动自己,促成婚事。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满,但还是克制住了情绪:“李老爷,如此贵重的礼物,实在是太破费了。”
“林尚书,您这就见外了。”李峰笑着说道,“这些礼物,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对了,林小姐呢?怎么不见她出来?”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显然迫不及待地想让林清月快些出来见李兆歌。
林尚书无奈,只得叫下人再去唤一次林清月和任氏。
任氏听闻了消息,强撑着笑容,带着林清月走了出来。
任氏的笑容中带着一丝勉强,她明白女儿的心思,心中同样充满了忧虑。
“见过李老爷,李公子。”任氏和林清月一同行了个礼。
任氏的声音温柔而端庄,林清月则微微低着头,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心中对这场会面充满了抵触。
李峰连忙起身,满脸堆笑地说道:“林夫人,林小姐,快请坐。今日我父子俩冒昧前来,打扰了。”
他的语气显得十分客气,但任氏和林清月都能感觉到他的热情背后隐藏的目的。
林清月抬起头,看了看李峰和李兆歌,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她对李兆歌并无好感,觉得他整日游手好闲,与自己心目中的如意郎君相差甚远。
在她眼中,李兆歌不过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没有一点上进心。
李兆歌瞧见林清月,心中也暗自腹诽,只觉这姑娘不过是个未经世事的黄毛丫头,实在无趣。
可碍于他父亲在场,他不得不硬着头皮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林小姐,好久不见啊,您愈发漂亮了。”
李兆歌的语气听起来颇为生硬,连他自己都觉得虚伪烦人。
林清月淡淡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心里更是偷偷翻了个白眼,这个蠢货,连夸人都不会,说点话都显得轻浮!
她的笑容显得很敷衍,只是出于礼貌,不想让场面太过尴尬。
几人分宾主落座后,李峰率先开口,满脸笑意地说道:“林尚书,您瞧,如今这京城之中,到处都在谈论顾立,这么一个平民,可出尽了风头,真是难得啊。”
他实在有些没话题同这一家子说了,只能借着顾立来打开话题!
林尚书微微点头,回应道:“顾立确实是个有才华的人。”
林尚书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他对顾立的才华是真心认可的。
林清月坐在一旁,听到顾立的名字,眼睛亮了一下,忍不住说道:“顾立这人,不仅有才华,他还有很多奇思妙想诶!”
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兴奋与崇拜,一提到顾立,她的脸上便洋溢着光彩。
李兆歌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不错不错,他兄弟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
李峰听闻,笑着接话道:“林小姐对这行李箱如此了解,想必是对这些物件很感兴趣。我家兆歌虽说平日里爱玩闹,但对这些新奇玩意儿也有几分研究。”
他试图将话题引到儿子身上,希望能让林清月对李兆歌产生兴趣。
李兆歌坐在一旁,听到父亲提起自己,心里直翻白眼,面上却不好表露。
他尴尬地笑了笑,心里却想着顾立那有趣的五子棋,还有他答应要教自己的新玩意儿,心思早就飘远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渴望,恨不得立刻去找顾立,将这场无聊的会面抛在脑后。
李峰见自家小子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心中着急,暗暗用力推了推李兆歌,眼神中满是催促之意,示意他赶紧表现。
李兆歌这才回过神来,一脸茫然地看着父亲,完全不明白父亲的意图。
李峰无奈,只得自己从怀里拿出一个精美的锦盒,打开后,一颗硕大的红宝石映入眼帘。
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艳丽夺目。
“林小姐,这是兆歌特意为您准备的礼物。”李峰笑着说道,“这红宝石可是我们李家从海外寻来的珍品,世间少有,希望您能喜欢。”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希望林清月能被这份礼物打动。
林清月看着那颗红宝石,心中并无太多波澜,但出于礼貌,还是微笑着接过。
“多谢李公子,如此贵重的礼物,清月受之有愧。”林清月缓缓说道。
她的语气平淡,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喜。
李兆歌挠了挠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林小姐喜欢就好。”
实际上,他满脑子都是找顾立玩,顾立上次走之前还答应了教他新游戏的事,让他心痒痒的。
也不知道他的好兄弟现在在干些什么,他真想过去看看啊!
只是可惜,他老爹一直压着他,让他走也走不了,只能坐在这儿干着急。
为了打破这略显尴尬的氛围,李峰连忙开口道:“林小姐,听闻你平日里喜好读书,我家兆歌也常在家中研读各类典籍,想必你们定有共同话题。”
说着,他用手肘轻轻碰了碰李兆歌,暗示他赶紧接上话茬。
李兆歌心里老大不情愿,可又不敢违抗父亲的意思,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是啊,林小姐,不知你最爱读哪类书籍?”
那语气就像是完成任务一般,毫无热情。
林清月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比较喜欢诗词歌赋,李公子呢?”
她心里对李兆歌的敷衍态度十分清楚,可依旧保持着礼貌。
李兆歌一听,心里叫苦不迭,他平日里最讨厌的就是这些诗词,可此刻也只能胡乱应付:“哦,诗词啊,我也略有涉猎,像……像顾立那样的诗人,我都挺欣赏的。”
实际上,他也就知道顾立的名字了,对其余诗人的诗作几乎一无所知。
林清月听他这么说,也只是礼貌性地点点头,并未多言。
她心里明白,李兆歌不过是在装模作样,与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