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汉三年,自彭城之战后,彻底的激化了楚汉之争。
同年,汉王刘邦令左丞相、大将军韩信伐魏,魏王豹屯重兵于蒲坂,意图阻止韩信过黄河。
韩信在河关设置疑兵,大肆宣扬由此地渡河,其主力却绕道高邑强渡黄河,然后奇袭安邑,魏王豹率魏军与之交战,大败,韩信活捉魏豹,灭魏国,改设河东郡。
随后又请刘邦增兵三万伐赵,九月,大破代军,在阏与活捉代国相夏说,曹参又在邬县阵斩赵国戚将军。
韩信连战连捷,士气大振。他决定乘胜追击,进攻赵国。赵王歇听闻韩信来袭,急忙派大将陈余率领二十万大军驻守井陉口。
陈余认为韩信兵力单薄,不足为惧。然而,韩信深知敌军轻敌,便定下了一条妙计。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韩信派遣两千轻骑绕到敌后,每人手持一面旗帜。天亮后,韩信率领主力佯装败退,陈余见状,以为韩信胆怯,下令全军出击。此时,两千轻骑迅速攻占了赵军营地,并插上了汉军旗帜。
赵军大乱,陈余被杀,赵王歇被俘。汉军一举平定赵国,声威大震。
至此赵国平定,韩信向李左车请教平定玄、齐二国的计策。
李左车道:“我闻玄王昱颇重礼数,更爱惜士卒百姓,若强攻当乘此时其将张子仪不在攻之,张子仪之下也只有邸瑞可当一用,但其觉对不是将军的对手,若此时去攻或许会破其几阵,但时间一久,辽东玄军回援,其据守高城深池与将军打消耗战,将军则必败。若不能下玄,在齐不能望,万一汉王在败与霸王,则汉国危矣。”
韩信问道:“那该如何?”李左车思索道:“玄王重义,以黎民百姓安危说之,将军在书信一封续一救情,如此玄国可降。”
韩信本就顾虑着李昱从前的恩惠,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就只好试一试。
韩信道:“不知先生谁人可以去游说?”李左车道:“有一人名剻通,善言辞可以去。”
韩信于是令剻通出使玄国。
蓟城王宫内
剻通将信交给了李昱,李昱展开丝帛,内容大致是一些谢自已,没有自已当年的帮助就没有今天之类的话,在信的末尾还有看在自已是他恩人的份儿上希望自已归顺汉国,他看在自已恩情的份儿上承诺刘邦绝不会伤害自已云云。
李昱放下了信,一把拍在桌案上,哼了一声道:“韩信好生无礼,我当年救济他不过是英雄惜英雄罢了,如今他大军压境,还口出狂言想让寡人投降!回去告诉他,有本事和寡人打一仗,不然寡人绝不可投降。”
任薄闻言大惊,起劝身说道:“国君,如今天下汉已有其五分其三,今大军压境,万万不可抵抗,不然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呀!”
李昱大怒道:“任薄你个贪生怕死的腐儒,你是哪边的。”
任薄见李昱发怒立刻缩了缩脖子,回到了座位。
剻通道:“大王,外臣听闻大王素来尊贤重士,重民而轻死,玄国治下路不拾遗,民心向荣,皆颂大王之德,今楚汉争霸,大王欲保疆守界是非上策,今楚汉相当,大王助楚则汉亡,助汉则楚亡,前项羽无礼,分大王国土与无名小卒,更徙大王与无终,无终,无终,这不是咒大王不得善终吗?”
李昱听到不得善终几个字突然眉头直跳,心也惴惴不安。
最后李昱道:“我归顺汉国可以,但需依我三事。”
剻通道:“那三事?”“一者,汉玄百姓一视同仁(不要在意一视同仁的时代背景)二者,我为大义所归,非是他刘邦,今后听调不听宣,三者,非谋反大罪不得伤我李氏。就此三事若有一件不许,我助楚伐汉。”
剻通道:“兹事体大容下臣回报汉王。”
剻通走后,李昱瞥了一眼任薄,任薄恰巧看见,他明白这是李昱对他不满了,看来他要寻找出路了。
……
汉军前线
刘邦收到消息后不管什么条件不条件的,现在他有点干不过项羽,他只要是能壮大自已,削弱项羽的,只要条件不太过分就答应。
……
汉三年九月,李昱点兵五万交予韩信,韩信随率众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