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帝国的崛起
威廉:帝国的崛起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威廉:帝国的崛起 > 第15章 石油危机

第15章 石油危机

加入书架
书名:
威廉:帝国的崛起
作者:
无量那个天尊
本章字数:
11750
更新时间:
2025-07-02

1921年11月的柏林,铅灰色的云层像一块浸透了煤烟的破布,低低地压在城市上空。

午后三点,煤气灯便己在雾霾中亮起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不了笼罩街道的粘稠黑暗。

皇宫前的菩提大街上的加油站,一支蜿蜒曲折的车队正以龟速向前挪动,引擎的轰鸣声混杂着司机们压抑的咒骂,在冰冷的空气里凝结成焦躁的音符。

威廉三世站在王宫露台的石栏杆旁,裹紧了身上的黑色羊绒大衣。

寒风吹过,带着浓重的煤烟味和汽车尾气,让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下方的街道上,司机们正纷纷下车,用扳手敲打着干瘪的油箱,铁皮发出的闷响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如同这个庞大帝国疲惫的心跳。

队伍足足延伸了三个街区,一眼望不到头,司机们冻得通红的脸上写满了绝望与愤怒。

“陛下,这己经是今天第5起因为缺油引发的冲突了。”宫廷总管埃伯哈德低声汇报,手中捧着一个银质托盘,上面放着最新的石油储备报告,“警署的施陶芬贝格伯爵来电,说夏洛滕堡区的加油站发生了哄抢,有三人受伤。”

威廉三世没有回头,目光依旧紧锁着下方混乱的景象。

他接过那份用羊皮纸书写的报告,指尖触碰到纸面时,能感受到上面微微的颤抖,那是书写者内心焦虑的体现。

报告的标题用醒目的哥特体写着帝国战略石油储备现状,而下面的数字却像一把冰冷的匕首,瞬间刺穿了皇帝的心脏:

全国战略石油储备:170,000 吨

日均消耗量:7,391 吨

剩余可维持天数:23 天

“23 天......”威廉三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得几乎被风声吞没。

他想起了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军队凭借着充足的石油供应,在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景象。

而如今,仅仅过了十年,这个曾经的欧陆霸主,却要面临因能源枯竭而崩溃的危机。

“陛下,兴登堡元帅和工业部长莫尔特克求见。”埃伯哈德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皇帝的沉思。

威廉三世转过身,看到兴登堡元帅正沿着露台的石阶缓缓走来。

老将军己经七十多岁,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他穿着笔挺的元帅制服,只是在肩章的位置,威廉三世注意到了一块不甚明显的机油污渍,那是今早他代替自己去视察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时留下的痕迹。

“陛下。”兴登堡元帅抬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金属拐杖在石板地面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莫尔特克急匆匆开口道:“鲁尔区的炼钢厂己经接到命令,从今天起,将逐步用煤炭替代重油作为燃料。”

威廉三世点点头,示意继续说下去。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陛下。”兴登堡元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煤炭的热值远低于重油,炼钢厂的产能至少要下降 30%。更严重的是,古德里安少将的装甲部队和曼施坦因少将以及隆美尔上校的机械化部队的联合冬季演习己经全部暂停,所有坦克都被集中封存,以节省燃料。空军方面,侦察机只能在本土进行有限的巡逻,远程轰炸机则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

皇帝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他知道,一支没有石油的军队,就像一把钝了的宝剑,徒有其表,却无法再捍卫帝国的尊严。

“英国佬真是掐准了我们的命脉。”他走到露台边缘的地图前,手指重重地划过苏伊士运河的位置,“波斯湾的油田被他们牢牢控制,苏伊士运河这条生命线也在他们手中。法国人在叙利亚的驻军则封锁了陆路通道,让我们无法从美索不达米亚获取石油。”

他顿了顿,目光又转向罗马尼亚:“就连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现在也看英国人的脸色行事。上个月,朕试图从那里进口一批原油,结果英国人一句话,罗马尼亚政府就单方面撕毁了合同。”

书房内,暖炉里的火焰噼啪作响,却无法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焦虑。

财政部长施罗德正坐在一张宽大的橡木书桌前,整理着最新的进口清单。

房间里静得可怕,只有算盘珠子碰撞的声响,与窗外偶尔传来的汽车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令人心悸的旋律。

“陛下。”看到威廉三世和兴登堡元帅走进来,施罗德连忙站起身,恭敬地鞠了一躬。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上一道明显的裂痕映入皇帝眼中,仿佛是这个国家破碎的能源生命线的象征。

“情况怎么样,施罗德?”威廉三世走到书桌前,开门见山地问道。

施罗德深吸一口气,拿起一份文件汇报:“陛下,上个月我们通过荷兰的走私渠道,勉强弄到了3万吨原油。”

“3万吨?”兴登堡元帅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莫尔特克偷偷瞄了一眼威廉三世,低声说:“这远远不够!”

施罗德无奈地点点头:“是的,二位阁下。为了这批原油,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出口了三倍于其价值的精密机床。而且,这己经是黑市上能找到的全部资源了。”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更糟糕的是,阿姆斯特丹的黑市油价己经涨到了战前的 27 倍。即使我们有钱,也很难买到足够的石油。英国皇家海军在北海和大西洋的封锁越来越严密,我们的走私船损失惨重,上个月就有三艘在试图突破封锁时被英国军舰击沉。”

威廉三世静静地听着,双手背在身后,在书房里缓缓踱步。

地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如同他此刻沉重的心情。

他知道,能源危机己经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命脉的生死存亡之战。如果不能尽快找到解决办法,德意志帝国很可能会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彻底崩溃。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威廉三世突然停下脚步,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我们必须自力更生,找到替代石油的办法。同时,也要在外交上打开局面,打破英国的封锁。”

他看向莫尔特克和施罗德,语气坚定地说:“通知下去,召集帝国科学院和帝国工程院最顶尖的科学家,朕要亲自过问能源替代方案的研究。另外,施罗德,你准备一下,尽快前往中东,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为帝国找到新的石油来源。”

(这个世界并没有殖民地以及附属国,除了英属印度、加拿大以及法属越南和意属北非)

夕阳的余晖透过书房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威廉三世站在地图前,目光坚定地望向遥远的东方,仿佛己经看到了那片蕴藏着黑色黄金的土地,以及即将展开的艰苦卓绝的能源突围战。

帝国科学院主楼之下,是一片鲜为人知的地下实验室区域。

这里通道错综复杂,空气中永远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化学药品气味和淡淡的煤烟味。

深夜,编号 B-7 的实验室里依旧灯火通明,高压反应釜发出的低沉轰鸣声穿透厚重的墙壁,在寂静的地下走廊里回荡。

弗里茨?哈伯教授站在反应釜前,紧紧盯着控制面板上的压力表。

指针在 200 个大气压的刻度附近剧烈跳动,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冲破表盘的束缚。

他穿着一件沾满污渍的白色实验服,脸上戴着一个笨重的防毒面具,只露出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面充满了焦虑与期待。

"温度 195 摄氏度,压力 198 个大气压,教授!" 旁边的助手,年轻的化学家罗伯特?里特尔大声汇报,声音被反应釜的噪音淹没了大半。

他刚刚检查完进料口,手腕上一道新鲜的烫伤格外醒目,那是几分钟前被泄漏的高温蒸汽烫到的,此刻正传来阵阵灼痛,但他顾不上处理,只是用一块破布简单包扎了一下,又投入到紧张的实验中。

哈伯教授没有回应,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手指颤抖着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一组数据。

这己经是他们本周进行的第25次实验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看着反应釜内逐渐变得粘稠的黑色物质,哈伯的心中充满了挫败感。

“又失败了......”几分钟后,哈伯摘下防毒面具,露出一张疲惫不堪的脸。

汗水混合着煤灰从他的额头上流下,在脸颊上留下两道清晰的痕迹。

他指向反应釜内的产物,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还是沥青,和前几次一样。我们的催化剂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根本无法稳定工作,很快就会烧结失效。”

里特尔凑近看了看,脸上也露出了沮丧的表情:“就像1916年凡尔登战场上的战壕泥一样,又黑又粘。”

他低声喃喃道,仿佛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战争岁月。

就在实验室里的气氛陷入最低谷时,实验室的大门突然被推开,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

哈伯和里特尔惊讶地转过身,只见威廉三世在几名侍从的陪同下,己经走进了实验室。

皇帝没有穿华丽的礼服,只是穿着一件普通的深色大衣,但身上散发出的威严气场依旧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紧张。

“陛下!”哈伯连忙放下手中的笔,恭敬地鞠了一躬,里特尔也赶紧跟随着行礼。

“免礼。”威廉三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整个实验室。

他掀起一块覆盖在桌上的防尘布,露出了下面铺满桌面的实验记录和各种图纸。

纸张的边缘大多被高温烤得卷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数据,还有许多地方被反复涂改过,显示出研究工作的艰难与曲折。

“哈伯教授。”威廉三世拿起一份泛黄的专利申请书,那是1913年哈伯在巴斯夫公司工作时提出的煤液化设想,“朕记得,你当年就己经提出了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的理论。为什么现在,在帝国最需要的时候,却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

哈伯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回答道:“陛下,当年只是理论上的探讨,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实战般的考验。”

里特尔急忙开口为自己的导师解释,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英国海军封锁了全球几乎所有的港口,我们无法获得高纯度的催化剂原料。现在我们只能使用本土生产的硫化铁作为催化剂,但这种材料的活性太低,而且在 200 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就会迅速失效。”

他指向墙角的一堆矿渣,继续说道:“那些就是我们目前使用的催化剂原料,杂质含量极高。为了提纯它们,我们的科研人员己经连续工作了数十个小时,而哈伯教授己经三天没合过眼了,不少人都累倒了。”

威廉三世静静地听着里特尔的解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走到墙角,蹲下身,捡起一块闪着金属光泽的矿石,仔细端详着。

“如果朕能给你提供从挪威走私过来的钼矿石呢?”皇帝突然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哈伯的眼睛猛地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催化剂制备中有着关键作用。如果能获得高纯度的钼矿石,无疑将大大提升催化剂的性能。

“陛下,这...... 这是真的吗?”哈伯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如果有钼作为基材,再添加少量的铼,我们完全有信心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催化剂,能够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稳定工作!”

“当然是真的。”威廉三世站起身,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瑞士银行的本票,递给哈伯,“这是两百万金马克,专门用于建立一个专属的催化剂实验室。朕要你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攻克煤液化的技术难关。帝国的未来,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

哈伯双手颤抖着接过本票,感觉手中沉甸甸的。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张支票,更是皇帝对他们的信任,是整个帝国的希望。

“请陛下放心。”哈伯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我们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一定要让煤炭变成石油!”

“不,是不要辜负帝国的期望。”威廉三世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环视了一圈实验室,看到里特尔手腕上的烫伤,以及其他科研人员脸上的疲惫与坚毅,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感动。

皇帝轻声说道:“你们辛苦了。记住,你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是极其伟大光荣的,比战场上的任何一场战斗都更加重要。帝国的命运,就在你们的手中。”

当皇帝的汽车驶离帝国科学院时,地下室的灯光依旧亮如白昼。

高压反应釜的轰鸣声更加响亮,仿佛是帝国心脏在激烈地跳动,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哈伯和他的团队成员们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新的实验中。

他们知道,一场关乎帝国生死存亡的攻坚战,己经正式打响。

12月,随着新催化剂实验室的建立,煤液化项目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哈伯教授带领着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实验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天晚上,实验室里突然传来一声巨响。

正在进行催化剂烧结实验的反应釜发生了小规模爆炸,剧烈的冲击波将靠近的两名研究人员掀翻在地。

哈伯立刻冲过去,发现其中一名年轻的博士生汉斯己经昏迷不醒,脸上和手臂上布满了玻璃碎片和烧伤。

“快!叫医生!”哈伯大声喊道,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恐慌。

他和里特尔小心翼翼地将汉斯抬到一边,开始进行紧急处理。

鲜血从汉斯的伤口中不断涌出,染红了白色的实验服。

医生很快赶到,但汉斯的伤势非常严重,尤其是面部的烧伤,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疤痕。

更糟糕的是,爆炸导致他的一只眼睛受到了严重损伤,视力恐怕难以恢复。

这次事故并没有吓倒哈伯和他的团队,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攻克难关的决心。

汉斯在医院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问实验进展如何。

当他从母亲的泪花中得知自己可能再也无法从事科研工作时,这位年轻的学者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咚咚咚。”轻缓的敲门声响起,汉斯的父亲打开门,门外站着是兴登堡元帅,以及他的副官和一堆记者。

“米勒·撒科·汉斯先生,请允许我为您的受伤慰问。”兴登堡从副官手中接过一枚金铁十字勋章和近卫军的军服,“这是陛下为您的奉献敬业精神做出的奖励,陛下等您康复后将为您举行授勋仪式。这套军服是我想邀请您加入陛下的近卫军。”

汉斯的父亲激动的站起身,双手接过勋章,而母亲颤抖着接过军服。

汉斯想起身,但被他的母亲拦住,他仍然坚强地说:“元帅阁下,不要为我难过。能为帝国的能源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觉得很自豪。”

记者举着话筒挤了进来:“您好先生,我是帝国日报的,您现在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告诉教授,我康复后还要参与研究,告诉陛下,我愿意为帝国而牺牲。”说完,他转头看向父母,“告诉我的母亲,我依然爱她,告诉我的父亲,我绝不投降!”

类似的牺牲和奉献在实验室里不断上演。

许多科研人员因为长时间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而患上了各种疾病,有的甚至落下了终身残疾。

里特尔的手腕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时刻提醒着他实验的危险性。

哈伯本人也因为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头发迅速变得花白,身体也大不如前。

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每当遇到困难,哈伯就会拿出威廉三世亲自签署的命令和那两百万金马克的支票,激励大家继续前进。

他们知道,自己每前进一步,帝国就离胜利更近一步。

在一次关键的催化剂测试中,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哈伯不顾众人的反对,亲自守在反应釜前。

当时,反应釜的压力己经超过了安全极限,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里特尔和其他研究人员都劝他离开,但哈伯只是摆摆手,说:“如果我都害怕,那你们怎么办?放心,我会没事的。”

幸运的是,这次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当看到纯净的液态燃料从管道中流出时,哈伯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那一刻,所有的牺牲和付出都显得那么值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