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0月,伦敦的天气总是阴沉沉的,湿冷的空气似乎能穿透窗户的缝隙,厚重的云层仿佛要压到这座古老城市的屋顶。
唐宁街10号那装饰考究的房间内,华丽的水晶吊灯洒下昏黄的光,却驱散不了弥漫在空气中那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劳合?乔治坐在他那张雕花的办公桌前,眉头紧锁,手中的雪茄己经燃到了尽头,却浑然不觉。
桌上堆满了文件,每一份都记录着大英帝国面临的棘手难题:达达尼尔海峡的失利,地中海舰队被困,橡胶禁运带来的经济动荡……
劳合?乔治坐在他那张宽大的皮质座椅上,这些问题如同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
面前摊开的文件是关于土耳其战局的最新报告,达达尼尔海峡的失守和地中海舰队的被困让他心力交瘁。这时,外交大臣匆匆走进来,脚步急促,打破了这份令人窒息的安静。
这时,外交大臣匆匆走进来,脚步急促而慌乱,打破了房间里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面色苍白,手里紧握着一份电报,声音颤抖地说道:“首相,大事不好!刚刚收到确切消息,德国正通过华人中间商大量收购马来亚橡胶。”
劳合?乔治听闻此消息,犹如被点燃的火药桶,原本疲惫的双眼瞬间瞪大,猛地从座椅上起身。
由于起身太过仓促,他脚下那双丝绒拖鞋在光滑的地板上突然打滑,身体瞬间失去平衡,整个人向前踉跄了一下。
但此刻的他,满心都是德国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所带来的危机,根本顾不上这些。
他急切地伸出手指,指向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嘴唇剧烈地哆嗦着,试图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来挽回这愈发失控的局面,可喉咙里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
“这…… 这是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啊!” 劳合?乔治终于挤出几个破碎的字词,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绝望。
就在这时,一首站在一旁看似镇定的张伯伦,像是早有准备一般,迅速上前一步。
他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伸出双手,看似是去搀扶摇摇欲坠的首相,然而那看似关切的动作之下,却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他的手指看似不经意地在首相背部的某个穴位上轻轻一按,这个隐秘的动作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引发了连锁反应。
“首相!” 外交大臣见状,惊恐地大声惊呼,声音在房间里回荡,充满了担忧与震惊。
他的双眼瞪得滚圆,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幕。
只见劳合?乔治的身体如同遭受电击一般,开始剧烈抽搐起来。
他的双眼圆睁,眼神中满是痛苦与不甘,那只原本指向世界地图的手指,最终无力地定格在地图上的波斯湾位置,而那里,正是莱茵黄金号沉没的海域,仿佛冥冥中有着某种宿命的关联。
他的瞳孔逐渐涣散,脑溢血就如同决堤的洪水,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冲垮了这位英国首相的神经系统,让他的意识逐渐陷入黑暗的深渊。
“不…… 不能就这么倒下…… 帝国……” 劳合?乔治在昏迷前,嘴里还在喃喃自语。
张伯伦顺势跪在首相身边,脸上恰到好处地露出惊恐的神情,大声呼喊着:“快!叫医生!”
就在众人慌乱之际,他暗中将一枚沾有阿托品的细针藏回袖中,低声咒骂道:“该死的,早知道多扎几下了。”
这种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无异于毒药,会加剧血管收缩,而劳合?乔治本就因局势的压力和自身病情处于极度脆弱的状态,这一针更是雪上加霜。
“怎么会这样,刚刚还好好的……” 张伯伦佯装慌乱地说道,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镇定。
“一定是这消息太过刺激,首相他……” 外交大臣焦急地说道,脸上满是担忧。
当医护人员抬着担架匆匆冲进房间时,张伯伦趁着混乱,悄悄擦掉了首相嘴角那一丝异常的白沫,试图掩盖这一切背后隐藏的阴谋。
他看着被抬走的劳合?乔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
“首相一定要没事啊!” 张伯伦假意喊道,可心里却想着自己即将到来的权力巅峰。
医护人员迅速将劳合?乔治抬上担架,匆忙往医疗室赶去。
劳合?乔治被紧急送往医院,整个唐宁街10号陷入了一片混乱与不安之中。
官员们来来往往,脸上都带着焦虑的神情,不知道帝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而在医院的等候室里,气氛凝重。
张伯伦坐在椅子上,表面上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内心却在紧张地谋划着。
他知道,要想顺利上位,不仅要应对劳合?乔治可能苏醒带来的变数,还要在各方势力中周旋,获取足够的支持。
这时,外交大臣走了过来,坐在他旁边。
外交大臣一脸担忧地问道:“张伯伦先生,首相的情况怎么样了?”
“情况很危急,医生正在全力抢救。” 张伯伦回答道,脸上露出一丝沉重,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拉拢这位外交大臣。
外交大臣的心情如同坠入了冰窖,他深知劳合?乔治的昏迷对英国意味着什么。
在这个内外交困的时刻,帝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唉,如今局势本就严峻,首相这一倒下,可如何是好。” 财政大臣叹着气说道,眼神中透露出无奈与焦虑。
张伯伦心中一动,觉得机会来了,装出忿忿不平的样子,开口道:“是啊,英国现在正面临着诸多困境,对德禁运导致橡胶价格暴涨,国内经济受损严重,兰开夏的纺织厂倒闭了那么多家,工人罢工不断。我们需要一个能带领英国走出困境的人。”
“你是说……” 外交大臣似乎明白了张伯伦的意思,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
“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对德政策,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了。德国合成橡胶产能日益增长,继续禁运对我们并没有好处。” 张伯伦缓缓说道,目光坚定地看着财政大臣,“现在劳合?乔治倒下了,这可是我们的机会。”
“可是,这会不会被认为是向德国妥协?你知道的,自从上次波斯湾事件后,本土内一下子出现了一堆激进派。一旦处理不好,民众的舆论压力会很大。” 外交大臣有些担忧地说道。
张伯伦压了压帽檐,耐心地解释道:“这不是妥协,而是为了英国的长远利益。我们可以通过有限度开放橡胶贸易,缓解经济压力,同时也能与德国达成某种平衡。而且,我们可以巧妙地引导舆论,让民众看到这对经济复苏的积极作用。”
外交大臣沉思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
“好吧,我支持你。但这件事还需要议会通过才行,而且要争取到足够多议员的支持并非易事。”
张伯伦心中暗喜,只要能得到财政大臣的支持,在议会通过自己的提议就多了几分把握。
“放心,我会想办法说服议会的。接下来,我们需要一起行动,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手术室的灯灭了,
“医生,首相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外交大臣焦急问道。
“情况很危急,脑溢血对神经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我们己经尽力进行了初步的处理,但他何时能醒来,甚至能不能醒来,都还是未知数。” 医生无奈地摇了摇头。
与此同时,在德国大使馆内,德国驻英大使里宾特洛甫正悠闲地喝着咖啡,与总理通着电话。
“是的,劳合?乔治倒下了,张伯伦似乎有和我们合作的意向。”
“密切关注张伯伦的动向,想办法让他尽快开放殖民地的贸易。另外,陛下让你加大对英国商人的游说力度,给张伯伦提供足够的支持,确保他能顺利上位。”
“明白,我会按照指示行事。” 里宾特洛甫挂断电话,啧吧啧吧嘴,“这英国佬做饭不行,做咖啡还挺拿手。”
张伯伦深知,要想在议会通过自己的提议并顺利登上首相之位,仅靠财政大臣的支持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游说与拉拢行动。
他首先将目标对准了保守党内部。
利用自己在党内的人脉和影响力,张伯伦组织了一系列私下会议。
在这些会议上,他向党内成员描绘了一幅开放橡胶贸易后的美好蓝图,声称这将缓解国内经济危机,提升保守党在民众中的支持率。
张伯伦在一次保守党高层会议上慷慨陈词道:“各位同仁,我们现在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对德禁运让我们的经济遭受重创,而继续坚持下去,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开放橡胶贸易,不仅能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境,还能让我们在与德国的关系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是我们保守党展现领导力,带领英国走出困境的绝佳机会。”
一些保守党议员被张伯伦的言辞所打动,开始表态支持他的提议。
然而,也有部分议员心存疑虑,担心这会被视为对德国的软弱。
张伯伦针对这些疑虑,一一进行解答:“我们不是软弱,而是审时度势。德国的合成橡胶产能己经对我们的禁运政策形成了一定的反制。我们通过开放贸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局势,同时利用经济手段对德国进行制衡。”
在张伯伦的努力下,保守党内部逐渐形成了一股支持他的力量。
与此同时,里宾特洛甫在英国商界的游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利用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商业利益诱惑,成功忽悠了一大批英国商人。
这些商人看到了与德国开展橡胶贸易可能带来的巨大利润,纷纷决定赞助张伯伦,为他在议会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先生们,与德国开放橡胶贸易,将为你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德国市场对橡胶的需求巨大,而你们将成为这一商机的首接受益者。同时,这也将帮助英国经济复苏,提升你们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 里宾特洛甫在一场针对英国商人的酒会上说道。
这些被忽悠的英国商人成立了一个名为 “英国经济复兴联盟” 的组织,公开为张伯伦的政策主张摇旗呐喊。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向议员们施压,要求议会尽快通过开放橡胶贸易的提议,并支持张伯伦成为英国首相,声称只有张伯伦才能带领英国走出经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