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狠狠瞪了她一眼,吓得她缩了一下脖子。
她哥也不敢吱声,低下头去。
徐妙云叹了口气说道:“坐下吧,别打扰人家做买卖。”
听到这话两人马上规矩坐下来。
“姐姐,你就说说嘛……是不是来幽会的?”徐妙锦不死心追着问。
“你小孩子家懂什么?我就是过来买吃的。”徐妙云轻轻抿了口茶回答。
这下两人都更纳闷儿了。
一个小摊上的吃食真的有那么?
正当两人疑惑不解的时候,一位高大的男子端着两包纸走了过来。
原来是老板褚巩亲自送货上门。
他看了下桌旁两位新来的客人,没多说什么就把包裹放到了桌上。
“小姐,您要的餐品好了,请慢用。”
徐妙云点了点头打开一个油纸包。
香气扑鼻而出,立马吸引了弟弟和妹妹的注意力。
“尝尝这个,自然就明白了。”
揭开纸一看,是一个金灿灿的千层葱油饼,看着就很新鲜好吃。
徐妙锦和徐增寿看得口水首流。
虽然表面上装作不屑,其实心里己经开始犯馋虫。
“增寿,你先尝一口!”她把任务推给他。
徐增寿也不矫情,首接拿了一块掰开来细细瞧。
外皮色泽光亮,葱香点缀其中;层层叠叠的做法一看就很考究。
他小心翼翼咬了一口。
“怎么样?好不好吃?”妹妹迫不及待追问。
但他压根没空回话,又吃了第二口。
那种享受的神色让人瞬间明白味道绝对不是一般的好。
妹妹终于忍不住了。
平常小吃不就是那种口味嘛,真会有差别那么大吗?
她自己也夹了小小的一块塞入口中。
这一尝可不得了!
香味从鼻腔传到嘴巴,外皮酥脆内软糯,完全停不下来!
外面嘈杂的人声仿佛都不重要了。
喝茶解油腻的动作显得顺理成章,完全没有平日里的矜持姿态。
徐妙锦吃得比谁都快,还不时跟弟弟抢剩下的几角残渣。
那边姐姐淡定地看着他们的狼狈模样,并没有什么惊奇的表情,似乎早知道他们会是这个样子。
她心里很清楚——之前没吃过这种美味,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动筷。
一盘总共只有西个角的葱油饼,不到半刻钟就被消灭干净。
年轻人嘛,食欲旺盛再正常不过。
这时江美惠适时送上了两杯清茶,放在两人面前。
两人二话不说捧起杯子猛灌一通,哪里还有一丁点儿贵族子女的模样。
回头望了眼还在柜台前忙着的掌柜,徐妙锦忍不住感慨说道:“这家店真是服务周到得让人感动啊!”等到几人用完餐,徐妙云这才开口问:“你们觉得我带你们来这儿这一趟,值不值得?”
徐增寿激动地说:“太值啦!真的超值!说真的,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呢!”
徐妙锦却疑惑地反驳:“会不会是因为我们太饿了?”
徐增寿连连摇头:“别傻了!咱早上明明吃过饭的,怎么可能饿着呢!”
虽然听着有理,可徐妙锦还是不大愿意认输,嘴里嘟囔着,一时也没说出反对意见。
她猛然回过神来叫道:“不对呀!姐!”
这时徐妙云正端起茶要喝。
“有什么事吗?”
“这饭菜都好吃到天上去了,你怎么现在才告诉我们?是不是你打算自己偷偷吃个痛快?”
“咳咳……”徐妙云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她脸颊泛红,略显窘迫又有些娇羞,“谁、谁说的……我只是还没时间告诉他们罢了,怎么能算独吞呢?”
一旁徐增寿正想拆开剩下的一个油纸包尝尝。
被徐妙云一把拦住:“别急,回家再吃也是一样的。”
“那姐咱们多买点呗,我觉得刚才那点儿不够。”徐增寿眼巴巴望着姐姐。
徐妙锦也连连点头附和,像只啄米的小鸡似的。
看着两个孩子兴奋的模样,徐妙云无奈叹了口气,只好答应他们的要求,买了不少带走。
若不是听了褚巩说过放凉了口感会打折扣,估计他们真得拎一大堆回去。
次日,在魏国公府。
徐达从朝中归来,今天难得没安排别的事,他决定回家陪家人一块吃饭。
这种情形在平日里少见,谢夫人早早就准备了一大桌丰盛菜肴等候。
她和徐达一边闲话家常,一边等着儿女们回家。
可左等右等,连个影子都没有。
长子徐允恭因为公干缺席倒还能理解,但徐妙云、徐妙锦和徐增寿都没回来就有点离谱了。
徐达不禁皱眉问道:“那几个孩子跑哪儿去啦?”
谢夫人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谁知道呢。
不过妙云那孩子做事稳妥,应该不会出问题。”
话音刚落,门口便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徐妙云进来了。
只见她走进门喊了一句:“爹回来了。”
“你终于来了!”徐达露出了笑容,女儿一向最省心,“其他人呢?怎么都没见着人?”
“你说弟弟和妹妹?她们……也还没回来么?”徐妙云怔了一下。
徐达点了点头,“我在这儿坐了半天,哪也没来一个人。”
听完这话,徐妙云马上反应过来——定是两人偷溜去绝味斋了。
不出所料,就是去抢购香酥肉饼了!
昨晚三人回到家吃完之后,都被那种前所未有的美味震惊了:竟然比前一天吃的千层葱油饼更棒!
徐妙云想到两人为口美食把自己扔下也不管不顾地跑去了,气就不打一处来。
小声嘀咕着:“这俩调皮鬼,等我回家看我怎么治他们!”
坐在一旁的徐达没听清,便问了一句:“你在说什么?”
她赶紧收敛表情笑了笑,答道:“没什么事爹,要不您先用餐吧。”
谢夫人在一旁埋怨地说:“两个不懂事的孩子,饭都不吃了到处乱跑。”
徐妙云为两人辩护道:“他们不会饿着自己的。
随他们去吧。”
“哈哈!说得好!”徐达爽朗一笑,“咱们老徐家的人什么时候都不会缺吃少喝。”
此后的几天里,每到吃饭时间,就少了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