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渐暖,清风院中的草木也开始抽出新芽。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室内,温暖而宁静。
今日的课程,林晚没有准备枯燥的图纸或冰冷的器械,而是案几上摆放着几件秦朝常见的乐器——
一把古琴、一支竹笛、一套编钟(小型的仿制品)。
扶苏对这些乐器并不陌生,平日里宫中也有乐师演奏,但他从未将它们与学问联系起来。
“长公子,您喜爱音乐吗?”林晚微笑着问道。
“回林师,儿臣尚可。父皇也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调和心性。”扶苏答道,他认为音乐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
“长公子说得对,音乐确实有此功用。”林晚拿起古琴,轻轻拨动琴弦,发出清脆的乐声。
“然而,音乐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和心性的寄托,它也蕴含着许多天地万物的道理。”
他指了指琴弦:“长公子可曾想过,为何拨动不同的琴弦,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为何同一根琴弦,按压不同的位置,声音也会不同?”
扶苏拿起一支竹笛,吹奏了几声,发出悠扬的声音。
他又试着按住或放开不同的孔洞,声音也随之变化。他虽然知道这些,但从未思考过其中的缘由。
“这便是‘声’的奥秘。”林晚解释道。
“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就像这琴弦,拨动它,它便会震动,带动周围的空气震动,这些震动传入我们的耳朵,便是声音。”
他指着不同的琴弦:“你看,这些琴弦有粗有细,有长有短。震动得快慢不同,声音便会高低不同。弦越细,绷得越紧,或者越短,震动得越快,声音便越高。反之,弦越粗,越松,或者越长,震动得越慢,声音便越低。”
林晚用手指在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当我们按压琴弦时,实际上是改变了它震动的长度。弦变短了,震动变快了,所以声音也就变高了。”
他拿起竹笛:“竹笛也是如此。我们吹气,使得笛管内的空气柱震动。按住或放开不同的孔洞,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的震动快慢便不同,声音也就高低不同。”
林晚用最简单、最首观的方式,向扶苏讲解了声音的产生原理和音高与震动频率(虽然不使用频率这个词,但用震动快慢来描述)的关系。
“林师,那不同的音高,组合起来,便成了美妙的乐曲吗?”扶苏好奇地问道。
“正是。”林晚点头。
“而这些不同的音高之间,也存在着有趣的规律。例如,某些音高组合在一起听起来和谐悦耳,某些组合却听起来刺耳。这背后,也与它们震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有关。”
他没有深入讲解复杂的乐理和声学物理,只是让扶苏通过实际操作乐器来感受。
“长公子,您可曾听过这样的说法:五音十二律?”林晚问道。
“有所耳闻。”扶苏答道。
“宫中乐师便是依照这些律制来演奏和作曲。”
“很好。”林晚拿起笔,在石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或者用算术数字表示音高之间的比例关系(简化版)。
“其实,不同的音高之间,存在着一些简单的数学比例关系。例如,当一个音的震动快慢是另一个音的两倍时,这两个音听起来就会非常相似,我们称之为‘高八度’。”
他用古琴或编钟进行演示,弹奏出相似音高的乐音,让扶苏感受其中的奇妙。
“音乐的美妙,不仅在于演奏者的技艺和情感,也在于隐藏在音律背后的这些数学规律和物理原理。”林晚解释道。
“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甚至创作出新的曲调。”
“例如,如果长公子想谱写一首曲子,来表达今日在田间看到百姓辛劳的感受。你会如何选择音高和节奏?”
林晚将音乐创作与情感表达结合,并引导扶苏思考如何运用音律来传达意境。
扶苏拿起竹笛,尝试着吹奏出一些低沉、缓慢的音调,再吹奏出一些轻快、明亮的音调,感受它们带来的不同情绪。
他开始意识到,音乐不仅仅是随意的组合,其中蕴含着可以被理解和运用的规律。
林晚还简单介绍了其他一些与声音相关的现象,例如回声的产生(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弹),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水中传播比空气中快,虽然无需给出具体数值)。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日常现象来观察和感受的。
“所以,即使是日常的听觉,甚至是美妙的乐曲,都蕴含着天地运行的道理。”林晚总结道。
“格物致知,便是要用好奇的眼睛和思考的头脑,去探究这些道理,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微小或习以为常。”
“长公子,若将来有机会,我们可以尝试根据这些原理,改进乐器,或者尝试谱写一些具有不同风格的曲调。例如,能够振奋士气、或者能够安抚民心的曲子。”林晚将音乐与实际应用结合,激发扶苏的兴趣。
扶苏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从未想过,音乐背后竟然隐藏着数学和物理的规律,而理解这些规律,或许能帮助他更好地运用音乐来影响人心。
当天下午,扶苏在清风院中,拿起竹笛,尝试着运用林师教导的音高规律,吹奏出一些简单的音节,然后将它们组合起来。
他发现,当按照某种规律组合时,确实听起来更和谐悦耳。
他感到一种发现新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些关于音乐和声学初探的教学,也通过王福的汇报,传到了赵高那里。
“林师今日教长公子……吹奏乐器?”赵高听了小宦官的汇报,有些意外。
他原以为林晚会继续教那些“奇技淫巧”或“海外邪说”,没想到竟然教起了音乐。
“回总管,并非仅仅是吹奏。”小宦官答道。
“林师还讲解了为何乐器能发出声音,声音为何有高低,甚至说音律之间有什么……什么数字的规律!”
“数字规律?”赵高眉头微皱。
这听起来依然古怪,但似乎不像之前的“一人拉石”那样具有首接的实用威胁。
“长公子似乎也对此颇有兴致。”小宦官又道。
赵高冷哼一声。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些“玩物”,只要扶苏沉迷于这些无用的东西,不专注于朝政和权力,那便无碍。
甚至,如果林晚能让扶苏多花时间在这些“雅趣”上,反倒省了他的麻烦。
他认为这是林晚黔驴技穷,或者是在用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敷衍太子。
他对林晚的警惕,暂时从其带来的“实用技术”和“治国理念”上,稍微转向了对扶苏心智是否会被其“带偏”的关注。
然而,他并不知道,林晚教导扶苏的每一样“日常”知识,都是在为他构建一个完整而全面的现代认知体系,都是在磨砺他的思维方式,为他未来应对更复杂的挑战打下基础。
他认为的“玩物”,在扶苏眼中,正逐渐变成理解世界、运用力量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