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贤:新冠秘录
谭小贤:新冠秘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谭小贤:新冠秘录 > 第22章 研讨会发言,获支持

第22章 研讨会发言,获支持

加入书架
书名:
谭小贤:新冠秘录
作者:
彭啸
本章字数:
5344
更新时间:
2025-07-08

国家会议中心的旋转门吞吐着西装革履的身影,冷气裹挟着消毒水的气息扑面而来。谭小贤站在后台走廊,高跟鞋跟敲击大理石地面的声响与此起彼伏的电子设备提示音交织,像是一首杂乱的进行曲。她第三遍检查演讲稿时,指腹蹭过纸面的沙沙声竟让心跳漏了一拍——这张A4纸边缘己经起毛,被反复折叠的痕迹里,藏着二十八个修改版本,每个字都浸透了实验室的深夜灯火。那些挑灯夜战的画面在她脑海中闪过,苏墨熬夜推导数据时镜片后的血丝,陆乘为了核对病例在办公室沙发上和衣而眠的模样,都成了这张演讲稿的注脚。

“下一位,谭小贤医生。”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音响传来,带着令人颤栗的穿透力,在空旷的后台回荡。陆乘突然出现在她身后,西装袖口掠过她的手背,带来一阵轻微的触感,他动作利落地将一枚小巧的微型麦克风别在她衣领上。“别管台下那些质疑的眼神,”他压低声音,温热的呼吸拂过她耳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就当是在给张大爷讲解药方。”这句话让她想起那位康复患者出院时颤抖着塞给她的平安符,此刻正静静躺在她的白大褂口袋里,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仿佛在给予她力量。

聚光灯骤然亮起,刺目的光线让她下意识地眯起眼睛。谭小贤踏上台阶的瞬间,听见了自己剧烈的心跳声,那声音震得她耳膜发疼。台下三百余人的目光如实质般压在肩头,前排就坐的院士们翻着资料的沙沙声,后排媒体记者调试设备的嗡鸣,都在提醒她这场发言的分量。苏墨坐在右侧第三排,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闪过一道冷光,向她展示平板电脑上实时滚动的舆情监测数据——“中医抗疫骗局”的词条热度正在疯狂下降,但“民间偏方是否科学”的争议词条却悄然攀升,这让她心中一紧。

“各位专家,同仁。”她的声音在空旷的会场里回荡,话筒的电流杂音像是某种不安的预兆。指尖触到演讲稿的瞬间,记忆突然闪回三天前的实验室。那时实验室的灯光惨白如昼,苏墨正举着基因测序报告冲进分析室,防护面罩在他脸上勒出的红痕还未消退,眼神却亮得惊人:“找到了!七叶绞股蓝的多糖成分能激活TLR3受体!”而陆乘默默将一杯凉透的咖啡换成温热的姜茶,杯子上还残留着他的指纹,说:“数据我核对过三遍,没问题。”此刻回想起来,那些在实验室里的焦灼与惊喜,都成了她站在这里的底气。

随着PPT翻页,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部CT对比影像。前排的呼吸科专家们不自觉地坐首身体,原本交头接耳的低声讨论声渐渐响起,如同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谭小贤忽然摘下麦克风,这个违反流程的举动让现场陷入短暂的寂静,静得能听见她自己的高跟鞋跟撞击讲台边缘的脆响,那声音在寂静中格外突兀。“我们来看这个病例。”她调出五岁患儿的治疗视频,画面里孩子插着呼吸机,小小的身体躺在宽大的病床上,显得那么脆弱无助,这模样让台下传来压抑的抽泣声,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泪花。

“传统中医的刺络放血疗法,结合现代ECMO设备支持,”她的指尖划过屏幕上银针的位置,动作轻柔而坚定,“看似相悖的两种手段,却在患者体内形成了奇妙的协同效应。”这句话引发了更热烈的讨论,角落里某中医药大学教授推了推老花镜,开始疯狂记录,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后排的外国专家则通过翻译小声询问具体操作细节,眼神中满是好奇与疑惑。

突然,前排站起一位头发花白的西医权威,他的身影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高大,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谭医生,如何用现代医学解释中药的抗病毒机制?”质疑声带着明显的审视,字字句句都像是在考验她。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仿佛空气都凝固了。谭小贤深吸一口气,想起在鄂西深山采药时,被藤蔓划破手掌的刺痛感,鲜血染红了衣袖;想起在实验室里反复验证的日子,无数次失败后重新再来的绝望与坚持,此刻都化作了底气。“请允许我用实验数据说话。”她点击遥控器,大屏幕上跳出基因表达图谱,各种复杂的线条和数据在屏幕上闪烁,“我们通过RNA测序发现......”她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将晦涩的专业知识娓娓道来。

当她讲到中西医结合方案将重症转化率降低63%时,陆乘悄悄握紧了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个数字背后,是他们连续72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疲惫,那些困了就用冷水洗脸继续工作的夜晚;是无数次失败后重新调整配方的绝望与坚持,每一次调整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苏墨则快速在平板上输入新的计算公式,眼睛死死盯着屏幕,当屏幕跳出“预测准确率提升至89%”时,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

掌声响起的瞬间,谭小贤以为自己听错了。潮水般的掌声从后排涌向前排,越来越响,越来越热烈,连最初质疑的西医权威都在轻轻点头。她看见陆乘对着手机说话,应该是在向家族通报喜讯,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苏墨正在删除之前准备的反驳话术,屏幕上的文字化作数据流消失,他如释重负地靠在椅背上。而在会场角落,几位年轻医生红着眼眶互相拥抱——他们太明白这个成果背后的艰辛,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散场时,数位院士围拢过来,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欣赏与期待。“小谭,能不能把药方共享给我们研究?”“这种诊疗模式,在其他传染病上是否也有应用价值?”问题一个接一个抛来,谭小贤感觉自己像置身暴风雨中的小船,被各种问题裹挟着。首到苏墨挤开人群,将一杯温水塞进她手里,“别着急,慢慢说。”他的袖口还沾着今早调配药剂时的药渍,那是他们共同奋斗的印记,让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暮色渐浓,城市的街道被染成了暖黄色。陆乘的黑色轿车停在会议中心门口,后座上堆满了合作意向书和媒体采访邀约,纸张堆得高高的。可谭小贤只是望着窗外的车流发呆,路灯的光影在她脸上交错闪烁。首到陆乘伸手轻轻关掉她面前闪烁的手机屏幕,“先去吃顿热乎饭吧。”他的声音带着不容拒绝的温柔,那语气像是在哄一个疲惫的孩子。苏墨则从副驾递来一个保温盒,打开是她最爱吃的莲藕排骨汤,热气腾腾,香味扑鼻——那是他特意让自家厨师按明代食谱改良的,还细心地撇去了浮油。

深夜的实验室依然亮着灯,灯光昏黄而温暖。谭小贤站在显微镜前,看着经过中药处理的细胞在培养皿中蓬勃生长,那些小小的细胞像是一个个充满希望的生命。手机不断弹出新消息,是全国各地医生发来的感谢与请教,提示音此起彼伏。她揉了揉发酸的肩膀,长时间的站立和紧张让她浑身酸痛。忽然发现实验台上多了两个保温杯,一个装着提神的苦丁茶,茶叶在水中舒展;一个是润喉的胖大海,泡得发胀。窗外,城市的霓虹在玻璃上折射出七彩光芒,如同她此刻复杂的心情——有收获认可的喜悦,更有深知任重道远的清醒。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