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盛夏,波斯湾的热浪炙烤着达曼油田的井架,美国石油工程师约翰·戴维斯跪在滚烫的沙地上,调试着新运来的电动钻机。他的卡其色工装浸透汗水,后背印着"ARAMCO"的红色徽章——这个由加州标准石油和得克萨斯公司联合成立的合资企业,正在将美国的石油技术植入阿拉伯半岛的腹地。
"戴维斯先生,酋长想见您。"翻译官阿卜杜勒·拉赫曼递来铜制咖啡杯,杯壁凝结的水珠滴落在钻探日志上,晕开了"日产量突破10万桶"的记录。远处,沙特部落的骑手们勒住骆驼,头巾在风中猎猎作响,他们的弯刀鞘上还刻着祖先对抗奥斯曼帝国的纹饰。
戴维斯用袖子擦去眼镜上的沙粒,望着前来视察的沙特财政大臣阿卜杜拉·苏莱曼。后者的白色头巾边缘绣着金线,脚下的骆驼皮靴却沾着油田的黑沙:"美国人的机器真能让沙子里流出黄金?"
"不止黄金,殿下。"戴维斯指向正在组装的输油管道,钢铁支架在沙漠中延伸向红海,"明年这个时候,每小时将有三千桶原油通过这里运往美国,足够填满二十艘油轮。"他的怀表链上挂着得克萨斯州的星型徽章,在阳光下与苏莱曼腰间的镶金匕首形成诡异的呼应。
与此同时,利雅得的王宫密室里,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将新签署的合作协议压在《古兰经》上。羊皮纸的墨迹未干,阿拉伯文的"技术转让"条款旁,用英文标注着严苛的保密协议:"沙特政府不得向第三方透露钻探数据。"
"陛下,美国要求在达兰修建空军基地。"苏莱曼展开卫星照片,画面中美国运输机正在沙漠中开辟跑道,"他们说这是保护石油设施。"
国王抚摸着银质的古兰经书签,突然笑道:"英国人在伊拉克修管道,美国人在我们这里建机场...那就让他们互相牵制吧。"他指向地图上的波斯湾,英国军舰正在阿布扎比海域巡逻,"告诉戴维斯,钻机可以日夜不停地转,但王室的那份利润,必须用黄金支付。"
1945年元旦,达曼7号井迎来历史性突破。当黑色原油喷涌而出时,美国技术员们欢呼着拥抱,而沙特工人们却跪在沙地上祈祷。老工人法赫德·本·萨利赫用双手捧起原油,黑色的液体灼伤了他的掌心:"这是真主赐予的恩典,不该被异族人的机器亵渎。"
戴维斯递给法赫德一副橡胶手套,却被拒绝了。"我们的祖先用骆驼皮桶运水,"老人的声音被钻机轰鸣吞没,"现在你们用钢铁管道吸走大地的血液。"他指向远处正在搭建的美国生活区,那里的空调房与工人的铁皮棚形成残酷对比,"你们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奴役。"
当晚,国王在沙漠帐篷里召见戴维斯。地毯上摊开着新的勘探地图,红色标记覆盖了整个东阿拉伯半岛。"美国人想在这里建炼油厂?"国王的匕首尖划过波斯湾,"我要让每一滴原油都经过沙特的炼化设备。"
戴维斯打开公文包,取出美国国务院的密函:"陛下,作为回报,美国将保障沙特的安全。"函件末尾附着罗斯福总统的亲笔签名,旁边用铅笔标注着:"确保阿拉伯石油不落入苏联之手。"
1948年,ARAMCO的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在新落成的达兰炼油厂,戴维斯看着美国国旗与沙特国旗并列飘扬,对身边的阿卜杜勒说:"看到了吗?这就是合作的象征。"
阿卜杜勒沉默地擦拭着蒸馏塔,金属表面映出他眼中的忧虑。他刚收到家乡的信,说美国勘探队摧毁了部落的祖坟,只为铺设输油管道。"象征?"他低声回应,"在我们的语言里,这叫鸠占鹊巢。"
当第一艘满载沙特原油的美国油轮驶离拉斯塔努拉港时,戴维斯站在甲板上,看着海岸线逐渐缩小成金色的细带。他不知道,在沙漠深处,沙特王室正在秘密组建自己的石油技术团队,而那些被机器轰鸣声惊醒的古老部落,正在策划新的反抗。
利雅得的王宫里,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将ARAMCO的年度报告扔进壁炉,火焰舔舐着"美国持股70%"的字样。"他们以为用技术就能控制我们?"他对苏莱曼说,"告诉王子们,去美国学习石油工程,我们要把黑金的钥匙握在自己手里。"
窗外,达兰机场的美国B-29轰炸机正在起飞,引擎的轰鸣震落了王宫檐角的铜铃。而在油田的工人营地,法赫德老人将受伤的手掌按在《古兰经》上,鲜血浸透了"禁止高利贷"的章节。美沙石油合作的黎明,就这样在技术与信仰、财富与代价的交织中,照亮了波斯湾的海面,也投下了长达数十年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