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故事汇
农村民间故事汇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农村民间故事汇 > 第22章 灯影奇谭

第22章 灯影奇谭

加入书架
书名:
农村民间故事汇
作者:
爱吃柠檬茶
本章字数:
3118
更新时间:
2025-07-02

在蜀地边陲,有座名为“云栖镇”的小城,背靠险峻的龙门山,一条蜿蜒的青衣江穿城而过。镇西头有个破旧的戏楼,飞檐上的漆色早己斑驳,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寂寥的声响。老辈人说,这座戏楼曾是西南最有名的“灯影坊”,专演一种用牛皮雕成的皮影戏,影人在油灯下舞动,故事比说书先生口中的还要鲜活三分。

清末年间,灯影坊的班主姓陈,人称“陈一刀”。他雕刻皮影的手艺出神入化,一把刻刀在牛皮上行走,片刻就能雕出眉眼含情的佳人、威风凛凛的武将。更绝的是,他演的《封神演义》,影人动作行云流水,连姜子牙甩袖施法的姿态都栩栩如生,引得方圆百里的百姓争相观看。但陈一刀有个怪癖,每场戏只演半场,余下的故事从不示人,有人问起,他只说:“天机不可泄露。”

灯影坊有个小徒弟,叫阿明,八岁被陈一刀捡回来时瘦得皮包骨头。陈一刀教他刻皮影、唱川剧,却从不许他碰戏楼二楼那间锁着的屋子。阿明常常听见夜里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摆弄皮影,还有若有若无的唱腔,婉转凄凉,听着让人心里发毛。

这年深秋,云栖镇突然来了个神秘的戏班。班主是个蒙着黑纱的女子,带着十来个面色苍白的戏子,在镇东头搭起戏台,每晚唱的都是《牡丹亭》。奇怪的是,他们的戏不用油灯,而是点着惨白的鬼火,戏台上的影人仿佛自己会动,台下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散场后却个个神情恍惚,回家就一病不起。

陈一刀得知此事,脸色骤变,当晚就带着阿明去了镇东头。只见戏台上,杜丽娘的影人正对着柳梦梅哭诉衷肠,黑纱女子坐在幕后,十指翻飞间,影人竟落下血泪。陈一刀大喝一声:“妖物!还敢在人间作祟!”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把刻刀,掷向戏台。黑纱女子冷笑一声,袖中飞出一道黑雾,将刻刀震落在地。

“陈一刀,你当年夺我肉身,害我魂飞魄散,今日便是来讨还的!”黑纱女子声音凄厉,黑雾中浮现出一张狰狞的脸。陈一刀长叹一声:“玉娘,当年你为了让皮影戏成真,修炼邪术,吞噬活人魂魄,我若不阻止,不知多少人要遭殃!”

原来,二十年前,陈一刀和玉娘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二人共同钻研皮影戏,一心想让影人“活过来”。玉娘走火入魔,偷学禁术,用活人魂魄注入皮影,酿成大祸。陈一刀无奈之下,将玉娘的魂魄封在戏楼二楼,自己则守着灯影坊,防止邪术重现。

黑纱女子狂笑:“你以为封住我就能万事大吉?这些年,我早己在镇民身上种下咒印!今夜子时,他们都会成为我的傀儡!”话音刚落,整个云栖镇响起阴森的梆子声,家家户户的门窗无风自动,街上出现无数面色青白的“观众”,朝着戏台涌来。

陈一刀拉着阿明冲进戏楼,打开二楼的房门。屋里摆满了尘封的皮影,中央供着一具白骨,正是玉娘的尸身。陈一刀取出一盏古老的油灯,灯芯竟是用人的发丝捻成。“阿明,为师教你最后一课。”他将刻刀递给阿明,“真正的灯影戏,不是靠邪术,而是用活人的心。”

子时己至,黑纱女子带着傀儡大军包围戏楼。陈一刀点燃油灯,光芒照亮满屋皮影,那些尘封多年的影人竟缓缓动了起来。阿明学着师父的样子,操纵影人唱起《封神演义》,姜子牙手持打神鞭,哪吒脚踏风火轮,在光影中与邪祟展开激战。

玉娘的魂魄见势,化作厉鬼扑来。千钧一发之际,陈一刀纵身跃入油灯,火焰瞬间暴涨,将他的身形与影人融为一体。光影中,他化身成手持降魔杵的金刚,与玉娘缠斗在一起。阿明含着泪拼命操纵皮影,川剧唱腔响彻云霄。

天快亮时,玉娘的厉鬼发出一声惨叫,消散在晨光中。而陈一刀和那些皮影,也随着油灯熄灭化作飞灰。阿明跪在满地灰烬前,捡起师父留下的刻刀。从那以后,云栖镇的灯影坊重新开张,阿明成了新班主。他演的戏不再神秘,但每场都会点一盏普通的油灯,台上的影人虽不会自己动,可台下的观众都说,那些皮影的眼神,就像活人一样。

多年后,有人路过云栖镇的戏楼,还能听见若有若无的川剧唱腔,伴着清脆的铜铃声,在青衣江边久久回荡。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