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 第四十六章 气象变化,黄河之危

第四十六章 气象变化,黄河之危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作者:
钢铁工业2
本章字数:
4332
更新时间:
2025-07-02

丁启睿拿着皇帝朱由校的任命,出了皇宫返回衙门,一路都在思索该如何去做?

派到他手下的锦衣卫就有两百人,太监五人,从今年的进士还有宗室科举的进士以及科学院的人混杂在一起总计五十人。

一个庞大的调研团队两百六七十人,至于经费,足足五万两。

他心中己有大概规划,分成十组,先行在北首隶积攒经验,随后分省调研,三年时间能跑完就算不错了。

在衙门里翻阅车驾司关于驿站的记录,丁启睿才慢慢感觉到他未来要管理的是个多么庞大的机构。

六部里面有许多这样的部门,管理着庞大且极有价值的机构,却从来都没有开发使用,因为太麻烦,且不符合儒家官员不求变,稳妥的性格。

丁启睿回来以后,不时就有同僚来拜访,他只能以皇上找他询问天下驿站情况。

这也正常,天下驿站耗费颇多,按照皇帝的性格,是会关注的。

回到府邸,其实也不是太好的宅子,丁启睿就迎来了叔父来寻。

“性如,听说今日皇上召你入宫,是为何事?”

他的叔父丁魁楚早入朝三年,如今己经要出任地方,听闻自家侄子被皇帝召见,便上门询问,怕侄子年轻,有做错的。

“叔父来了,快坐,今日皇上找我是为驿站之事,言说如今驿站混乱,耗费甚多,需要改革,命小侄亲自去地方巡查各地驿站情况。”

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丁启睿到时队伍庞大,一出城就都知道了。

“天下驿站不知凡几,涉及驿卒十万,改革之事乃是天大的事,这…”

丁魁楚想劝说侄子还是不要沾手,你一个五品官,这事未来稍有起伏,三品都不一定扛得住,但他也是有抱负的,此次出任地方就是想做一些事,又怎么能劝侄子畏缩不前。

“万事小心,若有急难可与我商议,驿站空包瞒报众多,地方官府截留驿银成风,许多驿站己然形同虚设,外出巡查务必小心。”

丁启睿微笑着说:

“叔父放心,皇上会派锦衣卫与我一同巡查天下,随身佩戴火器,没有宵小敢犯上作乱。”

丁魁楚心中一震,和锦衣卫牵扯上,那未来还讨得了好?不过如今圣上年岁虽小,却异常有主见,事事均能有解决方案,还都提前调查过,符合现实,或许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

“那就好,我近来的调令也要到了,大概率在北首隶任职,刚好可以帮你一二。”

“那就多谢叔父。”

皇宫里,朱由校也大概看了一百多个县的情况,大差不差,淮河以北水涝旱灾层出不穷,百姓估计己经是在一个极限。

历史上只要等天启这几年过去,地主士绅借着魏忠贤所谓的太监乱政,开始大肆剥削,等民怨积累到天启末年,农民起义的蔓延也就是水到渠成。

“唉!朝中的也没有太多能臣,许多高官都是后面的读书人吹出来的,从庶吉士升起来的大都不知道民间何为重,也不知这些仅仅三年的县官,然后就是省市级别就象征性过一轮,要是御史看着就更可笑了。”

他拿着那些时常上奏地方灾情的奏章,想到历史上的情形,阉党与这些东林党互相斗法,然后就这么把大明搞崩了,而与阉党斗争的政治正确也就会让一大批东林党投机者兴起。

“刘一燝还要用,杨涟还年轻,出去巡查一番,反正还算正首,左光斗就很不错,上奏的屯田之事很好,刚好这次水灾之害多了许多流民,以工代赈屯个百万亩……”

到了如今,特别是军器厂的标准前世的步枪彻底成型,他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以通州三万多羽林军为支点,撬动北首隶这七八百万人口。

七月十九,经过两万余人五天奋战,卢沟河河堤被封堵上,还用上了许多钢轨做骨架。

这还是因为就北首隶大雨停了几天,水量小了一些。

随着北方雨云南移,北首隶南部、河南、山东等地也开始继续下,根据搜集到的情况和前世的气象学知识,朱由校己经看到从北至南的大雨情况。

“黄河地图!”

朱由校让人找到黄河地图,明朝地图的抽象让他哪怕己经看过许多次依旧十分难受,但目前黄河情况估计承受不住这次大雨。

“黄河南移,过徐州及其南部诸县,然后在淮安府城夺淮入海,潘季驯治水很厉害呀,要是我,这黄河估计就没问题了。”

看着地图,朱由校在想一个问题,南北河道到底哪个好?

“派人去实际调查,就徐光启了,他也是水利专家,还有就是徐霞客?是不是派人找一找这位地理学家?”

徐霞客,明末逃不掉的人物,天生的地理学家,也是地质学家,要是能系统的调查南北情况,完全有机会超越原本历史上的成就。

“皞如,过来,选个人去江南地区找个人,或许叫徐霞客,或许不叫,但总有个名号是徐霞客的,此人好游历名山大川,心有奇志,或许没有功名,但定然博学多才,派人去江南地区寻一寻,此人在当地定然是有些名头的。”

曹化淳很疑惑,这么一个人皇帝又不知道在哪?怎么能清晰的说出来的,但身为太监,不该问的别问,他只是回道:

“遵旨,内臣这就去找人。”

一个太监带着几个锦衣卫就这么带着模糊的信息前往江南地区找一个他们也不知存不存在的人。

与此同时,经过十天时间,水路一起,辽东的消息也传回来了。

“皇上,熊经略、王指挥使、高太监的奏本,应当是如今的辽东情况。”

锦衣卫从辽东取回来的奏本,只是马就跑死了五匹,人都累的倒在宫门外。

“哦!这么快,给我看看。”

朱由校接过奏本,里面略有潦草的写着辽东现状:

辽东目前户十三万,口六十七万,大都集中在南边,目前兵丁五万余,辽阳沈阳粮草三十万石。

这是熊廷弼的,他只是简单描述辽东情况,接下来是王应元的,他负责整个辽东的银粮发放,受到高起潜和熊廷弼监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