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行易:复兴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行易:复兴之路 > 第144章 频复

第144章 频复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3394
更新时间:
2025-07-08

举国欢庆的热浪,如同夏日的潮水,来得快,退得也快。当最初那股夹杂着狂喜和宣泄的激情渐渐平息,现实的复杂与坚硬,便如潮水退去后的礁石,清晰地显露出来。

历史的航船,在经历了十年的惊涛骇浪之后,虽然艰难地调转了船头,但巨大的惯性依然存在。拨乱反正的初期,并非一帆风顺的坦途,反而更像一个充满了暗流与漩涡的河口。政策的钟摆,开始在左右之间频繁地摆动。今天,一个被冤枉了十年的老干部刚刚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和职务;明天,一阵风向的改变,他又可能因为某个历史遗留问题而被重新审查。今天,报纸上还在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批判;明天,另一篇文章又会出来强调要“稳定大局”,防止“右倾”抬头。

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剧烈的、反复的震荡之中。这正是《复》卦六三爻所描绘的景象:“频复,厉,无咎。”

黄建国敏锐地洞察到了这种“频繁反复”中所蕴含的深刻危机。他不因一时的胜利而头脑发热,反而比“西人帮”横行时更加警觉和谨慎。他知道,这种“频复”的状态,对于普通人来说,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厉)。一步踏错,就可能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

一天晚上,黄卫国兴冲冲地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激进和兴奋。他一进门就大声宣布:“爸,我们学校的‘造反派’头头,今天被抓起来了!真是大快人心!我们准备组织一个批判大会,把他斗倒斗臭!”

饭桌上的气氛顿时一凝。林素音担忧地看着儿子,而黄建国则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卫国,你坐下。”黄建国指了指身边的椅子,“你觉得,把他斗倒斗臭,然后呢?”

“然后?”黄卫国愣了一下,“然后就清算他的罪行,让他也尝尝我们过去受的苦!”

“用他过去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他,这不就又回去了吗?”黄建国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敲在儿子的心上,“这就像一个圆圈,你从一个点出发,看似在前进,其实只是在原地打转。这就是‘频复’,频繁地反复。你今天打倒他,明天如果风向变了,他又可能回来打倒你。在这种反复之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这就是‘厉’,危险。”

他看着若有所思的儿子和女儿,继续说道:“《易经》告诉我们,面对‘频复’的局面,唯一的自处之道,就是‘无咎’。什么是‘无咎’?就是没有过错,立于不败之地。怎么才能‘无咎’?那就是坚守正道,守住自己的本分。不被狂热的情绪裹挟,不参与冤冤相报的循环。我们可以揭露罪行,但要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我们可以表达愤怒,但不能诉诸于同样的暴力。看清楚方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理智,才能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不犯错误,保全自己。”

这次家庭会议,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黄卫国和黄卫红头脑中的狂热。他们开始理解父亲那看似“保守”背后的深层智慧。他的清醒,与外界的喧嚣和激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更重要的是,黄建国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暂时切断与“守护者”网络的一切主动联系。

在收到那条“冰消雪融,静待春光”的复苏信号后,他便将那台收音机彻底封存了起来。他知道,旧的秩序己经被打破,但新的秩序远未建立。这个时期,是最容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时候。许多投机分子会嗅到机会,他们可能会打着“受害者”的旗号,或者伪装成“思想解放的先锋”,试图混入像“守护者”这样致力于拨乱反正的组织内部。

他向远在上海的单线联系人,通过一个极其古老而安全的渠道,传递了一个简单的信息:“冬眠。春分再启。”

这意味着,在局势彻底明朗之前,“守护者”网络将进入一种更高层级的静默状态。不发展,不联系,不活动。这种超乎常人的战略耐心,正是黄建国作为一名高级“守护者”的核心素养。他不为一时的胜利所迷惑,始终着眼于长远的大局。他深刻地明白,真正的“复”,不仅仅是打倒几个人,更是思想上、组织上的彻底澄清和净化。而这,需要时间和智慧去沉淀。

于是,在那个看似人人都在“向前冲”,急于表达自己、夺回失去的一切的年代里,黄建国和他的家庭,选择了一种近乎“隐退”的方式。他像一块立在激流中的礁石,任凭潮水如何反复冲刷,如何变换方向,他都岿然不动,以一种近乎“无情”的理智,审视着周遭的一切,等待着那真正水落石出、尘埃落定的时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