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午后,天空被黑压压的云朵覆盖。
不多久,下起雨来,雨滴像豆子一样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溅起一片片水花。
雨天正是吃火锅的好时候,也不怕味道传的到处都是,再猛烈的味道遇到雨也会消散了。
苏荷煮了只鸡,做成了凉拌手撕鸡,鸡汤做火锅汤底。
鸳鸯锅中一半菌菇鸡汤锅,一半麻辣锅。
厨房桌子中间的电磁炉卸掉,用不锈钢盆装了些木炭放在下面,上面把鸳鸯锅放进凹槽处,正好与桌面持平。
众人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火锅。
菜品十分丰富:羊肉、牛肉均己切片,生菜、韭菜、白菜等新鲜蔬菜,手擀粉、粉丝、土豆宽粉、豆皮、腐竹、红薯、土豆、各式火锅丸子、龙须面……还有这几天村民送来的蘑菇、野菜、村民自己做的豆腐。
遗憾的是苏荷最爱的千层肚、鸭血、腰花都没有,体验不了“七上八下”的快乐了。
苏荷还做了椒盐蘑菇和小酥肉。
至于蘸料,油碟和芝麻酱的都有,方便几人按自己的口味选择。
都是妇孺,苏荷也不爱喝酒,只准备了饮料,没有拿酒。
屋外瓢泼大雨的喧嚣也浇不灭这火热,几人吃的面红耳赤,大汗淋漓。
连越来越近的马车声都没有听到。
“奶奶、娘、婶子,我们回来了。”只听一道声音传入众人耳中,而后一道身影闪现在门口。
“翰儿,是翰儿回来了。”面朝门口的李秀兰最先看到了苏翰。
几人惊喜不己,站了起来,围在苏翰旁。
“翰儿,你小叔呢?你小叔在哪里?”迫切想知道答案的苏婉清着急的问道。
“小婶,在外面马车里……”不等苏翰说完,苏婉清己跑了出去。
剩余的几人也顾不得拿伞,皆一窝蜂地涌到了门外。
只见一辆马车停在大门外,车上车下各有几人正把一块长形木板从车上往下抬,木板上躺着的正是苏志贤。
几人看着这场景顿时红了眼圈,看来苏志贤虽保住了性命但必定伤得不轻。
苏婉清跑过去接过苏轩手中的伞,替苏志贤遮挡着雨水。
下了车,进了屋,众人又把苏志贤从木板上转移到床上,而后都退了出去,仅留了苏志贤一家。
“贤哥!”苏婉清带着哭腔,拉着苏志贤的手。
“婉妹,莫哭,我这不是回来了吗?”苏志贤笑着边说边拂去了苏婉清眼角的泪水。
“荷儿和无恙可还好?”苏志贤最挂心的还是女儿的安危。虽说他在苏荷落水后即刻跳下水救起,但荷儿毕竟痴傻,又呛了水,不知是否有碍。
苏荷拉着苏无恙忙走到苏志贤跟前:“爹,我和弟弟都很好,谢谢你救了我一命。”
“荷儿,你……”苏志贤没想到这番话会从己痴傻十余年的苏荷口中说出。
“荷儿的痴病好了!”苏婉清把这个大惊喜告知了苏志贤。
苏志贤这个高大壮实的汉子此时红了眼眶。
“真是太好了,我的荷儿也算因祸得福,我这伤也算没有白挨。”
女儿的病好了,换他这条命又如何呢。
“爹,你伤在了哪儿,伤得重不重?”苏荷问出了苏婉清最想知道的。
“那棵树撞在了我的腰上,大夫说要好好静养一段日子,婉妹,我要拖累你们了。”苏志贤有些愧疚,本是男人撑起这个家,如今伤病在身,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这个重担只得落在自己妻儿的身上了。
苏婉清安慰道:“贤哥,不要说什么拖累不拖累的,你安然无恙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说起这个,还要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荷儿得了仙人的机缘,会做许多吃食。我们最近这几日都在帮村民收豆子,做成了五香毛豆卖到了镇上和县城,我自己就挣了一两银子呢!”
苏志贤听到这惊愕万分,没想到荷儿竟还有这般奇遇。而往年一年收成不过二三两,这才短短几日,家里就挣了一两银子。
若是苏志贤知道这一两仅是苏婉清一人所得,苏荷挣的更多定会愈加惊叹。
“真是辛苦你们了。”家里男丁都去寻他,家里只余苏家婆媳和苏荷姐弟,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我们是不是很厉害?”苏婉清颇有些得意。
“自然厉害!”语气尽含宠溺。
苏荷不想再吃狗粮,忙说:“娘,爹爹行了一路,也该饿了,我去盛些吃的过来。”
“荷儿,你爹爹有病在身,你盛些菌菇鸡汤锅里的菜过来。”苏婉清嘱咐道。
“娘,我知道。”苏荷说完向厨房走去。
经过堂屋时,一道男声传了出来:“志贤,怕是要瘫了。”
这怎么和苏志贤说的不一样?
苏荷屏息凝神。
“大夫说志贤伤到了腰,如今坐都坐不得。老婆子,此事先不要让清儿知晓。老大媳妇、老二媳妇,以后还要劳烦你们多帮衬老三家。”爷爷苏庆祥嘱咐几人。
路上己嘱咐过两个儿子和几个孙子,虽然知道瞒着苏婉清不是长久之计,但又怕这重担压垮了清儿。
苏庆祥己给儿孙们交了底,一家人要多挣钱尽力医治老三。
告知两个儿媳也是想让她们心里有个底,两家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不能眼看着老三瘫了无动于衷,什么都不做。
只听一阵压低的呜咽声传来,“我苦命的儿啊,还这么年轻怎就瘫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宁春花尽力控制着自己的声音,只是她想不通自己的儿子怎会有如此遭遇。
一滴眼泪从苏荷的眼角流出,之后泪水就如断了线的珠子滑落,怎么也止不住。
苏荷不明白自己这是怎么了。
诚然听到这个消息,她吃惊、惋惜又愧疚,但她毕竟不是真正的荷儿,怎会如此呢?
身体好像自己就做出了反应,难道是荷儿知道自己的爹爹瘫了自然的流露?
“娘,我们再多找几个大夫,老三肯定能治好的。”刘氏安慰着婆婆。
“娘,老三肯定会好人有好报的,这几日、以后我们挣得钱去给老三找大夫。看不好了,再找,总会有好的那一天。”李秀兰也表了态。
虽说老大家和老二家都有两个儿子,苏翰和苏轩也到了快要说亲的年纪。只是老三遇到这种事,怎可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