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 第112章 大同飞将

第112章 大同飞将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作者:
陆海横流
本章字数:
4374
更新时间:
2024-11-25

陈青阳马不停蹄,在宣府镇歇息一晚后,折向西南,直奔大同。

宣府至大同,虽有长城阻隔,但因已近边境,宣府总兵张俊为钦差安全考虑,细心挑选两千精兵一路护送陈青阳。

小杨慎激动坏了,他第一次见这么多甲士,还都是护送老师和他的。

但他也有个疑问,看陈青阳心情不错,杨慎笑着问道:“先生,学生想请教?”

陈青阳人在马上,脑子还在想火绳枪之事,随口敷衍道:“请讲!”

杨慎勒马靠近陈青阳,小声发问:“学生不解,我大明军队看着挺精良威武,为何只是守城,难道不能野战歼灭敌寇?”

陈青阳收回心思,开始耐心回答爱徒问题:“你是看着眼前这些将士有感而发,对吧?”

杨慎道:“正是!”

“你觉得这些士兵算是精兵?”

陈青阳教育之道,爱用反问启发学生。

因为自已想通想到,远比老师传授重要得多!

对于老师这种教导法子,杨慎已适应:“学生眼拙,只觉眼前这些军士是精兵!”

“你眼光很好,这些军士确实是精兵,”陈青阳称赞完杨慎,继续发问“你可知这样精壮的军士,宣府镇有多少?”

杨慎摇头:“学生不知!”

陈青阳点了点头:“其实我也不知宣府镇兵员实际多少。宣府镇拱卫京师,乃是京北第一重镇,实际兵员应当不下十万!”

“但是,像今天护送我们的这些精兵,宣府大概不会超过两万人,尤其还是骑兵。如我所料不差,像这些精锐骑兵可能连五千都没有!”

陈青阳话音刚落,护送的参将穆荣大赞:“陈翰林真乃神人!本镇骑兵共计八千余人,像今天这样的大概三千多人吧。”

杨慎问道:“那请问,宣府镇共有多少兵马?”

穆荣咧嘴大笑:“我只是个参将,宣府有多少兵马,俺这大老粗不知道!”

杨慎听后,深感失望,好歹是个参将,怎么连兵马都不知!

陈青阳道:“兵马人数历来是机密,岂能随意让人知晓?宣府实际有多少人,恐怕只有张总兵明白。”

历朝历代,边军将领吃空饷乃是兵家常事,穆荣身为高级将领,怎么可能不知道宣府镇有多少人马!

实则是不能实说,若照实说了,其他将领不得活劈他。

陈青阳明白其中猫腻和利害,转移话题道:“纵然是如此人马,野战中也难以占到草原上风!”

杨慎道:“为何?”

“因为蒙古骑兵也很厉害。他们每人都是三四匹马,骑兵冲锋时马力十足,幸亏我军有火铳,不然难以克制!”,穆荣回道。

眼看陈青阳对自已的书童极为礼遇,穆荣虽不解,但还是讨好回答。

穆荣替自已说了,陈青阳就不再回答。

陈青阳的解答与穆荣不同,穆荣只着眼于眼睛看到的差别,陈青阳指向的则是本质——军户制。

军户制,老子是兵,子子孙孙永远是兵。

再加上军屯遭到破坏,许多军户沦为佃农,以种地为主,何谈训练。

还有,科技没有多大代差,明军的火器威力不够大,大炮也不好使。

某些情况下,火铳还不如弓弩,这也就是为啥张俊心心念念讨要弓弩的原因所在。

护送不是急行军,路上保持队形,警戒前进,直到晚上才在驿站停下休息。

自邮政推行以来,驿路畅通,熙熙攘攘,商贸繁华。

杨慎佩服老师陈青阳的手笔,出手一举两得,既节约开支,又增加税赋。

他想要夸赞老师几句,但看陈青阳忧郁神情,话到嘴边没说出口。

杨慎暗道,老师这是怎么了。

陈青阳在驿站看到人来人往,当然很开心。

他忧郁是因为他在筹划如何稳住草原,为未来科技争取时间。

别人穿越到明朝,指点江山都是想着先易后难,最后再征服草原。

陈青阳不一样,他觉得擒贼要先擒王。

因为军务开支多数都用在北方防线,只守不攻,怎能还天下太平!

拿下草原,摆平最强的,可以为大明省出大把钱粮。

有了这些钱,能干的事多啦,比如,造船造炮不香么?

陈青阳睡了个囫囵觉,第二天早起继续上路。

中午时分,终于到达大同城下。

大同总兵刘宁早得斥候回报,钦差陈翰林由宣府参将穆荣领兵护送。

刘宁趣步上前,躬身行礼:“大同总兵臣刘宁参见钦使!”

刘宁如此谦恭,陈青阳顿感奇怪:“刘将军折煞我也!”

刘宁道:“某非敬大人之职,乃敬大人的天使身份。我能升任大同总兵,全仗大人运筹,岂能不当面致谢!”

刘宁之前两次出兵,都是大获全胜。

他事后打听,献谋之人竟是新科状元陈青阳。

刘宁吃惊之余,对陈青阳佩服的五体投地,今日见到本尊,焉能不敬!

刘宁提起运筹帷幄,陈青阳登时想起,原来率领轻骑兵闪击鞑靼的是眼前这位将军。

计谋虽好,但若无良将执行,那也只是纸上谈兵。

刘宁能按照陈青阳建议,风驰电掣奔袭,肯定治军有方。

陈青阳笑道:“原来建功大漠的飞将军就是刘总兵,失敬失敬!”

对于良将,陈青阳向来敬重,他拉住刘宁左手,二人并肩入城,围观军士、百姓,尽皆欢呼。

“我已派人通知鞑靼部小王子,钦差大人后天出使草原,请其路上安排保护。”

刚进城内分宾主坐定,刘宁就开口说道。

陈青阳道:“有劳将军安排!”

陈青阳本想明天就去,转念一想,身为上国钦差,总得有大国气象,不能猴急上赶着,让小王子以为自已有求于他。

本次出使反正也没有丰盛礼物,早到一日还是晚到一日,无甚分别。

刘宁道:“在下之所以想让大人多留一天,是想陪大人畅饮几杯!”

陈青阳忙挥手拒绝:“在下酒量不行,陪将军喝几杯还凑合,若畅饮的话,只怕后天耽误出行!”

联络结交可以,但不能耽搁正事。

刘宁看杨慎这小童也坐在桌上,心想小小书童怎么敢和主人和将军们同席?

他忍不住问道:“小公子何许人?”

陈青阳道:“不瞒将军,这是在下学生杨慎,翰林院侍讲学士杨廷和之子!”

大名鼎鼎的杨廷和公子,刘宁肃然起敬。

在陈青阳崛起之前,杨廷和乃是朝野公认的大才。

陈青阳接着说道:“杨慎,还不向各位将军敬酒!”

杨慎站起来,举杯恭祝:“小子有幸,今日得见我大明的飞将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