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 第36章 恩准互市

第36章 恩准互市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作者:
陆海横流
本章字数:
4416
更新时间:
2024-11-25

鞑靼入侵骑兵被全歼的军报,六百里加急传到了京城。满朝上下,一片欢腾之声。

大明的军队打败蒙古部落并不稀奇,但像这场干净利落的歼灭战,却是立国一百多年来罕见罕闻之事。

皇帝朱祐樘连日来在“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的阿谀奉承中有些飘飘然。

他即位十二年克已复礼,难得有真正开心的时候。朝臣也很少能一致的恭贺夸赞于他。皇帝也是人,也需要被赞扬、被鼓励。

听报鞑靼部派使者前来求和,朱祐樘立召内阁三辅臣刘健、李东阳、谢迁入宫计议。当然,他同时还传召了马文升、陈青阳。

陈青阳虽然官职只是六品,但在皇帝朱祐樘的眼里,陈青阳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内阁重臣。

英雄不可欺年少,诸葛亮当年出山也才二十七岁嘛。朱祐樘隐隐觉得,假以时日,陈青阳的能力当不在诸葛武侯之下。

“鞑靼部派使臣来求和,诸卿有何高见?”朱祐樘淡淡的问道。

刘健环顾诸人,开口言道:“臣以为,小王子因兵败前来求和,乃是缓兵之计,待其恢复元气定会再次入侵我朝!”

“那依刘爱卿之意,该当如何?”

“以臣愚见,不允鞑靼部请求,封锁边关,断其贸易,择机征伐小王子!”

“臣以为不可!”,未等皇帝朱祐樘发话,李东阳急道。

“若不许鞑靼部求和,彼等狗急跳墙,从东到西,轮番骚扰我朝边境,则难免防不胜防,边地军民苦矣!”

眼见首辅、次辅起了争执,皇帝朱祐樘抬眼看着陈青阳,希望他说说想法。

陈青阳感受到朱祐樘龙眼的炽热,本打算这次不说话的他,也只得抖擞精神,

说道:“两位阁老所言皆有道理!莫说此次,以往蒙古诸部上表求和恐怕也不是真心归顺,不过是实力所限也!为今之计,可以暂时允准其和议,重开互市,以经济手段徐徐图之,方为稳妥之计!”

大明实力是比蒙古部落强得多,但是自身问题也不少,既然不能一战定乾坤,蚕食蒙古诸部自然是最好最划算的手段。

朱祐樘思量了一番,也认为陈青阳所言确是最为老成,故而下旨道:“明日朝会,召鞑靼部使臣觐见!”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奉天殿内,鞑靼部使者博力斯还没从京城的盛世繁华中清醒过来,就被天朝大国的恢宏气象所折服。

博力斯跪下道:“鞑靼部使臣博力斯,参见大明大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清宫太监何建道:“使者平身!”

“小臣谢大皇帝陛下!”说完,博力斯呈上了求和奏表。

皇帝朱祐樘看完奏表,开口道:“使者远来不易。你家巴图蒙克(小王子)求和之心,朕已尽知。然为何前番屡次入寇天朝?!”

博力斯道:“前者扰乱天朝边境,并非我家可汗本意,实乃部下背主所为。我家可汗已经处罚了私自犯境的兵将!”既然来求和,博力斯也只能尽力解释,给大明面子。其实事情是怎么回事,大家谁不知晓?

皇帝朱祐樘道:“若依天朝臣民之意,大明当封闭边关,永不互市,择日征伐鞑靼!”

博力斯大惊,立即跪下:“鞑靼部已知罪过,恳请大皇帝陛下宽恕!”

朱祐樘道:“也罢!塞内塞外,俱是朕之百姓。上天有好生之德,汝部少数宵小之过恶,朕不忍牵连多数人也!”

“今准尔等所请,重开互市,汝部当安守本分,再勿入寇。否则,他日天兵降临蒙古草原,尔等悔之晚也!”

博力斯听完皇帝朱祐樘金口恩准互市,大喜之下,根本没把后半句威胁之语听进去。大明北伐蒙古诸部司空见惯,威胁的话说与不说,并不妨碍战争发生与否。

下得朝来,李东阳按照皇帝朱祐樘授意,前来为博力斯送行。

博力斯此次入京朝贡,圆满完成了任务,对李东阳连番称谢。

李东阳道:“此次皇帝陛下力排众议,准许鞑靼部求和。使者回去之后,把陛下之意好生传达给达延汗。”

博力斯道:“我家达延汗感激大皇帝的恩德,定会约束部众,忠心大明!”别看是蒙古汉子,相对于汉臣,马屁拍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我朝边将贪图军功,以后贵部互市之时,一定要遵守章程,勿生事端,莫给他们开战的借口。”

“小臣理会得。”博力斯回道。

废话,你们将领贪图军功,我们鞑靼部勇士不喜欢军功吗?!要不是现在打不过你们,孙子王八蛋才愿意委曲求全请求封贡!

博力斯带着丰厚的赏赐,高高兴兴的踏上了归程。他有些小心思,但作为一个武将,博力斯其实不喜欢打仗,尤其是和明朝开战,他看不到胜算。

身为蒙古人,博力斯尽心尽力的为部落考虑,尽可能的为族人谋取最大的利益。

他幻想,互市以后,多多买铁器,以备打造兵器。

这点伎俩,别说人中龙凤刘健、李东阳之流,便是中人资质的皇帝朱祐樘亦是洞若观火。

朱祐樘早就提前和大臣商议好了,互市以衣服、粮食为主,严格限制铁、铜等金属交易。

大明可不愿意做赔本买卖,今天卖给你铁器,明天让你用它铸成弯刀来砍我?

白日做梦!

正当皇帝朱祐樘沉浸在大事尽在掌握的喜悦中时,一件事情的发生打扰了他的好心情。

原来是陈青阳下朝回府邸碰到了一个拦腰喊冤的女子。

女子姓李名欣然,河间人氏。家里良田被寿宁侯家看上了,寿宁候府管家勾结河间县令,将李父拘押县狱,逼其贱卖良田。李父在监狱被虐待了几天,本已奄奄一息。

女儿接他出狱,告知田地被迫低价卖给了寿宁侯府。老头伤心愤恨之下,一命呜呼。

李欣然毅然上京告状,但是涉及皇后的亲弟弟,京中官员大多不敢接这个案子。天幸她今日遇到了陈青阳。

陈青阳一直看寿宁候张鹤龄不顺眼。

当然张鹤龄的猖狂,只要良知未泯的人,都会鄙视。

但鄙视归鄙视,真正敢和张鹤龄公开对着干的却是凤毛麟角。

陈青阳起初并无意与张鹤龄为敌,因为他还没有掌握大权。

满朝上下都知道皇帝陛下惧内,弹劾张鹤龄后果难料,如果应对不当,极可能罢官夺职。

但李欣然泪眼汪汪,陈青阳终不忍弃之不顾。

陈青阳一介青年,睿智是有的,热血更有。

他决定赌上前程,让张鹤龄付出应有的代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