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京城在他们这些海盗看来就是龙潭虎穴。
还是不去为妙。
郑芝龙听到手下的劝谏,头一阵疼痛。
太吵了。
于是大手猛然拍了下桌子。
“砰!”
这一声让手下猛然惊醒。
知道首领不高兴了。
立马禁声。
“好了,我知道你们担心我。”
“但是我既然已经接受招安,那么京城之行就算现在不去。”
“往后也避免不了。”
“再说刚刚那个骆养性也把皇帝的意思带到了。”
“是不是真的,我自然能分辨出来。”
“此事自然不用再提了。”
“我离开之后,船队和所有的生意都交给老二管理。”
“到时候你们好好帮帮老二。”
“老三老四你们俩不许惹事,到时候也帮老二分担下。”
听着郑芝龙已经下定决心的话语。
众人自是不再多言。
而且有郑芝龙走后,还有郑芝虎看管。
想了下,皇帝怎么着也不敢随意砍人。
也就安下了心。
随后郑芝龙让手下都退下。
等手下退了之后。
就剩下郑芝龙四兄弟。
随后郑芝龙开口说道。
“刚刚骆养性的话阿虎也听到了。”
“我呢,也跟你们说下。”
随后郑芝龙就将骆养性说的那句“我大明以军功封爵。”
说了出来。
两位不在场的郑芝凤和郑芝豹有点疑惑的问道。
这我们都知道啊!
郑芝龙对两个弟弟的反应非常不满意。
太不机灵了。
“没听这是皇帝专门让骆养性告诉我的话吗?”
郑芝凤听到这里立马反应过来。
“大哥,你不会是说皇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军功。”
“会封你爵位把。”
郑芝龙看着弟弟总算反应过来了。
满意一笑。
“这这这...大哥,这是真的吗?”
“我们郑家可以能有爵位。”
“这可是光宗耀祖之事啊。”
“如果我们郑家有爵位,看谁敢看不起我们。”
“说我们是海盗。”
郑芝凤和郑芝豹满脸兴奋。
至于军功不够这事,他们压根没想过。
以他们在海上的实力。
谁能够抵挡了他们的船队。
哪怕是刚刚已经兴奋过的郑芝虎也是满脸兴奋。
这可是改头换面。
而且是能够让郑家延续百年的大好事。
想想南京的那些勋爵。
想到这里四兄弟都有点兴奋。
“这你就知道我为什么必须要进京了吧。”
“这可是关乎我郑氏家族的大事。”
郑芝龙其实也是有些犹豫。
但是他知道想要得到就必须冒险。
要知道郑芝龙有现在的这份基业也是靠冒险得来的。
想要爵位这京城必须要去。
面见皇帝,看看对方到底怎么说。
在说他也不是没有把握胡乱去的。
肯定要安排好。
郑芝虎,郑芝凤和郑芝豹听到郑芝龙的话也知道了此行的必要性。
知道这关系着郑家未来的大事。
也不阻止了。
“大哥,我想跟着你去。”
郑芝凤突然开口对郑芝龙说道。
郑芝虎没好的对弟弟道。
“添什么乱呢?”
“京城是那么好去的吗?”
“别给大哥添麻烦。”
郑芝龙倒是没有直接反对。
反而笑着问道。
“芝凤,和大哥说说,你要去京城干嘛。”
“那些空话就不用说了。”
“大哥要听实话。”
郑芝凤听大哥这么说,不好意思起来。
郑芝虎倒是一清二楚。
“大哥,三哥肯定是想去参加武举,他心心念念好久了。”
郑芝龙闻言,没好气的说道。
“不行,你还太年轻了,去什么京城。”
郑芝龙看弟弟要反驳。
立马说道。
“你要真想去,等过几年再去。”
郑芝凤知道大哥虽然看着凶。
但是对弟弟还是疼爱的。
自然是极尽纠缠。
“大哥,谁说我年纪小啊!”
“你当初不也是年纪轻轻就拥有了那么多船。”
“身为你弟弟的我,自然不会差啊。”
“再说明年好不容易有个武举,下一次还要在等三年。”
“我先去试试看,不然又要白白等三年,太慢了。”
“而且这次不行,下一次我有经验了,也能更好的考举啊!”
郑芝凤看大哥还是不答应。
威胁道。
“大哥,你不带我去,我自已偷偷进京。”
“二哥可看不住我。”
郑芝龙听到这里,败下阵来。
知道这个弟弟说到做到。
只好无奈答应。
随后跟几个弟弟说,让他们最近去找些好东西。
献给皇帝当礼物。
既然都进京了。
这礼物自然必不可少。
东西是准备的越多越好。
最好是哪些奇珍异宝。
不然皇帝什么鲜鲜的东西没见过。
就在他们说话之间。
手下就来报。
骆养性的手下来找他。
郑芝龙听到立马出去查看。
只见骆养性跟着身前的两名男子说话。
骆养性看到郑芝龙前来。
寒暄了了两句,立马说道。
“郑大人,这两位就是陛下要找之人的儿子。”
“到时候会跟我们一起入京。”
“对了郑大人,到时候我们乘海船入京之时,可以把我收购的一百石红薯一起带入京吗?”
郑芝龙看着面前毫无特点的人。
有些奇怪,皇帝召见他们干什么。
随后又听骆养性说一百石红薯。
立马吃惊的看着骆养性。
这什么东西啊,听都没听过的东西。
皇帝一买就买一百石。
于是好奇的对着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说道。
“这红薯有什么稀奇。”
陈经纶有些拘谨的对着郑芝龙说道。
“启禀大人,红薯是家父从吕宋带入的。”
“产量十分高。”
“家父一直想把红薯推广开来,以造福乡亲。”
“可惜一直到现在都无人问津。”
郑芝龙听到这里更为好奇了。
“产量十分高,有多高,我怎么在福建都没听说过。”
“而且在吕宋也没听说过。”
郑芝龙自然对这个据说来自吕宋的农作物非常好奇。
要知道他的船队可是在南洋到处跑。
听都没听过这东西。
陈经纶倒是对郑芝龙没有在吕宋听过的原因一清二楚。
“家父曾经说过,因为吕宋岛的朝廷不许红薯流出吕宋岛。”
“对此严防死守,家父也是在吕宋岛经商多年,才知道的。”
“家父当初也是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藏匿于船中,经七天七夜的航行。”
“才终于将薯种带回福州。”
“至于为何在福州没有传播开。”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毕竟这红薯的好处,基本上是只要种了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