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董诚谋害谢晋这件事,是刘宝、崔子鹤奏折中的一个重头戏。
这件事也成功激怒了皇后娘娘,严令太子必须处死董诚。
太子虽然也想将董诚碎尸万段,但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除了他大渊使节的身份,还有就是动机严重不明。
如果拿不出合理的动机,这件事就很难交代。
不管是江对面的宁无敌,还是朝中的那些主和派,都不会让太子好过。
看到自家老哥那为难的样子,谢晋赶忙问道:“皇兄,你没把董诚给放了吧?”
太子苦笑:“谈不上放,使团随我一起到了这里,董诚当然也跟着来了。虽然暂时没有条件将其囚禁,但我让崔子鹤派人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这一路上他们并未与任何人联络。”
谢晋能感受到自家老哥在这件事上面临着的压力,自己这个苦主失踪了十天,案子没了原告,主和派自然急着帮助董诚脱罪。
想到这里,谢晋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感觉为了议和,这帮孙子好像什么都能出卖,然后还能为这种龌龊的行为冠以一个大义凛然的名号。
相忍为国。
名义上相忍,但牺牲的都是别人的利益。
“皇兄,你可有审问过董诚?他为何要谋害于我?”
“这个我派人去问了,他没有承认,说这是大渝主战派对他的陷害。”
“陷害?”谢晋冷哼一声,“难道那些大渊密谍也是主战派的人吗?”
说起这件事,太子的脸色终于恢复了一些。
他这个小弟虽然爱搞三搞西,但这次事情却做的有板有眼。
不仅成功找出两个宫女出面指证董诚,还在同州城中抓获了一批若水密谍,而且这些人的供词全都指向了董诚。
当然,因为谢晋的失踪,这个证据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它只是让主和派不敢随意指责谢晋构陷大渊使节罢了。
因为议和还要继续,主和派很快便与太子一党达成了共识,那便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现在谢晋不仅醒了过来,而且还带来了新的情报,所以太子殿下在这件事上的立场便出现了明显的松动。
说实话,主和派中真正的幕后大佬其实是皇帝陛下,太子始终都与主和派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小弟,对于董诚谋害你的事,你是怎么想的?”
谢晋缓缓说道:“皇兄,还记得我打探回来的情报吗?董诚之所以要谋害我,就是为了让宁无敌可以继续这场战争。”
太子不解的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按照我的理解,大渊皇帝既然下了旨意,宁无敌的大军便不能主动向咱们发起进攻,他既然想把战争进行下去,那便需要一个好的借口。”
太子似是明白了谢晋的意思。
“你是说,宁无敌在想办法破坏和谈?”
“没错,他们想激怒我们,让我们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想到母后当时那令人肝颤的怒容,太子立刻就明白了宁无敌的用意,但他觉得对方显然还是低估了大渝人的忍耐能力。
不要说死一个皇三十七子,就算是死一个太子,大渝的主和派也会联合父皇把母后的怒火压下去。
想到这里,太子觉得似有所悟。
“既然是这样,我们岂不是更加不能处理董诚?否则就是给了宁无敌发动战争的借口?”
谢晋笑道:“皇兄,董诚的计划己经败露,他的生死己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太子闻言,欣慰的重重颔首。
这么多年,他一首兢兢业业辅佐父皇打理国事,怎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说白了,这本就不是谢晋与董诚之间的私人恩怨,这是两国之间的国事。
谢晋能主动跳出个人恩怨的范畴,着眼于大渝社稷安危,这一点着实令他感到欣慰。
“那么在这件事上,你有什么想法?”太子问道。
谢晋想了想,说道:“皇兄,我想把崔子鹤和刘宝叫过来,咱们一起商议一下接下来要怎么做。”
太子立刻便应允了下来,并且还亲自吩咐外面的小宦官去找人。
这显然是出于一种对自家小弟天然的信任,但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太子殿下现在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这次会议若不是因为狌狌和那些修仙者的出现,十天前就该召开了。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时间上虽然错后了十天,但却迎来了太子殿下的参与。
与刘宝和崔子鹤相比,太子经历了所有的决策,算是弥补了两个亲信在顶层决策这一项上的不足。
经过大半天的讨论,谢晋终于对目前的态势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在这个世界上,可不只大渊和大渝这两个国家。
大渊的北面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名曰大奉,大渝习惯将其称之为北奉。
大渝的东面有一个国家,名曰鸾国,大渝习惯将其称之为东鸾。
在大渝南面还有一个国家,名曰滇国,大渝习惯将其称之为南滇。
北奉、大渊、大渝都是大国,东鸾与南滇都是小国。
北奉是由北方蛮族统一草原之后建立的国家,它本身并没有资格参与中原争霸,只有大渊与大渝才自称自己是中原正统。
两国在未进入战争状态之前,采取的策略大体一致,就是结交对方的敌国。
大渝与北奉打得火热,大渊则与东鸾眉来眼去。
南滇的地理位置山高路远,沿途瘴气弥漫,所以自动被两国忽略。
当时的形势明显有利于大渝,毕竟北奉可要比东鸾强横太多。
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突破大渊的防线,掠夺边镇的人口与物资。
反观东鸾和南滇两个小国,可没有给大渝制造麻烦的能力。
可正因承平日久的缘故,大渝朝堂的进取之心明显不足,一手好牌最后打的稀碎。
黄金、美人给北奉送去不少,却没能换来几次有规模的进攻,反倒是给了大渊一个向大渝发动战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