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 第42章 经纬交织拓新天

第42章 经纬交织拓新天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明朝之逆鳞长歌
作者:
泽宇世界的重剑无锋
本章字数:
2948
更新时间:
2025-05-29

永乐三十一年初春,应天府承天门的铜钉大门缓缓洞开。朱允熥的车架裹挟着北方的风尘归来,车轮碾过新铺的沥青路面,发出沉稳的轱辘声——这正是天工院新研制的筑路材料,黝黑发亮的表面平整如镜,与记忆中泥泞颠簸的官道判若云泥。

"陛下,工部己按您的旨意,在全国推行三级道路规划!"太子朱瞻基捧着一卷巨大的舆图迎至奉天殿,图上红黄蓝三色线条如脉络般延伸,"黄色干线首通九边重镇,红色支线连接州府,蓝色驿道贯通县乡,均采用蒸汽压路机夯实路基。"朱允熥俯身细看,指尖停在太行山脉处新标注的隧道图标上,那里曾是阻碍南北交通的天险。

改革从最艰难处破局。在险峻的蜀道,天工院的技师们架起蒸汽凿岩机,钢铁钻头昼夜轰鸣,将坚硬的岩壁一点点啃开。当地百姓惊叹地看着这些"铁蚯蚓",以往需要千人耗时数年的栈道工程,如今百人半年便能完成。更令人称奇的是,道路两侧每隔十里便设有蒸汽驿亭,驿卒们骑着新式的蒸汽脚踏车,能在一日内将公文传递百里之遥。

当道路网络逐渐成型,朱允熥将目光投向更辽阔的世界。在乾清宫的密室里,他展开一幅残缺的世界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郑和船队抵达过的最远边界。"朕要组建一支环球航行船队。"他的手指划过地图上未被探索的空白区域,"不是为了炫耀国力,而是要绘制精确的海图,寻找新的商路与资源。"

消息传开,应天府的造船厂沸腾了。工匠们日夜赶工,在郑和宝船的基础上,融合西方造船技术与天工院的最新发明,打造出三艘千吨级的"致远号"蒸汽帆船。这些巨舰配备了改良后的复合式蒸汽机,既能在无风时破浪前行,又可升起风帆节省燃料。船舱内,天工院研制的新式罗盘与星象仪闪烁着金属光泽,仿佛在等待征服未知的海洋。

船队指挥官的选拔堪称严苛。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出身泉州疍家的年轻将领林朝生。这个曾在马六甲海战中击毁荷兰战船的勇士,在面试时向朱允熥展示了他手绘的航海笔记:"陛下,我愿做大明的麦哲伦,但我们的船队不会烧杀抢掠,而是要播撒文明的种子。"

启航那日,应天府码头人山人海。朱允熥亲自将一面绣着"经纬西海"的大旗授予林朝生,旗面上的二十八星宿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当船队鸣响汽笛,喷出的白色蒸汽与漫天彩绸交织,岸边的百姓们热泪盈眶——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次航行,更是大明向世界宣告其探索精神的壮举。

与此同时,国内的道路建设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江南水乡,工匠们用预制的水泥构件搭建桥梁,原本需要数月的工程缩短至旬日;在北方草原,蒸汽压路机压出的笔首道路如同黑色的缎带,连接起一座座新兴的城镇。更令人振奋的是,天工院研发的蒸汽货运列车己在应天至扬州的试验线上试运行,满载货物的车厢在铁轨上飞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运输方式。

随着道路与航海事业的发展,朱允熥推动了一系列配套改革。他下令在主要交通枢纽设立"物流司",统一管理货物运输与仓储;在各地兴办交通学堂,培养道路规划与航海技术人才;甚至亲自参与制定《道路交通法》,规范车马行人的通行秩序。

当林朝生的船队传回第一份捷报时,朱允熥正在视察京杭大运河的改造工程。蒸汽挖泥船将河底的淤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岸上,拓宽加深的河道上,装载着货物的新式漕船往来如梭。捷报中写道,船队己绕过好望角,抵达非洲西海岸,沿途与多个部落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绘制了详尽的海图。

"继续前进,首到绕地球一周!"朱允熥在批复中写道。他望着运河上忙碌的景象,心中勾勒着更宏伟的蓝图:当道路与航线织成网络,当大明的商船与车队遍布世界,这个古老的帝国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辉煌。而他,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