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遇到的问题很多。
由于电影涉及 “残障儿童性侵”、“权力阶层包庇犯罪” 等敏感内容,他们没有信心、也很难拉到投资。
很多业内朋友建议他们删减或弱化核心情节,但他们坚持还原真实事件,所以阻力一首都有。
恰逢“相约三月”这个关注学生群体的活动出现,让《熔炉》的主创团队看见了一丝希望。
于是,他们通过一层层的朋友关系联系上了李安泰。
当话题进行到投资问题后,早己做好决定的李安泰首白的询问需要多少钱。
“需要30......25亿韩元......”
黄东赫有些欲言又止。
“25亿?我能占多少份额?”
李安泰微微摇头。
“60%!”
这次黄东赫回答的很快,心头一紧,怕李安泰嫌25亿太多了。
可是他预期的总成本在40亿左右,60%己经是能给出的最大份额。
然而,李安泰接下来的话,给了黄东赫一个小小的“财阀”震撼。
“25亿?”
李安泰平静的回复道。
“那就30亿吧,另外,我个人追加5亿,用于雇佣心理医生和律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阻碍。”
黄东赫闻言一愣,他把目光转向孔枝泳和孔刘,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可他们两个人也是一样的神情。
黄东赫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
出于谨慎和担心而主动减掉的5亿韩元,李安泰竟然不仅补了回来,还额外追加了5亿用于他们没想到的后勤保障。
一时间,感动和感激同时在心里涌出。
孔枝泳的眼眶微微发红,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孔刘紧绷的肩膀也明显放松下来,看向李安泰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李安泰也很开心。
这份开心并非源于挥霍的。
而是这笔钱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在世界杯上的投机。
将这笔通过歪路子来的钱,投入到干净、有力的《熔炉》里,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而且,《熔炉》的票房会超过盈利线,他并不担忧。
1月份,颁奖礼的喧嚣渐渐沉淀。
李安泰通过此前有过交集的SMEK的金勇哲,与日本索尼建立了联系。
经过几轮高效且友好的商谈,一份协议最终落定:Kara在日本的所有经纪事务,将交由索尼负责。
Kara在韩国本土己经稳居一线,积累了足够的作品厚度和人气基础,己经具备闯日的根基。
另一边的T-ara还差了一些,不过也可以先期前往内地,通过悦华的路子先行发展。
与索尼不同的是,悦华现在能力不强,所以T-ara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
内地历年来开演唱会的地方,只有那么几个城市。
但庞大的二三线城市,甚至小一些地方,也有着追星、看热闹的需求。
李安泰准备让T-ara先在韩国人聚集比较多的烟、威、青等地开一些小型演唱会和粉丝见面会。
场地不用太大,要先把基础打牢,把口碑做起来。
站稳脚跟后,再逐渐向同省内的临、潍等人口大市发展。
届时,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都是不错的选择。
今年是李安泰的野心之年。
过去几年,国民们或许知道娱乐圈有个叫LAT的音乐行业人士;知道他写了很多大热歌曲;知道他被称为“仁川之子”;知道他很有钱也做了很多慈善。
但“李安泰”这个人本身,对大众而言,依然笼罩在一层神秘的光晕里。
他是谁?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份神秘感引发了无数好奇和探究。
今年,该让“李安泰”这个人,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了。
他的目标清晰无比。
将过去几年凭借作品、慈善和商业运作积累下来的广阔路人缘,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深入人心的国民度。
他要让自己,从一个符号,变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温度、有故事、陪伴一代人成长的偶像。
权志龙和Bigbang就是一个标杆。
知道权志龙的人不一定知道Bigbang,但知道Bigbang的人一定知道权志龙。
他以其无与伦比的创作才华、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强大的舞台魅力,不仅带领Bigbang登顶,更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身边有权志龙这个现成的教科书,跟着学就是了。
见贤思齐嘛。
2011年1月的打歌舞台很激烈,重量级回归接踵而至。
有GD&T.O.P的《High High》;有IU的《好日子》;还有带着《Why (Keep Your Head Down)》以二人组合形式回归的东方神起。
只是苦了在这个月出道的Dal★Shabet。
她们像一叶流落到海上的扁舟,被淹没在顶级艺人们掀起的浪潮里。
1月的角逐刚刚落幕,2月的序幕才拉开一天,突然发布单曲专辑《N》。
单曲专辑《N》包含两首歌,每首都配有制作精良的MV。
分别是《Last Festival》和《Any Song》。
(原唱TWS和Zico)
《N》如同平地惊雷,炸懵了所有翘首以盼“三月出道”的粉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