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使者前来传达会盟的消息时,冉闵正让人备马,他要亲自去屯田区看一看。
一路上,他想起苏亥信中提及的"鲜卑骑兵异动",想起姚襄在淮南崛起的传闻,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深秋的风裹挟着泥土与草木的气息扑面而来。
冉闵策马穿行在屯田区的阡陌间,田垄上,百姓们正弯腰收割最后一茬粟米,见到他纷纷首起腰来。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颤抖着嘴唇:"陛下......"却被冉闵伸手拦住。他下马走到田埂上,拾起一株的粟穗,谷粒沉甸甸地坠在指尖。
"老人家,如今交粮可还顺利?"冉闵蹲下身,声音放得极轻。老农布满老茧的手蹭了蹭衣角,浑浊的眼中泛起泪花:"顺当!顺当!再也没人敢抢咱的口粮了。"
他突然跪在地上,"陛下是咱汉人的大救星啊!"周围百姓见状,纷纷跟着跪下,此起彼伏的"谢陛下"声响彻田野。
冉闵喉头哽咽,伸手将老农扶起。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肩头,给玄色锦袍镀上一层金边。他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望着田间劳作的百姓,心中己有了决断。
夜幕降临,邺宫灯火次第亮起。
邺宫议政厅内,寒风从雕花窗棂的缝隙中钻进来,将盘龙柱上悬挂的烛火吹得明明灭灭。
青铜兽首烛台渗出的蜡油在青砖上凝结成蜿蜒的纹路,宛如未干的血迹。
冉闵斜倚在黑檀木主位上,玄色龙纹披风垂落地面,腰间的虎符在摇曳的光影下泛着冷芒,映得他棱角分明的脸庞愈发冷峻。
冉闵传令将王基、王霸、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龙骧将军田香等将领,以及文臣王波、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等心腹大臣前来议事。
随着沉重的铜环叩门声,王基拄着枣木拐杖率先踏入。
他右腿的绷带渗出暗红血迹,每一步都在青砖上留下淡淡的印记,仿佛一串无声的控诉。
这位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猛将,此刻眉头紧蹙,眼中满是不甘与忧虑。
王霸紧随其后,虎目圆睁,虬须根根倒竖,腰间佩剑因用力而微微颤动,似要迫不及待出鞘,浑身上下散发着随时准备厮杀的戾气。
大将军董闰身披锁子甲,厚重的甲叶碰撞声伴随着沉稳的脚步声,尽显老将风范,只是他眼神中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车骑将军张温手摇玉骨折扇,看似悠然自得,扇骨敲击掌心的节奏却越来越快,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龙骧将军田香一身劲装,腰间缠着软鞭,发间还沾着战场上的硝烟,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西周。
文臣们随后而入。
王波捧着一卷竹简,己得知东晋派使臣来的这一消息,眉头紧锁,似己将利弊权衡千百遍。
王简抚着山羊胡,眼神飘忽不定,不时偷瞄冉闵的神色。
左仆射张乾握着弹劾贪官的密报,想起广平县粮仓内堆积如山的私粮,想起百姓们绝望的眼神,心中依然愤懑。
右仆射郎肃则掌心满是冷汗,他清楚此次议事的结果,将关乎冉魏的生死存亡。
"都坐吧。"冉闵的声音低沉如雷,在空旷的大殿里激起回音。他扫视着麾下的文武大臣,目光最后落在王基的伤腿上,心中一阵抽痛。幽州之战的惨烈画面在脑海中闪过,王基、王霸为追击慕容恪身负重伤,苏亥在城楼上浴血奋战,百姓们推着独轮车送粮的场景……这些记忆如同一把把重锤,敲击着他的心脏。
"东晋邀我等赴会,诸位说说,去还是不去?"
王霸"嚯"地站起身来,震得座椅后退数寸,发出刺耳的声响:"陛下!此番会盟,定是鸿门宴!末将愿率三千死士,首捣建康,踏平东晋皇宫!"他的吼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烛火也随之剧烈摇晃,仿佛被他的怒火点燃。
大将军董闰却缓缓摇头,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忧虑。
他想起这些年来与东晋的种种纠葛,想起慕容鲜卑的虎视眈眈,心中沉甸甸的。"
王霸将军,东晋虽无救援之恩,但其底蕴深厚,坐拥江南半壁江山,兵精粮足。贸然树敌,恐陷腹背受敌之境。
慕容鲜卑在北方厉兵秣马,时刻准备南下,我军需养精蓄锐,不可轻举妄动。"他的声音如陈年老酒,醇厚却暗藏锋芒。
车骑将军张温摇着折扇,慢条斯理道:"依末将之见,此去可探东晋虚实。若能与姚襄联手,说不定能打破僵局。况且,陛下威名远扬,量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当年陛下以少胜多,大破羯赵,何等威风!此番前往,便是向天下昭示陛下的胆魄与谋略。"他的话语轻柔,却暗含深意,试图在危险与机遇之间寻找平衡。
文臣中,王波展开竹简,声音略显颤抖。
他深知此次决策的重要性,每一个字都可能影响国运。"陛下,东晋此次会盟,参与者众多。若陛下不去,恐落下抗命不遵的口实,慕容鲜卑定会借此大做文章,煽动各方势力群起而攻之。但……"
他偷瞄了眼冉闵阴沉的脸色,咽了咽口水,"殷浩、桓温等人诡计多端,还望陛下三思。尤其是殷浩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难保不会在会盟中设下重重陷阱。"
王简捻着胡须,目光闪烁:"臣以为,可派一使者前往,陛下坐镇邺城。如此既能彰显恭顺,又可保万全。使者可代为传达陛下的诚意,若东晋有合作之意,再从长计议;若有不轨之心,我们也可早做防备。"
左仆射张乾上前一步,神色凝重。
他想起在暗查贪污案时,听到的那些关于东晋与鲜卑暗通款曲的传闻,心中警铃大作。
"陛下,臣在暗查贪污案时,听闻东晋与鲜卑暗通款曲。此去风险极大,还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一旦落入圈套,不仅陛下性命堪忧,冉魏基业也将毁于一旦。"
右仆射郎肃也急忙进言:"张大人所言极是!姚襄虽与陛下处境相似,但人心难测。若东晋与姚襄联手……"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冉闵突然抬手示意。
"好了!"冉闵沉声说道。
"我冉闵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岂会怕他东晋设局?"他猛地站起身,披风在身后猎猎作响,宛如一只蓄势待发的雄鹰。
"幽州保卫战,我们以弱胜强,守住了汉人的尊严;如今面对东晋的邀约,难道要畏缩不前?此次会盟,我必亲自前往!一来探探东晋虚实,二来会一会姚襄。若他们敢动歪心思,我便让建康城血流成河!"他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烈火,那是经历无数生死之战后,依旧炽热的斗志与不甘屈服的倔强。
众臣望着冉闵,被他的气势所震撼。
王霸咧嘴大笑,露出一口大牙:"好!末将愿随陛下一同赴会,若有异动,我便先斩了司马小儿那狗头!有陛下在,我等无所畏惧!"董闰等人对视一眼,纷纷抱拳:"末将等愿追随陛下!"他们知道,这位冉天王一旦做出决定,便无人能阻挡。
与此同时,盱眙城内,寒风卷起满地枯叶,在空中打着旋儿。姚襄正在校场练兵,七万将士列阵如林,喊杀声震天动地。
长枪如林,刀光闪烁,整齐划一的步伐震得地面微微颤抖。姚襄身着银色战甲,骑着枣红马巡视军营,身后跟着谋士权翼、猛将赵勇。
"将军,东晋会盟的消息传来了。"权翼手持密报,眉头紧锁,脸上写满担忧。
他深知殷浩的为人,也明白此次会盟背后暗藏的杀机,"殷浩那老贼诡计多端,此去怕是凶多吉少。
以殷浩的性格,定会想尽办法削弱将军的势力,甚至置将军于死地。"
姚襄勒住马缰,目光望向南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想起在淮南开仓放粮时,百姓们感激涕零的模样;想起山桑之战大败殷浩时的痛快;想起自己一路走来,从被人猜忌的降将,到如今拥兵七万的一方豪杰,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我岂会不知?但这是个机会。冉闵与我处境相似,若能与他联手,何惧东晋与鲜卑?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唯有把握机会,才能在这乱世中立足。"
赵勇握紧拳头,手臂上青筋暴起:"将军,让我带五千精兵护您前往!若东晋敢耍花招,我定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我赵勇这条命,就是将军给的,愿为将军赴汤蹈火!"
权翼却摇头道:"不可。五千精兵目标太大,反而会引起东晋警惕。依我之见,将军只需带少数亲卫,暗中联络冉闵,见机行事。我们可以乔装打扮,混入人群,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出其不意。"
姚襄沉思片刻,点头道:"就依先生所言。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出发。另外,让斥候密切监视殷浩的一举一动。"
邺城与盱眙,两座城池虽相隔千里,却因东晋的会盟而紧密相连。
冉闵与姚襄,两位豪杰虽未谋面,却有着相似的处境与抱负。他们都清楚,此次东晋之行,将是改变天下格局的关键一步。
是龙潭虎穴,亦或是转机所在?在寒风呼啸中,两人各自踏上了未知的征程,而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随着冉闵与姚襄相继启程,各路豪杰也纷纷朝着东晋都城汇聚。
建康城的上空,乌云渐渐密布,一场足以撼动天下的风云际会,即将拉开帷幕。而在这场会盟背后,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阴谋与阳谋交织,忠诚与背叛并存。
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着那个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