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尺泣血:揭开尘封的营造禁忌
暮春的八家子村笼罩在一层氤氲的雾气中,远处山峦若隐若现,蜿蜒的溪流穿过村落,将青砖黛瓦的房舍切割成错落有致的拼图。书源背着测绘仪器,踩着青石板路往村东头走去。作为建筑系研究生,他此次返乡是受导师委托,调研八家子村古建筑群的营造技艺。
刚走到村口,就听见一阵嘈杂的争吵声。拨开围观的人群,书源看到村民老吴正和几个工人对峙。老吴手里紧紧攥着一把古朴的木尺,尺身斑驳,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号,边缘还缠着褪色的红布条。“这是祖上传下来的鲁班尺,动不得!你们要是拆了祠堂改建民宿,定要遭报应!”老吴的声音带着哭腔,额头青筋暴起。
书源心中一动,挤到跟前仔细打量那把木尺。尺长约六十厘米,宽不过两指,刻度并非现代的尺寸单位,反而刻着“财、病、离、义、官、劫、害、本”等字样,正是传说中的鲁班尺。更让他惊讶的是,尺身上还刻着一些奇怪的图腾,像是展翅的玄鸟、盘绕的蛇形纹路,以及几行早己失传的古篆。
“书源,你是念过书的大学生,快劝劝老吴!”村长擦着额头的汗走过来,“开发商出了大价钱,要把祠堂改建成高端民宿,这可是造福全村的好事。”
书源接过鲁班尺,仔细着上面的纹路。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那些古篆文字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秘密。“村长,这鲁班尺不简单。从形制来看,至少有几百年历史,上面的营造禁忌符号,很可能和祠堂的建造有密切关系。”书源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老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拉着书源的胳膊说:“娃啊,你爷爷当年就是村里的大木匠,这把尺子就是他传下来的。他临终前反复叮嘱,祠堂的一砖一瓦都动不得,否则必生祸端!”
书源心中一震,爷爷的面容在记忆中浮现。他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是坐在院子里,拿着一把木尺教他辨认刻度,嘴里念叨着“门高需合本字,窗宽要应财星”。只是后来爷爷突然病倒,临终前将鲁班尺交给老吴保管,却没来得及说明原因。
当晚,书源带着鲁班尺来到祠堂。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棂洒进来,照亮了斑驳的梁柱。他举起尺子测量,发现祠堂的门高、柱距、檐角角度,竟然都暗合鲁班尺上的“吉数”。更令人称奇的是,当他用尺子测量祠堂中央的神龛时,尺身上的玄鸟图腾突然在月光下泛起幽光,与神龛上方的壁画完美重合。
就在这时,祠堂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书源转身,只见老吴面色惨白地冲进来:“不好了!施工队刚拆了祠堂西侧的山墙,老张头就从脚手架上摔下来,现在昏迷不醒!”
书源心头一紧,跟着老吴赶到施工现场。救护车的红蓝灯光在夜色中闪烁,老张头的妻子跪在地上痛哭。书源注意到,被拆掉的山墙位置,露出了一截刻着蛇形纹路的木梁,和鲁班尺上的图腾如出一辙。
回到家,书源翻出爷爷留下的老相册,终于在夹层里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爷爷和几个木匠站在祠堂前,手中拿着的正是那把鲁班尺。照片背面用毛笔写着一行小字:“民国二十三年,重修祠堂,谨遵古法,断不可动巽位。”
书源立刻打开测绘图,祠堂西侧山墙的位置,正好对应八卦中的巽位。他又查阅古籍,发现巽位在风水学中主风,象征生机与通达,若遭破坏,恐生血光之灾。联想到白天发生的意外,书源后背一阵发凉。
第二天一早,书源带着鲁班尺和测绘数据找到村长。“村长,祠堂的建筑结构暗藏玄机,每一处尺寸都对应着古老的营造禁忌。贸然改建,不仅会破坏古建筑,还可能引发更多灾祸。”书源将照片和古籍翻给村长看。
村长皱着眉头,有些犹豫:“可是开发商那边......”
话音未落,村里突然传来一阵喧闹。书源和村长赶到时,看到开发商的负责人正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脸色惨白如纸。随行的工人说,他们刚才在祠堂地基附近挖到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卷残破的竹简,上面画着一些诡异的符咒。
书源捡起竹简,发现上面记载的竟是古代营造师的秘法,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鲁班尺的刻度,在建筑中镇邪避凶。其中一段文字让他心惊肉跳:“若破吉位,必触阴煞,七日内必有三灾。”
此时,老吴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账本:“这是当年重修祠堂的记录,上面清楚写着,巽位地下埋着镇宅的桃木桩,动不得啊!”
书源决定夜探祠堂地基。他带着手电筒和鲁班尺,在月光下小心挖掘。果然,在巽位下方两米处,挖到了一根刻满符咒的桃木桩。木桩表面渗出暗红的液体,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竟像是凝固的血迹。
正当书源准备将桃木桩重新掩埋时,祠堂内突然传来一阵阴森的风声。他抬头,看见鲁班尺上的玄鸟图腾在月光下仿佛活了过来,展翅欲飞。紧接着,一阵刺耳的断裂声响起,祠堂的主梁开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书源意识到大事不妙,立刻冲向祠堂外大喊:“所有人后退!祠堂要塌了!”
村民们惊慌失措地西散奔逃。就在这时,书源看见桃木桩上的符咒开始燃烧,腾起一阵青绿色的火焰。鲁班尺突然剧烈震动,尺身上的刻度发出耀眼的光芒。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祠堂的屋顶轰然坍塌,但神奇的是,周围的村民竟无一人受伤。
烟尘散尽,书源发现坍塌的祠堂废墟中,露出了一座古老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记载着八家子村的一段秘史:原来,百年前村里遭遇瘟疫,一位云游的营造师用鲁班尺和桃木桩布下镇邪局,将祠堂建成镇压邪祟的法器。若破坏其中格局,必将引发灾祸。
这件事后,开发商放弃了改建计划,村民们自发筹集资金,按照古法重修祠堂。书源将鲁班尺和竹简上的记载整理成报告,引起了古建筑学界的轰动。而那把古老的鲁班尺,被郑重地供奉在新祠堂中,时刻提醒着后人:有些古老的智慧,或许无法用科学解释,但必须心怀敬畏。
八家子村的祠堂在修缮后焕然一新,檐角的风铃在风中叮咚作响。书源站在祠堂前,望着手中的鲁班尺,仿佛看到了爷爷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段揭开尘封历史的经历,更是一堂关于传承与敬畏的生动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