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惊变:华清池畔的三角绯色
天宝西年的骊山脚下,华清池的温泉蒸腾起氤氲雾气,将雕梁画栋的宫殿笼在轻纱之中。杨玉环斜倚在鎏金浴桶旁,看着宫女将新鲜的玫瑰花瓣撒入水中,忽然听见廊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贵妃娘娘!"贴身侍女绿珠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寿王殿下在宫门外跪了两个时辰,说非要见您一面!"
杨玉环手中的玉簪"当啷"掉进水里。她望着水面泛起的涟漪,思绪回到五年前的咸宜公主婚宴上。那时她还是寿王妃,一身桃红色襦裙在花丛中起舞,却不料被公公唐玄宗隔着牡丹花丛看首了眼。如今她成了万千宠爱的杨贵妃,而曾经的夫君李瑁,却只能在宫墙之外苦苦守候。
"就说本宫身子不适。"杨玉环用丝帕蘸了蘸眼角,突然又改变主意,"备车,去见殿下。"
当杨玉环的鸾驾停在宫门前,李瑁早己跪得膝盖发麻。看到昔日爱妻身着华服从车中走出,他猛地扑过去抓住车帘:"玉环,我听说父亲又要纳梅妃入宫,你..."
"寿王殿下请自重。"杨玉环别过脸,声音却不自觉地发颤。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奔驰而来,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瑁儿这是何意?"唐玄宗翻身下马,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李瑁慌忙磕头,额角在青石板上磕出闷响:"儿臣...儿臣只是挂念贵妃娘娘的身体。"
"挂念?"唐玄宗冷笑一声,突然搂住杨玉环的腰,"贵妃昨夜咳了半宿,朕正打算带她去看新修缮的飞霜殿。"说着便要上车,却见杨玉环轻轻挣脱他的手,从袖中掏出个香囊递给李瑁:"这是新制的龙脑香,殿下留着提神吧。"
这一幕落在唐玄宗眼里,顿时打翻了醋坛子。当晚在长生殿,他借着酒劲将西域进贡的夜光杯摔得粉碎:"好个寿王!竟敢觊觎朕的贵妃!"杨玉环却噗嗤一笑,用指尖蘸了蘸酒在他掌心画圈:"陛下若是生气,就为臣妾再谱一曲《霓裳羽衣》吧。"
说来也怪,自从香囊事件后,华清池便怪事不断。先是梅妃居住的梅林半夜传来幽幽琴声,宫女们壮着胆子查看,却发现琴上落满新鲜的玫瑰花瓣。接着是李瑁送来的贺礼——一对会学人说话的鹦鹉,在宴会上突然齐声高喊:"玉环,玉环!"气得唐玄宗当场命人将鹦鹉扔进温泉。
最离奇的是那年中秋,唐玄宗带着杨玉环在长生殿赏月。月光下,杨玉环的影子突然变得格外修长,竟在墙上投出两个人的轮廓。唐玄宗揉了揉眼睛再看,影子又恢复如常。当夜他做了个怪梦,梦见李瑁和杨玉环在华清池畔相拥而舞,而自己却像个透明人般无法靠近。
此事被随行的方士张果老知晓,神秘兮兮地说:"这是前世因果作祟。陛下与寿王、贵妃,怕是三生前就己纠缠不清。"唐玄宗将信将疑,却在次日收到密报,说有人看见李瑁在骊山脚下的道观与道士密谋。
"反了他了!"唐玄宗拍案而起,当即点齐御林军杀向道观。谁知推开观门,却见李瑁正对着一尊杨贵妃的泥像虔诚跪拜。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泥像手中还握着个香囊,与当日杨玉环送他的一模一样。
"儿臣只是...只是想留个念想。"李瑁满脸泪痕,让见惯沙场的唐玄宗也不禁心软。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劈中道观的风铃。清脆的铃声中,众人仿佛听见《霓裳羽衣》的曲调若隐若现。
这场闹剧最终以李瑁远调边疆收场。但华清池的传说却越传越奇:有人说月圆之夜能看见三个影子在温泉中起舞;也有人说听见鹦鹉学舌般的"玉环"声在梅林回荡。而那曲未完成的《霓裳羽衣》,据说藏在长生殿的地砖之下,等待着有缘人揭开这段三角绯色背后的神秘面纱。
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玉环仓皇出逃。马嵬坡下,三尺白绫悬起时,据说天空中又响起了熟悉的铃声。而远在边疆的李瑁,那天突然收到个湿透的香囊,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华清池的哪个角落漂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