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胭脂:咸丰宠妃与恭亲王的宫墙疑云
咸丰七年深秋,紫禁城西北角的储秀宫飘出一缕奇异的甜香。值夜太监小德子揉着惺忪睡眼,提着灯笼往偏殿走去。月光下,一个红影一闪而过,小德子以为看花了眼,揉了揉眼睛,却发现那红影己消失不见。
他壮着胆子凑近,只见窗棂上渗出暗红液体,像极了胭脂,在青砖上蜿蜒成诡异的图案。小德子吓得魂飞魄散,灯笼“啪嗒”掉在地上,火苗瞬间引燃了地上的枯叶,火光冲天而起。
内务府总管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到现场。火被扑灭后,众人惊愕地发现,偏殿里躺着的竟是咸丰帝最宠爱的玫嫔。她面色惨白,嘴角挂着一抹诡异的微笑,枕边散落着一支雕着并蒂莲的金步摇。更令人心惊的是,她手中紧攥着半块绣着龙纹的帕子,而那龙纹样式,与恭亲王常佩的香囊上的图案如出一辙。
消息很快传到咸丰帝耳中。咸丰帝震怒,立即下旨彻查。负责此案的是刑部侍郎陆明远,此人断案如神,素有“陆青天”之称。陆明远带着衙役踏入储秀宫时,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血腥味和胭脂混合的怪味。
他仔细勘查现场,发现玫嫔寝殿的妆奁里,胭脂盒被打翻,胭脂洒了一地,在月光下泛着妖异的红光。更奇怪的是,玫嫔的指甲缝里还残留着一些毛发,不像是人的,倒像是某种动物的。
陆明远开始询问宫中众人。小德子战战兢兢地说起那夜见到的红影,还说在起火前,仿佛听到有人在低声吟唱一首奇怪的曲子。陆明远命他哼唱,小德子憋红了脸,哼出一段曲调,那旋律诡异至极,像是从阴间传来的。
接着,陆明远传唤了玫嫔身边的宫女翠儿。翠儿哭哭啼啼地说,玫嫔生前最近几日行为十分反常,常常对着镜子发呆,还说自己看到了不干净的东西。有一次,翠儿半夜起来,看到玫嫔披头散发地站在院子里,对着月亮喃喃自语,说什么“报应来了”。
当陆明远问及玫嫔与恭亲王的关系时,翠儿突然闭口不言,脸色变得十分难看。陆明远看出端倪,好言相劝,翠儿才支支吾吾地说,几个月前,她曾撞见恭亲王与玫嫔在御花园的假山后私语,两人神情亲密,似乎在商量着什么重要的事。
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在宫中炸开了锅。咸丰帝得知后,脸色阴沉得可怕,立即宣召恭亲王进宫。恭亲王跪在养心殿内,面对咸丰帝的质问,一脸无辜,坚称自己与玫嫔并无私情,那夜在御花园只是偶遇,谈及的也不过是朝廷之事。
陆明远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他回到刑部,反复研究案情。突然,他想起小德子提到的奇怪曲子,命人西处打听,终于在一个走街串巷的说书人口中得知,那曲子竟是江南一带流传的巫蛊之曲,据说吟唱此曲,可召唤邪灵。
陆明远心中一惊,难道玫嫔的死与巫蛊之术有关?他再次回到储秀宫,在玫嫔的床榻下发现了一个用朱砂画着符咒的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缕头发和一块写着生辰八字的黄纸。经过调查,那生辰八字正是恭亲王的。
就在案情看似有了眉目时,又发生了一件怪事。负责看守证物的衙役突然暴毙,死状与玫嫔极为相似,嘴角挂着诡异的微笑,手中也攥着半块绣着龙纹的帕子。陆明远意识到,这背后定有一股神秘势力在阻挠调查。
他决定从玫嫔生前的喜好入手。经过一番打听,得知玫嫔生前最爱收集胭脂,尤其对一种产自西域的“血色胭脂”情有独钟。据说这种胭脂不仅颜色艳丽,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香气,能让人产生幻觉。
陆明远派人去追查“血色胭脂”的来源,发现竟是从恭亲王府流出的。恭亲王解释说,这只是巧合,那胭脂是一位西域商人进贡给他的,他觉得不错,便转送给了宫中的几位妃嫔。
陆明远却不相信。他暗中派人监视恭亲王府,发现恭亲王府的管家最近频繁与一个神秘道士来往。陆明远带着衙役突袭恭亲王府,在管家的房间里搜出了大量巫蛊道具,还有一本记载着各种邪术的古书。
面对证据,管家终于招供。原来,玫嫔本是恭亲王儿时的玩伴,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后来,玫嫔被选入宫,成了咸丰帝的宠妃。恭亲王不甘心失去爱人,便与一个会巫蛊之术的道士勾结,想用“血色胭脂”控制玫嫔,让她在宫中为自己传递消息。
然而,“血色胭脂”副作用极大,长期使用会让人精神错乱,产生幻觉。玫嫔渐渐发现了恭亲王的阴谋,想要反抗,却被道士下了更厉害的巫蛊之术。那夜,玫嫔在幻觉中看到了各种可怕的景象,最终香消玉殒。而负责看守证物的衙役,也是被道士用巫蛊之术杀害的。
真相大白,恭亲王因勾结外人、使用巫蛊之术被革去一切职务,圈禁在家。那个道士被斩首示众,管家也被判了死刑。
这场宫墙内的疑云终于消散,但紫禁城的角落里,似乎还回荡着那首诡异的巫蛊之曲,和玫嫔那抹神秘而又凄惨的微笑。每当夜深人静,储秀宫的宫女太监们还会说,偶尔能看到一个红衣女子在月光下徘徊,手中拿着一支雕着并蒂莲的金步摇,脸上涂着鲜艳的血色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