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谣:曹植笔下甄宓的隐秘往事
建安二十五年春,许昌城的柳絮飘得比往年都要凶。邺城来的老学究王夫子,正摇头晃脑地给孩童们讲《洛神赋》,忽然被一声巨响打断——街角肉铺的胖掌柜一脚踹开地窖门,惊飞了梁上燕子,也震落了墙上半卷残破的《曹子建文集》抄本。
"都来看!老子挖到宝贝了!"胖掌柜举着个沾满蛛网的漆盒从地窖里钻出来,盒盖缝隙渗出诡异的青绿色荧光。围观百姓凑上前,却见盒中躺着半块发霉的芙蓉糕,糕点上用胭脂写着歪歪扭扭的小字:"子建兄亲启,宓留"。
这桩奇事很快传到了洛阳城,连太尉府的幕僚们都在茶余饭后议论纷纷。有人说那是甄宓留给曹植的定情信物,也有人赌咒发誓,说这是曹植被兄长猜忌时,甄宓暗中传递的密信。消息辗转传入宫廷,魏明帝曹叡拍案而起,当即下旨将邺城所有藏书楼翻了个底朝天。
却说负责查抄藏书的小吏张阿福,在曹氏宗族旧宅的夹墙里,发现了一卷用蜀锦包裹的残卷。泛黄的绢帛上墨迹斑驳,开篇赫然写着:"建安十西年秋,予与甄氏初遇于洛水之畔......"张阿福刚要细读,忽听身后传来阴森冷笑,转头却只看见自己投在墙上的影子,正在诡异地扭曲变形。
残卷辗转落到了洛阳城最有名的文人圈子"墨香阁"手中。阁中最年轻的才子陆子衡自告奋勇解读,他戴着金丝眼镜,对着残卷研究三日三夜,惊觉这竟是失传己久的《洛水秘记》。书中记载的故事,与流传千年的《洛神赋》大相径庭——
建安十西年的洛水河畔,十六岁的曹植正蹲在芦苇丛里抓青蛙。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女子的惊呼声,他扒开芦苇一看,只见一位头戴金步摇的绝色女子,正被一群举着桃木剑的道士追赶。女子裙摆沾满泥浆,手中却死死抱着个红漆木匣。
"这位公子救命!"女子看到曹植,如同抓住救命稻草,首接扑进他怀里。曹植只觉怀中温香软玉,还没回过神,就被女子拽着躲进了河边破庙。月光从漏风的窗棂照进来,他这才看清女子眉眼如画,正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甄宓。
"这些道士说我被狐妖附身!"甄宓眼泪汪汪地指着庙外,"可我明明只是捡到这个......"她小心翼翼打开木匣,里面躺着块刻着奇怪符文的龟甲,正发出幽幽蓝光。话音未落,破庙大门轰然洞开,为首的老道士大喝:"孽畜!还不速速现出原形!"
慌乱中,曹植抓起供桌上的香灰撒向道士,拉着甄宓拔腿就跑。两人在洛水河畔跌跌撞撞奔逃,身后传来道士们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原来那香灰里掺了曹植特制的"驱虫散",专门对付他养的宠物蜈蚣。
"公子好厉害!"甄宓气喘吁吁地夸奖,发间金步摇随着动作叮当作响。曹植红着脸挠挠头,忽然发现甄宓裙摆沾着的泥浆,竟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紫色。还没等他开口询问,远处传来马蹄声,正是曹操的亲兵前来寻他。
分别时,甄宓将龟甲塞给曹植:"此物邪门,公子若能破解其中秘密,请来邺城寻我。"说罢摘下腕上的翡翠镯子作为信物,转身消失在夜色中。曹植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突然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原来刚才逃跑时,他踩进了自己挖的捕蛙陷阱,此刻浑身沾满腐叶和烂泥。
残卷到此处戛然而止。陆子衡拍案叫绝,立刻在墨香阁摆下宴席,邀请文人墨客共赏奇文。酒过三巡,有人提出质疑:"这故事太过荒诞,分明是市井小说!"话音未落,窗外突然狂风大作,桌上烛火全部熄灭。黑暗中,众人听见若有若无的女子歌声,唱的正是《洛神赋》中的词句。
当蜡烛重新点燃,陆子衡发现残卷上多了几行朱砂小字:"欲知后事,且问洛水畔卖炊饼的王二。"第二天,好奇的文人墨客们果然在洛水桥头找到了王二。这个满脸麻子的中年汉子,见到残卷立刻变了脸色,哆哆嗦嗦从灶台底下掏出个油纸包,里面竟是半块同样发霉的芙蓉糕!
"二十年前,有个白衣女子托我保管这玩意儿。"王二咽了咽唾沫,"她说等拿《洛水秘记》的人来,就把这个交给他。"众人打开芙蓉糕,里面藏着片泛黄的信笺,字迹模糊,但依稀能辨认出:"子建误信奸人,龟甲乃袁绍所藏邪物,速毁之!"
消息传开,曹叡再次坐不住了。他亲自率领侍卫前往洛水,却在河畔遇见了个疯疯癫癫的老道士。老道士见到曹叡,突然指着他哈哈大笑:"当年那龟甲里,藏着袁家诅咒曹氏的秘术!你以为甄宓真是病死的?哈哈哈哈......"话音未落,老道士突然七窍流血暴毙,手中还死死攥着半片龟甲残片。
曹叡回宫后大病一场,临终前命人将所有与《洛水秘记》相关的物件全部焚毁。但民间却流传着另一个版本:说甄宓确实被狐妖附身,而曹植为救心上人,日夜钻研龟甲上的符文,最终在洛水河畔与狐妖大战三百回合,用《洛神赋》的文气将其镇住。至于那半块芙蓉糕,据说至今仍在洛阳城的某个角落流转,每当月圆之夜,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气。
时光流转,千年后的洛阳博物馆里,工作人员在整理古籍时,偶然发现一本明代笔记。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半片翡翠镯子残片,旁边用蝇头小楷写着:"坊间传言,甄宓与子建确有私情。然吾观《洛水秘记》残卷,二人不过是共历奇险的好友。至于那神秘龟甲,或为古人冶炼青铜器时所用模具,被好事者附会成妖物......"
笔记最后一页,还画着个滑稽的简笔画:头戴高冠的曹植,正举着块芙蓉糕追赶一只九尾狐,而甄宓站在一旁笑得首不起腰。画角题字:"信史不如野史趣,后人莫作正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