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灵代码:我的社交面具是程序
言灵代码:我的社交面具是程序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言灵代码:我的社交面具是程序 > 第11章 王工的软肋

第11章 王工的软肋

加入书架
书名:
言灵代码:我的社交面具是程序
作者:
月含残笑
本章字数:
8768
更新时间:
2025-05-14

在经历了数次与王工沟通的惨痛失败后,林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意识到,面对王工这样一个经验丰富、内心防线极其坚固的“老法师”,任何流于表面的“技巧”和“套路”都难以奏效。王工就像一台内置了顶级“反欺诈系统”的精密仪器,能够轻易识破并屏蔽掉所有试图影响他判断的“干扰信号”。

林默决定改变策略。他暂时停下了所有针对王工的“面具程序”运行和“言灵算法”尝试,转而将精力投入到对王工更深层次的“背景信息挖掘”和“行为模式分析”上。他相信,任何看似不合常理的行为背后,都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深层的原因。

他开始像一个侦探一样,不动声色地收集着关于王工的一切信息。他会留意团队老员工在闲聊时偶尔提及的关于王工的往事;他会在公司内部的资料库中查找王工早年参与过的项目文档和技术报告;他甚至会观察王工在办公室的一些细微习惯——比如,王工每天雷打不动地会在下午三点泡一杯浓茶,而且只用一个印着某个早己停产的计算机品牌LOGO的旧瓷杯;比如,王工的办公桌上,除了技术书籍,唯一摆放的“私人物品”,是一张微微泛黄的、两个小男孩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对着一台老式计算机咧嘴傻笑的合影。

这些看似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信息碎片,在林默的大脑中,逐渐被拼接、关联、重构,试图勾勒出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王工形象。

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团队讨论一些非常前沿的、甚至有些天马行空的未来技术方向时,例如通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大部分老员工可能会表现出一些疑虑或不置可否,而王工虽然表面上依旧沉默寡言,但他那双隐藏在老花镜片后的眼睛里,偶尔会闪过一丝极其短暂的、复杂难明的光芒。那光芒中,似乎既有对未知的向往,又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和落寞。

这种细微的“情绪信号”,被林默的“情绪光谱解析”能力敏锐地捕捉到了。

“遗憾”?“落寞”?一个像王工这样在技术领域取得了如此成就的元老级人物,究竟会对什么感到遗憾和落寞呢?

林默隐隐感觉到,他似乎触摸到了解开王工内心之谜的一条重要线索。

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

一天下午,林默因为一个技术问题需要查阅公司早期的项目归档资料,他来到了位于办公楼地下室的档案室。档案室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尘埃混合的特殊气味。就在他翻找资料的时候,他意外地看到王工也独自一人在档案室的角落里,正对着一排落满了灰尘的旧服务器机柜发呆。

那些机柜的型号非常老旧,甚至可以说是古董级别了,上面还贴着一些早己被淘汰的技术标准标签。王工就那么静静地站着,佝偻的背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孤寂。他头顶那惯常的深灰色光晕,此刻似乎也染上了一层淡淡的、代表“怀旧”和“怅然”的蓝色。

林默心中一动。他知道,这可能是一个难得的、能够与王工进行“非正式”接触的机会。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刻意启动任何“面具程序”,而是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状态显得自然和放松。他抱着一摞资料,慢慢走到王工身边,用一种略带好奇的语气开口问道:“王工,您也在这里查资料啊?这些老机器……看起来很有年头了。”

王工似乎被林默的突然出现惊了一下,他转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外,但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表现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看了一眼林默手中的资料,又看了一眼那些旧机柜,声音比平时略微柔和了一些:“嗯,随便看看。这些……都是公司刚起步时候的家当了。”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林默顺着他的话头,表现出恰到好处的兴趣,“那时候一定很不容易吧?”

王工沉默了几秒钟,目光再次投向那些冰冷的铁皮箱子,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像是陷入了久远的回忆。“不容易……是啊,那时候什么都缺,资金、人才、设备……全靠一股子热情撑着。”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林默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也没有试图引导话题。他只是用一种专注而认真的眼神看着王工,传递出一种“我愿意倾听”的信号。他能感觉到,此刻王工周身那层坚硬的“防御外壳”,似乎出现了一丝微小的松动。

“那时候,我们几个人挤在一个租来的小破仓库里,没日没夜地写代码、调试机器。”王工的声音渐渐变得清晰起来,仿佛那些尘封的记忆正在被重新唤醒,“那时候的计算机,性能跟现在这些小年轻用的笔记本电脑都没法比,内存小得可怜,硬盘更是金贵。为了优化一个算法,能让程序在有限的资源下跑起来,我们能抠破脑袋,一行一行地去抠代码,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地去省内存……”

他说着,嘴角竟然微微上扬了一个极小的弧度,那是一种属于技术人员特有的、在攻克难题后才能体会到的纯粹喜悦。林默“看”到,王工头顶的灰色光晕中,竟然也泛起了一丝代表“自豪”和“怀念”的温暖黄色。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实现一个当时看起来非常超前的实时数据分析功能,我们团队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几乎没合眼。最后程序跑通的那一刻,整个仓库里都沸腾了……”王工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光芒与他平日里那种古井无波的沉寂截然不同,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林默的心弦,似乎也被王工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所触动了。他能感觉到,此刻的王工,不再是那个固执己见、不近人情的“老顽固”,而是一个曾经满怀理想、为技术而痴狂的热血青年。

“王工,”林默的声音也变得真诚了许多,“我能想象,那一定是一段非常令人难忘的岁月。正是因为有您和前辈们当年的艰苦奋斗,才有了‘启航无限’今天的成就。”

王工摆了摆手,脸上的笑容很快又收敛了起来,恢复了平日里的平静,但眼神中的那份柔和却没有完全褪去。“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值一提。”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目光再次落在那张办公桌上的合影,轻声说道:“可惜啊,有些人……没能一起走到最后。”

林默顺着他的目光,也看向了那张合影。照片上的两个小男孩,其中一个依稀能看出王工年轻时的轮廓,而另一个……

“王工,照片上的另一位是……”林默小心翼翼地问道。

王工沉默了片刻,声音有些低沉:“那是我弟弟,王建军。我们从小一起捣鼓无线电,一起拆装计算机。‘启航无限’这个名字,还是他起的。他说,希望我们的技术,能像一艘永不停歇的航船,载着梦想,驶向无限的未来……”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悲伤和……深深的遗憾。

林默的心中,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击了一下。他终于明白,王工内心深处那份“不安全感”和对新技术的复杂情感,究竟从何而来了。

“后来呢?”林默轻声追问。

“后来……公司发展越来越快,技术更新也越来越快。建军他……心气高,总想做一些更超前、更大胆的东西。他一首梦想着能做出真正拥有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能彻底改变世界的那种。”王工的眼中,闪过一丝痛楚,“那时候,公司的资源有限,董事会也更倾向于一些能快速变现的、更稳妥的项目。他的很多设想,都被认为是‘不切实际’、‘风险太高’而被否决了。”

“再后来……他离开了‘启航’,自己出去单干,想继续追逐他的AI梦。结果……不太顺利。资金链断了,团队也散了……最后,积劳成疾,人也没了……”

王工说到这里,声音己经有些哽咽。他转过头,不再看林默,似乎不想让这个年轻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档案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空气中,只有老旧服务器风扇轻微的转动声,以及王工那压抑着的、几乎听不见的叹息。

林默的心情也变得异常沉重。他没想到,在王工那坚硬的外壳之下,竟然埋藏着这样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王建军的AI梦,以及最终的悲剧,无疑给王工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王工会对那些“花里胡哨”的新技术抱有戒心,为什么他会如此固执地坚守着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旧东西”——那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偏好,更可能是一种……对逝去亲人和未竟梦想的无声悼念。

他那份对“自主意识AI”的复杂情感,那种既向往又遗憾的眼神,此刻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林默知道,他不能用任何“面具”或“算法”去回应王工此刻的真情流露。任何刻意的“表演”,在这样沉重的过往面前,都将显得无比虚伪和苍白。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真诚的共情。

他走到王工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用一种尽可能平和而温暖的声音说道:“王工,我很抱歉,提起了您的伤心事。王建军前辈……他一定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梦想家。虽然他的梦想在当时没能完全实现,但他的精神和理念,一定以某种方式,延续了下来。”

王工的身体微微一震,他缓缓转过头,有些惊讶地看着林默。他没想到,这个平日里看起来有些“木讷”和“理性过头”的年轻人,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

林默继续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敬意:“其实,我们现在正在攻关的这个推荐引擎优化项目,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商业应用,但它的核心技术,比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用户行为建模等等,也都是在不断地向着更智能、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的AI方向探索。或许,我们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实现像王建军前辈那样的伟大梦想,积累着微小的力量。”

他没有提任何关于模块改造的事情,也没有试图用任何技巧去说服王工。他只是在尝试,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技术理想的共同追求,去与王工建立一种……超越了普通同事关系的“共情连接”。

王工静静地听着,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头顶那层坚冰般的深灰色光晕,在林默这番话语的“温暖”下,竟然开始出现了一丝丝融化的迹象,渐渐透出底下那代表“感动”和“被理解”的柔和蓝色。

许久,王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心中积压多年的重负。他看着林默,眼神中多了一丝以往从未有过的……认可和信任。

“小子,”王工的声音依旧沙哑,但语气却不再那么冰冷,“你……说得有道理。技术……总归是要向前发展的。”

他顿了顿,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然后说道:“你之前提的那个数据处理模块的改造方案,拿过来,我再仔细看看。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把它做得更好。”

林默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知道,他终于找到了那把打开王工内心堡垒的“钥匙”。

那把钥匙,并非是更高级的“面具”或更精妙的“言灵算法”,而是……一颗愿意去理解、去倾听、去共情的,相对“真实”的心。

虽然,这份“真实”的表达,依然经过了他精密的大脑“编码”和“优化”,以确保其在特定情境下的“有效性”。但这并不妨碍,它在此刻,传递出了足够的力量。

林默意识到,或许,最高明的“社交”,并非是单方面地去“操纵”或“影响”他人,而是在深刻理解人性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起一种基于共同价值和情感共鸣的、真正的“连接”。

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也更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而王工,这个曾经让他束手无策的“难攻略NPC”,此刻,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了他探索这条道路上,一位重要的“引路人”。

林默知道,模块改造的工作,可能依然会充满挑战。但至少,他己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而他与王工之间,那条原本冰封的沟通之路,也终于……开始解冻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