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巾军在李明的训练下,战斗力逐步提升,众人都沉浸在积极备战的氛围中。然而,新的危机却如阴霾般悄然降临——粮草储备再度告急。
一日午后,负责粮草的军官匆匆忙忙地找到李明,满脸焦虑,连行礼都显得急促:“李公子,大事不好了!咱们的粮草储备,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撑不过半月了。”李明听闻,手中正翻阅的兵书“啪”地一声合上,脸上血色瞬间褪去。他呆立原地,脑海中如乱麻般思绪翻涌,满心都是懊悔。
这些日子,他一心扑在提升士兵战斗力上,引入大量现代高强度体能训练,却忽略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些士兵大多本是流民,因饥荒才加入起义军,身体底子本就差。如此大的训练量,使得士兵们饭量剧增,而他却没及时察觉到粮草消耗的异常。如今粮草告急,这无疑是他的疏忽所致。
他深知,粮草乃行军打仗的根基,没了粮草,军队便如无本之木。李明步履沉重地随军官来到粮草储备处。看着那原本堆积如山,如今却所剩不多的粮草,他眉头紧锁,内心如被重锤猛击。自责与焦虑交织,让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随后陷入沉思。
回到营帐,李明迅速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营帐内气氛凝重,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却始终找不到一个万全之策。一位将领说道:“要不咱们再去周边村落征集些粮草?”但立刻有人反驳:“周边村落能收的粮草之前都收得差不多了,再去征集,怕是会引起村民不满,动摇民心啊。”
李明揉了揉太阳穴,缓缓说道:“如今周边村落粮草匮乏,强行征集绝非良策。我们需另辟蹊径。我记得离此地百里之外,有一处朝廷的粮草转运站。若能将其拿下,定能解我们燃眉之急。”
众人听闻,先是一愣,随后有人面露难色:“李公子,那可是朝廷的转运站,必定重兵把守,我们贸然前去,恐怕难以成功,反而损兵折将啊。”
李明眼神瞬间锐利如鹰,狠厉地扫视众人,一字一顿道:“我知晓其中风险,但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那转运站虽有重兵,但据我所知,他们每隔五日会有一次换防,换防之时,防御必定有所松懈。我们挑选军中精锐,组成突袭小队,趁换防间隙,乔装潜入,一举拿下转运站。若有退缩者,军法处置!” 众人被李明的气势所震慑,感受到他破釜沉舟的决心,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李明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突袭行动。他从各营挑选出数百名身强体壮、反应敏捷的士兵,组成突袭小队。这些士兵经过李明之前的体能训练,身体素质远超常人,且对他极为信服。
李明亲自对突袭小队进行战前动员,他目光如炬,声音冰冷而坚定:“兄弟们,此次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粮草关乎我们起义军的生死存亡,关乎天下百姓能否迎来太平。只许胜不许败!若有人临阵脱逃,我定斩不饶!”士兵们被他的气势感染,齐声高呼:“愿听李公子指挥,万死不辞!”
在行动前的几日,李明安排探子密切关注朝廷粮草转运站的动向,详细掌握了他们换防的时间、兵力部署等情报。
终于,行动的日子来临。夜幕笼罩大地,突袭小队在李明的带领下,身着百姓服饰,悄悄向朝廷粮草转运站进发。一路上,众人小心翼翼,避开朝廷的巡逻队。
当接近转运站时,恰好赶上换防之时。转运站内,新旧两队士兵正进行交接,略显混乱。李明抓住时机,一挥手,带领突袭小队迅速冲向转运站。他们如鬼魅般潜入,解决掉外围的守卫后,迅速向内推进。
然而,就在他们快要接近粮草堆放处时,一名士兵不小心碰倒了一个水桶,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响惊动了站内的守军,顿时,喊杀声西起,守军纷纷拿起武器,向突袭小队扑来。
李明脸色一沉,大喊一声:“兄弟们,不要慌乱,按计划行事!挡我者,杀无赦!” 说罢,他率先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剑剑首逼要害,每一剑都带着毫不留情的狠劲,瞬间便有几名守军倒下。在他的带领下,突袭小队迅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负责抵挡前来围攻的守军,一组则在李明的带领下,全力冲向粮草堆放处。
一时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突袭小队的士兵们在李明狠辣战斗风格的感染下,个个奋勇杀敌,抱着必死的决心与守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不再有丝毫犹豫,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狠劲。
李明挥舞长剑,左突右刺,鲜血溅满了他的衣衫,眼神却愈发狠厉。有一名守军试图从背后偷袭他,李明察觉后,猛地转身,一剑刺穿对方咽喉,顺势一脚将尸体踢开,继续向前冲。
在他的带领下,突袭小队成功突破守军的防线,来到粮草堆放处。李明下令士兵们迅速点燃火把,将粮草装上事先准备好的马车。
待粮草装车完毕,李明带领突袭小队,边战边退,成功杀出一条血路,带着粮草安全撤离。
当满载粮草的车队回到营地时,营中顿时响起欢呼声。士兵们纷纷围上来,看着这来之不易的粮草,眼中满是喜悦与感激。
张角得知消息后,也赶到营地迎接李明等人。他拍着李明的肩膀,欣慰地说道:“子明,你又立了大功啊!此次若不是你想出此计,又这般勇猛果决,我们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李明擦了擦脸上溅满的鲜血,说道:“师父过奖了,这都是兄弟们的功劳。只是,此次虽然解决了眼前的粮草危机,但我们仍需长远打算,寻找稳定的粮草供应途径,以免再陷入如此困境。”
张角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子明。待此事过后,我们再从长计议。”
经过此次事件,黄巾军不仅成功化解了粮草危机,更让士兵们的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而李明,也在这场危机中,再次展现出了他的智慧与狠辣,成为起义军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