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全球暗网节点同时跳出一则加密讯息。当林夏在国安局特别行动组的指挥中心打开文件时,全息投影突然扭曲成暗红色漩涡,一枚布满星图的青铜残片悬浮在中央。残片表面凹凸不平,暗紫色锈迹下隐约透出金属冷光,而那些交织的星纹在紫外线模拟光束下,竟与玉简上的星际坐标产生共振。
"这不可能。"苏砚秋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量子计算机在她膝头疯狂运算,"光谱分析显示,残片含有的铱元素浓度是普通青铜器的三千倍,而且..."她的声音突然卡顿,屏幕上跳出一串陌生的元素符号,"检测到七种地球上不存在的同位素,其半衰期计算结果指向..."
"天龙座。"林夏盯着残片边缘的微型刻痕,墨家手札中关于"天外玄铁"的记载在脑海中翻涌。她伸手触碰投影,指尖穿过冰冷的数据流,那些星纹突然化作流动的光点,在空中重组出完整的星际航线图——终点赫然是距离地球230光年的M37星团。
西十八小时后,敦煌研究院紧急公开了新出土的汉代帛书。泛黄的绢布上,用朱砂绘制的星图与暗网残片如出一辙,旁边的隶书小字记载:"始皇二十六年,有星坠于陇西,其色如墨,触之灼手。李斯奏请铸为九鼎,以镇九州龙脉。"更惊人的是,NASA尘封的阿波罗17号月球岩石检测报告被匿名曝光,编号LRL-13734样本中,竟检测出与残片相同的未知元素。
"月球岩石里怎么会有天龙座的物质?"地质学家抓着报告的手指关节发白,"除非..."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苏砚秋此时正在全息沙盘上模拟陨石轨迹。三条发光的虚线从不同星系射向太阳系,交汇点正是地球的大气层——而其中一条轨迹,与暗网残片上的星图完全吻合。
东京大学的粒子加速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惊恐地发现,当用残片模拟数据轰击质子时,产生的夸克喷注呈现出违反现有物理法则的螺旋形态。"这不是物质,"首席物理学家盯着监测屏喃喃自语,"是某种携带信息的能量载体。"他调出古气候学数据,公元前211年的极地冰芯样本中,确实检测到异常的辐射峰值。
暗网论坛此时炸开了锅。自称"青铜器修复师"的用户上传了三十组秦代兵器的显微照片,剑刃夹层中隐藏的纳米级纹路,与现代半导体的蚀刻工艺如出一辙。更有考古爱好者实地勘测长城,在嘉峪关的地基深处,发现了与残片材质相同的黑色石块,其表面的磨损痕迹显示,曾被某种高频震动装置加工过。
林夏带着墨家手札重返咸阳宫遗址。当她将吊坠贴近地面的裂缝时,地底突然传来齿轮转动的轰鸣。三块尘封千年的地砖缓缓升起,露出下面的青铜密室。密室墙壁上镶嵌着十二块黑色石板,每块都刻着不同的星象图,而中央的凹槽,恰好能嵌入暗网残片的轮廓。
"这些陨石不是自然坠落。"秦始皇的虚影突然在密室中显现,他的金色瞳孔扫过石板,"三百年前,朕截获玄黄文明的探测器,发现他们用陨石标记猎物星球。"他抬手投射出全息影像:星际空间中,无数发光陨石如蒲公英般飘散,每个陨石内部都封装着基因改造程序,"若被陨石击中的星球发展出智慧生命,便启动收割程序。"
苏砚秋的量子计算机突然自动接入画面,全球天文台的实时数据疯狂刷新。在猎户座方向,一颗编号2025 TU7的小行星正改变轨道,其表面的光谱特征与暗网残片完全一致。更可怕的是,这颗小行星的预计撞击点,正是南极洲冰层下的虫洞入口。
"秦始皇当年建造星门,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反击。"林夏抚摸着石板上的星图,吊坠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墨家手札自动翻开,空白页上浮现出血色篆文:玄铁降世,文明试炼。若星门未启,当毁其器。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秦朝覆灭后,所有关于陨石的记载都被刻意抹去。
此时,暗网再次传来新消息。"墨者遗脉"发布了一段1974年兵马俑发掘现场的未公开录像。画面中,一位考古队员在清理陶俑时,从其腹腔中取出一块黑色晶体,晶体表面的纹路与暗网残片如出一辙。而当镜头扫过队员的工牌时,林夏瞳孔骤缩——那人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墨家手札的守护者名单上。
全球顶尖的材料学家紧急组成联合实验室,对残片进行深度检测。当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到一亿倍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金属晶格中竟镶嵌着微型的量子存储器,里面封存的二进制代码,翻译过来是一段跨越千年的警告:勿信星辰馈赠,那是文明的绞索。
而在M37星团方向,人类观测史上最诡异的天文现象正在发生。一颗本应稳定的红巨星突然加速膨胀,其爆发的能量波中,检测到与暗网残片相同的量子纠缠信号。天文学家们惊恐地发现,这个信号的频率,与地球所有卫星的通讯频段形成了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