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圜丘坛上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祖显灵”,如同一场剧烈的地震,余波在整个京城官场乃至市井之间持续扩散,久久未能平息。
祭天大典之后的数日,京城的天空似乎都比往日要清朗几分,少了些许往日的阴霾与压抑。坊间茶楼酒肆,说书先生们早己将那日天坛之上“紫气东来三千里,太祖降世斥奸臣”的“神迹”编排成了绘声绘色的段子,引得听客们阵阵惊呼与赞叹,间或夹杂着对当今圣上“身负天命”的窃窃私语。
与之相对的,则是朝堂之上那微妙而诡异的气氛。
每日的早朝,依旧是文武百官列班而立,山呼万岁。但夏炎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曾经投向龙椅的、或轻蔑、或敷衍、或带着怜悯的目光,如今都收敛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敬畏,一种带着探究与揣测的复杂情绪。
官员们在奏对之时,语气也比以往恭敬了不少,不再像从前那般随意,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对,触怒了这位“能与太祖沟通”的小皇帝,招来什么“天谴”。整个朝堂的氛围,少了几分往日的剑拔弩张,多了一种如履薄冰般的平静。
当然,这平静只是表象。
那位在祭天大典上吃了大亏的太傅严嵩岳,自那日狼狈不堪地被“太祖”当众斥责之后,便立刻称病在家,一连数日都未曾踏足朝堂一步。对外宣称是“惊惧交加,偶感风寒”,需要静养。
但夏炎岂会相信这只老狐狸真的会如此轻易就范?
通过贴身太监赵德安插在宫中各处的眼线(大多是些不受重视、渴望攀附的小太监小宫女,用些许银钱或口头承诺便能收买),夏炎得知,太傅府邸这几日可谓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那些严党的骨干成员,几乎每日都会乔装打扮,秘密进出太傅府,显然是在商议对策,绝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
对此,夏炎心中了然。
他并不急于立刻对严嵩岳采取什么行动,毕竟那老家伙在朝中经营数十年,党羽遍布,根基深厚,不是一次“神迹”就能彻底扳倒的。眼下最重要的,是巩固“太祖显灵”带来的成果,并将这种虚无缥缈的“威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
在朝堂之上,夏炎也刻意改变了自己的“人设”。
他不再像原主那般唯唯诺诺,沉默寡言,而是开始就一些无关痛痒的政务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的言辞并不激烈,也无惊世骇俗之论,但总能在关键之处,恰到好处地引用几句“太祖圣训”或“太祖当年创业之艰辛”,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些“圣训”,自然都是他自己结合后世经验和当前处境“编造”出来的,但听在那些对太祖怀有敬畏之心的官员耳中,却也觉得颇有道理,甚至暗暗称奇,觉得这位小皇帝似乎真的“开窍”了。
夏炎也在暗中观察着百官的反应。他发现,大部分官员对于“太祖显灵”之事,虽然表面上不敢质疑,但眼神深处依旧带着几分将信将疑。
只有少数几位年事己高、深受皇恩的老臣,在听到他提及“太祖”时,会流露出真切的激动与缅怀。而那些严党的死忠,则大多是低头不语,或目光闪烁,显然是口服心不服。
这让夏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单凭一次“神迹”是远远不够的。
【系统提示:当前“历史事件:太祖显灵拨乱反正”所产生的“历史锚定力”正在缓慢衰减。预计七日后,其对官员群体产生的“信史度”将下降百分之十,对民间产生的“民心值”影响将下降百分之五。若无新的“历史事迹”或“信物”出现进行补充锚定,此衰减趋势将会持续。】
脑海中,系统冰冷的声音每日都会准时响起,如同悬在夏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断提醒着他时间的紧迫性。
“锚定力衰减……”夏炎着龙椅的扶手,眼神深邃。
他明白,人们对于“神迹”的敬畏,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的。如果他不能持续地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天命所归”,证明“太祖的庇佑”真实不虚,那么这次祭天大典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有利局面,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严嵩岳那只老狐狸,也一定会趁机反扑。
必须尽快行动!
夏炎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十数名在“太祖显灵”时,伴随太祖虚影一同出现的“玄甲禁卫”的模糊身影。
那是太祖起兵时的嫡系精锐,代表着赫赫武功与无上忠诚。
虽然当时只是虚影,但其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威慑,丝毫不亚于太祖本人。
“玄甲禁卫……”夏炎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或许就是他眼下最好的突破口!
如果能将这支只存在于“传说”和“虚影”中的军队,赋予其合理的“历史传承”,并逐步将其转化为一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绝对忠诚的武装力量,那么他在这深宫之中,才算是真正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同燎原的星火般,再也无法遏制。
夏炎的心中,己经开始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玄甲秘史”的蓝图。
他要让这支“幽灵军队”,成为悬在所有宵小头顶的利剑,成为他夏炎,掌控这个王朝命运的……第一枚关键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