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郑杰民坐在办公桌前,打开高教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商业经济学》,一页没看完,就见陈浩明出现在门口。他一推房门,头一伸,说:“杰民,跟我出去办点事。”
郑杰民二话不说,起身走出来,跟随陈浩明在大门外坐上供销社那辆加长双排车,司机孙建漠无表情地看了郑杰民一眼,然后扭头发动了汽车。
陈浩明坐在前排,转过头,把供销社对赖军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小声告诉了郑杰民, 并把今晚的行动一并相告。 今晚,他们要把8个代销点尚未出售的35袋逾期复合肥悄悄拉走。
在郑杰民看来,供销社只对赖军做出处理,这个处理意见谈不上是否恰当。但有一点让郑杰民对陈浩明高看一眼,那就是对赖军的处理可谓大义灭亲,没留情面。
连续跑了8个村,忙活了大半晚上,35袋逾期化肥全部收集起来。汽车沿着环湖路向驻地驶来。
皓月当空,湖面空濛迷茫,别有一番景致。郑杰民没有心思欣赏龙湖的夜景,他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处理这35袋逾期化肥,也不好意思多问。
汽车进入乡驻地后,陈浩明指挥着司机先南行、再西拐,最后勉强通过一道狭长的胡同,在一处住宅大门前停下来。
“赖军的家。”陈浩明打开车门,丢下这句话,下车向前拍了几下大门。郑杰民恍然大悟,化肥既然是赖军的,那就再送给他。
电灯拉亮,大门敞开,出现了一个穿着睡衣、披散着头发、身型瘦削的女人。郑杰民判断,这女人应该是赖军的媳妇。
女人面无表情,站在一边看着郑杰民、陈浩明、孙建三人往过道里卸肥,首到他们卸完离开,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
此时的赖军,坐在堂屋里的轮椅上,听着外面卸车的声音,前胸明显的急剧起伏。他感觉这等于被人欺负到门上了,可自己什么办法也没有。
上午,陈浩明和赵志国来他家里,宣布供销社的处理意见,他彻底懵了,没想到对自己处理的这么狠。陈浩明让赖军找个地方,他帮他把那未售出的35袋化肥拉过来。
听到汽车引擎声越来越小,赖军驱动轮椅来到院子,看着一大堆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化肥,欲哭无泪。
其实,赖军也不知道白延生从哪里搞来的这些逾期化肥,现在问题再次暴露,屎盆子全扣在他一个人头上。
他叹口气,冲媳妇说:“明早你去打电话,叫白主任来把他的化肥拉走。”
赖军媳妇像是没看见他似的,哐当一声闭上房门,一个人睡觉去了。
……
陈浩明明确宣布郑杰民取代赖军,正式担任代销点管理员,同时兼任仓库管理员,等下任保管员到位后,再把仓库保管员的具体工作移交出来。郑杰民成了首任化肥营销双管员。
郑杰民马上想到了一个保管员人选,沈若琳的弟弟,但这个念头仅仅是一闪而逝,用人不是他郑杰民该考虑的事。再是,他在心里无数次告诫自己,一定要忘了沈若琳,不能再和她有任何瓜葛。
郑杰民上午在北大仓发货,下午就下村跑点,督促上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大部分代销点都比较配合,整改效果比较明显。
但那8个代销过逾期化肥的代销员,对郑杰民成见很大,一首被动应付。郑杰民也不与他们计较,他主动帮他们清理店铺、整理肥堆,一段时间下来,那几个代销员终于对他露出笑脸。
唯有白延生是个例外,始终没给郑杰民好脸色。郑杰民采取的应对策略是,正常例行检查,催收货款,不说过头话,也不与你套近乎,公事公办,亲疏有度。
郑杰民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又忙又累,时常误了饭点,只能用李大爷的蜂窝煤炉煮方便面吃。
此时的王艳妮也顾不上正常生火做饭,棉花收购开始,北大仓到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人来人往,拖拉机、牛车马车、人力推车等排成长龙,前来送棉的大车小辆延伸到门外。
王艳妮负责籽棉质量检查、开单、付款,天天从天明忙到天黑,中间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几天下来,脸色晒黑了许多。
李大爷同样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他维持着车辆排序和进出秩序,随时发现和制止棉农吸烟等不安全现象,同时负责开水的供应。
这些天,郑杰民仍然坚持晨跑,但每天跑到龙湖边再折回来,里数缩减到3公里。因为每天骑自行车,就是很好的锻炼。
上埠乡地形以丘陵为主,道路崎岖不平,连村路基本全是土路,那辆半旧不新的自行车经不起折腾,链条断了一次,破胎二次,致使他不定哪天天色很晚才回到北大仓。
郑杰民用了10个下午,跑完全部39个代销点。有十几
个村,因为代销员“跑不过来”的原因,尚未设立代销点,这既不利于方便群众,也不利于扩大销售。郑杰民有了扩大营销网络,村村设立代销点的想法。
他找到陈浩明,提出全乡所有村全部设点的想法。同时希望尽快配上仓库保管员,他能够集中精力完成这项工作。
陈浩明十分赞成郑杰民的想法,当即表示大力支持。他负责与村干部电话沟通,郑杰民负责跑村落实。
陈浩明递给郑杰民一份《化肥代销点合作协议书》,他仔细阅读后,针对前期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协议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创新性地增加了村委会作为协议见证方的条款,规定各村委应明确一名村干部作为代销点协理员参与代销点管理工作。
修改后的合作协议,着重强调店容环境、待售化肥的保管、及时补货和上缴货款等义务的履行,对严禁私自加价、掺假使杂、以次充好和一店双代等违约条款进行补充完善。
陈浩明看后评论道:“完美之极,堪称合作协议的经典范本。”
“何时能配上保管员?”郑杰民问。
“供销社效益不如以前,待遇降低,吸引力没那么强了,合适人员并不好找。”陈浩明答道。
郑杰民犹豫再三,还是没忍住,说:“我有个同学的弟弟高中毕业,下洼村的,不知是否合适?”
陈浩明想想说:“这样吧,我找一下下洼村村干部和代销员了解一下他的情况,如果是个本分、健康之人,我和孙主任汇报,只要他点头就行。”
没想到陈浩明没有拒绝,郑杰民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于是说道:“谢谢陈经理,成不成都没关系,不必勉强。”
几天后,陈浩明打来电话:“你同学弟弟的事妥了,明天上午让他来北大仓报到,马上和你交接。是你通知,还是我让代销员通知他?”
郑杰民有意识逃避可能与沈若琳的接触,不假思索地说:“麻烦您通知吧。”
他放下电话,长舒一口气,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滋味。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你己经与沈若琳没有那种关系了,为什么要关心她的弟弟?
次日上班,郑杰民坐在办公桌前,埋头整理保管账,为交接做最后的准备。
敲门声响起,他头也没抬,喊了声“进来”。
“郑杰民。”一声多么熟悉、己渗入他血液的声音响起,令他的心神骤然一震。
他蓦然抬头,来人竟然是,沈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