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之我有鉴鬼录
半路出家之我有鉴鬼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半路出家之我有鉴鬼录 > 第2章 阴鸷承嗣 1

第2章 阴鸷承嗣 1

加入书架
书名:
半路出家之我有鉴鬼录
作者:
茶派出游
本章字数:
3312
更新时间:
2025-05-19

我叫凌易,24岁,双非本科飞行器动力专业毕业,系花,本专业就我一个女生,妥妥的万绿丛中一点红,本计划靠着父亲战友的关系,去机场做个飞机“拜拜员”。

谁能想到,命运的急转弯来得比美团骑手接单还草率,过程却是唐僧的取经之路,也许成长就是一部西游记,刚踏上社会的你就是唐僧,你有他的婆妈,有他的不识好歹,有他的妇人之仁,有他的慈悲为怀,有他的坚持原则,有他的一往无前,慢慢的你发现你该要有孙悟空的果决和十八般武艺,还要有他那样的人脉,工作两三年后你又发现,自己得做猪八戒,圆滑,适当的懒散,人情世故要样样来,要学会溜须拍马,要学会明哲保身,把工作做到领导的眼睛跟前,让他们知道你对工作的全身心付出。到后来你就会发现其实做一个沙和尚最好,只要跟对人,只要会说: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就这样躺赢的人生。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总结只有一句话:时也,命也。命这个东西,真的是玄之又玄啊!

我们村子不大,地理位置蛮好的,进城10分钟,国道近,交通西通八达,地铁离比起其他村落算是近的,在永兴的城乡结合部,古海塘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后面是长山,背山面水,水还是活水,风水好。全村不过83户人家,没有一个外姓,最主要的是家家户户都与玄术沾亲带故。外村人经常说: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就养了一群家“假道士”。

是啊,一群“假道士”,时代的高速运转,人们在生存压力的重轭下疲于奔命,步履匆匆地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间。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矣,生老病死的人生大事都被压缩成生活里仓促潦草的注脚。不知从何时起,承载着生命哲思与传统关怀的道教文化,也在这种快节奏的生存模式中逐渐被边缘化,那些曾抚慰过先民心灵、指引过生命方向的智慧,正悄然退出人们的生活。我们村最多的业务也就做做白事道场,去给去世的人点点树灯,唱唱解结节。我爷爷常说:人忙,鬼也忙赚钱,子孙都不上坟、不烧纸了,做鬼祖宗不也要打工赚钱,死了和活着的社会一样。

扯远了,正形,接回来。。。。

万事万物皆有起落,目前对于我们村的族人来说,温饱大于传承,于是祠堂功德碑旁就多了一个电子显示屏作为公告牌,告示牌写得明白:「本村道士从业率98%,抓鬼请拨12345转捉鬼专线」,檐角的监控探头红光闪烁,功德值统计屏实时滚动着「凌家本月超度指标完成37%,暂居行业第48名」。在这儿,桃木剑比锄头更常见,罗盘的指针比时钟走得还准,连村口小卖部都兼营黄纸符咒批发和白事需要的物品。

三个月前,村里德高望重的三太婆毫无征兆的突然病重,被紧急送往医院。我坐着小叔公的电瓶车到医院急症抢救室,隔着抢救室的玻璃,望着躺在病床上的三太婆,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幼时,我常坐在三太婆的膝头,看她用朱砂笔在黄纸上画符。她握着我的小手,一笔一划地教我写字,嘴里念叨着:“阿易,这是‘镇’字,镇压邪祟,护佑平安。”她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带着岁月沉淀的韵味。那些写满符文的古籍,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她会耐心地给我讲解每一个符号的含义,每一句口诀的妙处。

夏日的午后,蝉鸣声声,三太婆会带我到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她摇着蒲扇,教我背诵阴阳术数的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我跟着她念,起初总是磕磕绊绊,她却从不着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首到我熟练掌握。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我们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她的银发在阳光下闪烁,宛如一位守护着古老秘密的智者。

冬日的夜晚,寒风呼啸,我依偎在三太婆身旁。她会点燃一盏油灯,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屋内的角落。她翻开那本神秘的《鉴鬼录》,给我讲述那些关于鬼怪的故事,同时传授我应对之法。“遇到怨灵,莫要惊慌,心中默念净心神咒,便可保平安。”她一边说,一边演示着各种手印,我瞪大了眼睛,好奇又认真地模仿着。

这些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如今,三太婆躺在冰冷的病床上,生死未卜。而我却什么也做不了。

度秒如年的两个小时,经过医生的急救,三太婆缓了过来,医生出来,在我们殷切的目光里,却是摇摇头只有简单的一句:"你们进去见最后一面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