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
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生了更加由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显著变化。
东北战场,国民党卫立煌集团总兵力55万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内,处境非常困难 。
东北我军己达70万人,加上地方部队,总兵力超过100万。
东北野战军在9月14日至11月5日秋季攻势后,将国民党军压缩在沈阳、锦州、西平、吉林、长春等大中城市内。
12月15 日,东北野战军利用河川结冰便于大部队行动的机会,以9个纵队的兵力,在广大地方武装配合下发动冬季攻势。
东北民主联军第8、第9纵队首先由沈阳地区出发,向锦州、义县等地区进击。
王子阳任第八纵队司令员。
闫信任第八纵队379团团长。
第8纵队于16日包围新立屯国民党49军26师。
各路主力冒零下30度严寒,以出其不意的奔袭行动,向沈阳以西、以北地区前进。
第8纵队自公主岭地区出发,在由拉法东运南下的第10 纵队第29师协同下,于15日晚包围法库国民党守军暂编第26师。
东北野战军突然包围法库后,国民党军急令新6军第22师由铁岭增援法库。
东北野战军第8、第7纵队主力迅速转向法库以南,从侧翼进击援敌。
闫信带领 379 团作为先头部队,率先遭遇了敌军。
他身先士卒,指挥着战士们奋勇作战。
敌人的火力异常凶猛,379 团陷入了困境。
在激烈的战斗中,闫信不幸中弹负伤,但他强忍着伤痛,继续指挥战斗。
“同志们,我们不能退缩!为了胜利,冲啊!”他高呼着,激励着身边的战友。
战士们受到了鼓舞,奋起反击,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
此时,后续部队及时赶到,加入了战斗。内外夹击之下,敌军逐渐败下阵来。
379 团成功击退了援敌,为主力部队的进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5日拂晓,2纵将国民党5军合围于公主屯地区。
第3纵队由东、由南,第2、第6纵队由西北、由北展开围攻击。
激战一夜,将国民党军压缩于公主屯西南的王道屯,温台、黄家山的狭小地区。
6日晨,第8第7纵队将新5军195师大部歼灭,第6纵队歼灭新5军军部和43师一部。
7日,继续围攻温台,将43师全部歼灭。
至此,共歼灭国民党军新5军军部和2个师,共计2万余人,生俘该军军长陈林达。
新5军被歼后,增援国民党军仓惶东退铁岭、沈阳一线。
吉林守军第60军逃向长春。
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8纵王子阳部围困长春。
8纵首长王子阳命379团驻守公主岭。
闫信带领 379 团抵达公主岭后,立即着手部署防御工事。
他深知公主岭的战略重要性,必须守住这道防线。
战士们在寒冷的天气中艰难地挖掘战壕,搭建掩体,准备迎接敌人的进攻。
不久,长春城里敌军开始突围,对379团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炮弹如雨般落下,爆炸声响彻整个阵地。
闫信沉着指挥,命令炮兵进行回击,同时组织步兵进行逆袭。
在激烈的交火中,双方都伤亡惨重。379 团的战士们毫不退缩,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夜幕降临,闫信决定趁着夜色发动一次奇袭。
他挑选了一支精锐小队,悄悄潜入敌阵,成功炸毁了敌人的火炮阵地。
这次奇袭给敌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也打乱了他们的进攻节奏。
379 团趁机加强了防守,巩固了阵地。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敌军不断发起进攻,但都被 379 团顽强地抵挡住了。
战士们用生命守护着公主岭,为解放长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月2日,蒋介石见东北局势严重,亲飞沈阳。
10月4日,东北野战军指挥所迁往锦州附近。
深陷重围逃跑绝望的长春守敌,在我军争取下,曾泽生首先率领第60军于17日起义;19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被迫率部投降,我军兵不血刃解放长春。至此,辽沈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