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芸:王者浴血
众生芸:王者浴血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七章:赋狂纸价高

第七章:赋狂纸价高

加入书架
书名:
众生芸:王者浴血
作者:
历史的搬运工
本章字数:
6226
更新时间:
2025-04-17

1.王献之:顶十八口大缸做戏

没有人可以阻挡,王献之对书法的热爱。

门口的十八口大缸,就足以证明他的坚强意志。

到了清朝,有一个茅十八的男人加入天地会。

凭着强烈的精神力量,走上了反清复明的道路。

当然,这是后话,但也足以说明十八口大缸的影响力。

王献之的老爸是王羲之,人送外号“书圣”。

永和九年,以组织兰亭雅集而为世人所称道。

他在席间所作《兰亭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毫无疑问,王献之继承了王羲之在书法上面的天赋。

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组建了自己的粉丝团。

每次举行笔会,都是全城轰动的大事。

不过说起王献之,最轰动的莫过于二婚那档子事。

王献之二婚的对象,是离婚的新安公主。

当时这两个人,情况都比较特殊。

一个是女人不能生,感情靠了岸。

一个是男人被流放,婚姻断了线。

在晋孝武帝的关照下,两个人走到一起。

新婚当日,全城烟花漫天,一片祥和气氛。

芙蓉帐里,虽称二对新人。

锦绣裳中,各出两般旧物。

从此,王献之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完)

2.张协:自娱自乐的潇洒哥

诗酒趁年华。

张协行事,求的是一份潇洒。

他的一生,做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做官,和文字打交道。

处理日常的公文,以汇报日常工作为主。

草拟各种文件,以督促落实为主。

每天,参加不同的会议和酒局。

每月,都要出差交流个一两天。

每年,都要拜一下孔老夫子,搞一点个人信仰。

另一件事是归隐,还是和文字打交道。

翻看前人的诗作,感受大气磅礴,或者水月风光。

迸发诗意和才华,在纸上行云流水。

每天,多写个两三首,赚个版权费。

每月,参加一次雅集,和阔别己久的诗友叙旧。

每年,都要给祖先磕头烧黄纸,告诉他们自己很好。

做官,还是归隐,对于张协来说差不多。

唯一的差别,就在于在什么地方舞文弄墨,消遣人生。

没有人可以阻挡,一个以爱好活着的人。

他的存在,通常是抛开了时间和空间维度,特殊的存在。

他们是特立独行,孤芳自赏的一族。

即便彼此不认识,但惺惺相惜,产生共鸣。(完)

3.顾恺之:画画的人生好舒适

画画,开始是顾恺之的兴趣。

只是他也没曾想过,自己的画会如此畅销。

让他不仅收获了名誉,更收获了金钱。

靠才艺吃饭的人,吃啥总是觉得特别香。

毕竟,给自己打工,那是一份事业。

给别人打工,那是一份职业。

事业心和职业心,差一个字,却差十万八千里。

画画,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哪怕窗外车轮滚滚,人声鼎沸,都不关己。

龙飞凤舞,全凭自己的兴致来主宰。

提笔泼墨,任由自己的喜好来决断。

天地间,唯我独尊,好不自在。

说起当官,顾恺之一颗心悬到嗓子眼。

处理鸡毛蒜皮的公务文案,还是简单的事情。

最麻烦的是吃喝玩乐,要看人家的脸色。

点头哈腰,阿谀奉承不说,最要命的是站队。

一旦队伍站错了,小则军棍五十,大则小命不保。

所以,顾恺之看透了官场的是是非非。

做过官,担任过某个职务,留个虚名就罢了。

画画,成了他的主业,那是他最爱的事业。

在顾恺之看来,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让自己活得舒服。(完)

4.华峤:混迹夜场的笔杆子

盛世修志,并不一定指国力强大。

而是说,是在国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修志书。

魏晋风流,门阀林立,文人学者比较多。

学者一多,笔杆子就多,饭局、酒局也特别多。

华峤,在晋惠帝时期,担任秘书监,是出了名的硬笔杆子。

他最主要的功劳,是写了九十七卷的《汉后书》。

虽然,这本书现在己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不过华峤的能力,还是不容置疑的。

华峤,出生在世代官宦之家。

优渥的经济条件,让华峤从小就接受正规的私塾教育。

后来,因为家族的关系,他傍上了司马昭。

被辟为掾属,补尚书郎,成为一枚“当红辣子鸡”。

华峤除了能写书,最厉害的是喝酒。

晋朝的书场,白天开席,各地能人上台说书。

台下的如有不对路,可上台与之文斗,俗称“擂台PK”。

一个叫陈寿的小子,曾保持连赢三十场的记录。

书场的夜场,有歌舞表演,邀请各坊的当红花魁登台献艺。

想要欣赏歌舞表演,必须购买入场券。

每位入场的客人,免费赠送半斤二十年的桃花酒。

华峤的酒量,就是在夜场练起来的。

还好,晋朝不考核公务员的品行,否则及格者寥寥。(完)

5.张载:投石满车的丑孟阳

张载的丑,是一种生产力。

每次,他推着一辆空车,招摇过市。

等到回到家里,车子里满满的堆满了石块。

这些石块,都是邻家的调皮孩子扔的。

他们一边扔,一边还唱着歌儿。

“张孟阳,面丑陋,吓死母猪和山羊。”

“掷石块,驱恶梦,夜里全家都平安。”

张载不但不抵触,反而天天推着车子往街上走。

不到三个月,就收集了十几吨石块。

他挑出那些通体圆润的鹅卵石,在玄关处铺了条小路。

小路通向荷花池,池子用大些的石块围成。

那些大的石块,被用来围成了花圃。

从高到低,花圃一共有三西层。

半米见宽,两米见长的样子。

花圃最上面那层,种的是黄色的郁金香。

花圃中间那层,种的是多肉紫牡丹。

花圃最下面那层,种的是三色姬小菊。

顺便将剩下的那些碎石块,撒在门外的小路上。

几个月过去,石块嵌进了泥土里,道路更加的硬实。

就算是下雨天,张载也不怕拖泥带水了。

算起来,真的节约了不少的成本。(完)

6.车胤:爱找萤火虫的男人

读书,需要仪式感。

一杯茶,一束花,搭配明暗相间的光线。

一张摇椅,一个温馨的空间。

一个人,度过一个闲暇的下午。

这样的环境,己是大部分现代人梦寐以求的。

足可以拍出无数美丽的照片,放在朋友圈羡煞旁人。

但若是比起车胤,这样的小资情调,实属一般。

车胤读书,从来不点灯,那浪费资源。

每天抓几十只萤火虫,在纸皮灯笼里忽闪忽闪。

将夜晚的草屋,照得如同白昼那般。

这样的逼格,当真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比拟的。

更气人的是,车胤白天忙着抓萤火虫。

等天黑了,才坐在纸皮灯笼下读书。

仅靠夜自修,就能够考试封神的人。

这样的天赋,怎能不令他人顶礼膜拜。

也有些纨绔子弟,像车胤那样囊萤夜读。

可惜,萤火虫读死了千万,考试的时候成绩惨淡。

其实,装逼除了经济的实力,更需要靠个人的能力。

那些总是在模仿,但一首无法超越的人。

就应该放下手中的活,好好的思考下。

不成功的问题出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完)

7.卫铄:书圣的启蒙好老师

卫铄,是王羲之最敬佩的人。

她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以楷书闻名。

卫铄出生在官宦之家,家庭条件优越。

不仅如此,卫氏家族以工书传家,出了不少书画名家。

从小,卫铄就耳濡目染,接受家族传承。

展现出了比同辈孩子,更强大的书法天赋。

她的父亲卫展身为廷尉,也以她的书法为荣。

每逢年底拜年家里寄出的帖子,都出自于卫铄之手。

在那个没有复印机的年代,一手好字很重要。

那是一个家族的脸面,也是一门可以吃饭的手艺。

天桥底下,帮人家写家书的,都要买卫铄的帖子回家练字。

写家书的字写的好,上门的客户就多。

王羲之小时候,就跟着卫铄练习楷书。

楷书是书法的基础,也是最磨练心性的文字。

王羲之跟卫铄,练习了好几年。

期间,卫铄将老师钟繇的作品送给了王羲之。

卫铄看出了王羲之的天赋,以及对书法的刻苦钻研。

希望王羲之在书法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在练习书法的同时,还让王羲之练习绘画。

通过绘画,提高王羲之的审美水平。

卫铄点精的故事,成为王羲之最难忘的记忆。(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