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芸:王者浴血
众生芸:王者浴血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三章:紫宸均衡(叁)

第三章:紫宸均衡(叁)

加入书架
书名:
众生芸:王者浴血
作者:
历史的搬运工
本章字数:
5882
更新时间:
2025-05-05

第三章:紫宸均衡(叁)

1.程元凤:缁流泛滥之恩,惠给颠沛之众

对于南宋眼前所处的困境,程元凤看得很清楚。

国弱民穷是内理,洪灾肆虐是外因。

所以,他才歇斯底里的呼喊,想要皇帝明白:

请求以缁流泛滥之恩,惠给颠沛之众。

皇帝也清楚,要给灾民活命的口粮。

但是,兵祸连连,皇帝家里也没有余粮啊。

拿什么可以拯救,深陷灾难的子民呢?

程元凤不知道的是,皇帝需要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而不是一个只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

当然,皇帝还是非常认可程元凤本尊的。

毕竟,他位高权重,也是一国的宰相。

同时从事组织工作多年,推荐了一大批的能人异士。

在官员心目中,他是值得尊重的好领导。

只有丁大全不识相,居然想下黑手扳倒程元凤。

程元凤一招以退为进,主动申请退居二线。

皇帝一看,心想丁大全这回算是无法全身而退了。

丁大全的能力再强,也架不住手下的人不配合。

毕竟,这满朝文武,一大半是程元凤举荐的。

丁大全想要大展拳脚,估计政令都出不了崇政殿。

最终,程元凤依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最近,又被封为新安郡公,官说官话的层次又提了一档。(完)

2.范宗尹:少年封侯拜相,惨遭兄弟出卖

天台山下,范宗尹落寞地望着眼前的三尺白绫,面如死灰。

范宗尹最后悔的,是向宋高宗举荐了秦桧。

昔日的好友,自从南归之后,心态己经变了。

三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可以改变很多人。

只是,少年得志的范宗尹太孤傲、太霸道。

眼前的秦侩,变得更加圆滑,更善于见风使舵。

主张讨论徽宗以来赏罚不明之事,是范宗尹提出的。

当时,他也征求了参知政事秦侩的意见。

在得到秦侩的赞许下,范宗尹向宋高宗提出了他的想法。

高宗的盛怒,让范宗尹成为众矢之的,形势急转首下。

此时,调转枪头的秦侩,第一时间转成污点证人。

伙同其他同僚,搜罗范宗尹的罪证。

希望在高宗面前,赢得更高的政治声望。

范宗尹年少有为,三十岁就位极人臣,当上宰相。

在行事上,难免有些嚣张,有些霸道。

许多老臣子,对于范宗尹心怀怨恨,恨不得他下台。

这次,范宗尹算是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那些曾经被他踩过的人,如今一个个跳了出来。

指责他为政多私,飞扬跋扈,破坏了朝廷的纲纪。

秦侩的最后一击,让范宗尹彻底出局。

兄弟的背叛无疑像一把尖刀刺进他的胸口,至死无法愈合。(完)

3.崔与之:金银权贵不要,千古流芳不求

有麝自然香,何必迎风立。

为了南宋朝廷,崔与之可谓呕心沥血。

他是第一位,从岭南走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

这一切,得益于增江书友林仲介等人的慷慨资助。

他也是第一位,在广西那片莽荒之地开疆辟土的人。

在浔州,他主动将自己居所的瓦片换下来,用来修葺粮仓。

他还是第一位,在海南岛上巡视的官员。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位朝廷官员踏足过这片不毛之地。

崔与之不爱金银,不慕权势,只想要把活儿干好。

人到中年,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必须要把饭碗端住了。

至于千古流芳,那是刀笔之吏的事情。

只要把事情做好,青史上终归会留下他的只字片语。

最近,南宋迎来了南渡后最大的危机。

事情还要从蒙古大军,攻打金国开始说起。

前些年,金国为了避开蒙古铁骑,将首都迁到了汴京。

打不过蒙古的金国,自然拿南宋这个软柿子出气。

时不时在边境,骚扰南宋的子民。

崔与之临危受命,在扬州筹措军备及防守事宜。

只要肯努力,就算没带过兵、打过仗,一样可以独当一面。

刀山火海,只要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

再凶猛的敌人,也可以按在地上摩擦。(完)

4.胡安国:与其经世救国,不如归而山隐

历朝历代,经世救国的能人如恒河沙数。

早些年,胡安国算得上是北宋政坛的一个人物。

太学博士、湖南学士等荣耀,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靖康元年,更是被擢升为中书舍人。

奈何,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喜极而泣。

来自宰相何桌的排挤,只是仕途下坡的第一场游戏。

之后,左相吕颐浩的重击,让他彻底从政坛上消失了。

从此,胡安国没羞没臊地过上了带薪停职的生活。

而此时,北宋朝廷己经不在,由南宋朝廷取而代之。

因为曾被提举为湖南学士的关系,胡安国在南岳混得很不错。

于是,他托朋友在湘潭买了十亩私田,建了一排小别墅。

凭借多年走穴登台、教书育人的宝贵经验。

栖身南岳的胡安国过起了结庐在人境,又有车马喧的生活。

他开创的碧泉书院,一跃成为南岳最出名的文化圣地。

无数的南宋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听课。

门口的马路,从柒丈路宽一首拓宽到壹拾贰丈。

每月收缴的学费,比公务员的薪资还要高上好多倍。

依仗充沛的财力,以及深厚的文学造诣。

胡安国开创湖湘学派,而其本人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春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六年后他学术大成,一本《春秋传》享誉南宋全境。(完)

5.贾似道:连蒙带骗上位,光明正大专权

在众人眼里,贾似道是个奸臣。

而事实上,贾似道最大的问题是专权。

不给其他同僚表现的机会,那自然会被诋毁。

尤其是丁家洲之战,呼声很高的南宋精英部队完败。

对南宋王朝而言,无疑是统帅无能的表现。

这一口锅子,只能由贾似道自己来背。

只是,群臣哪里肯放过这次落井下石的机会。

纷纷上书,要求诛杀贾似道。

最终,贾似道在贬谪途中,死于郑虎臣之手。

如果当年,贾似道安心当他的参知政事。

帮助宰相处理处理政府,提供些参考性的意见。

他也不至于把自己送上风口浪尖,高居万人之上。

高处不胜寒,更何况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贾似道的错,就是错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如果当年,贾似道安心当他的太师。

把带兵打仗的任务,交给那些武将去办。

他既可以当幕后黑手,赢则邀功,败则甩锅。

他把一手好牌,烂在了自己手里。

他的某些爱好,也成了别人病诟的理由。

比如说,他曾经写过一篇《促织经》。

后来,有人就说他是蟋蟀宰相,这完全是污蔑。(完)

6.林仲虎:武状元的威名,靠拳头打出来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林仲虎的武状元名头,是靠拳头赢回来的。

少年时,林仲虎展示出极高的文学天赋。

十三岁那年,就以诗赋,冠绝宁德。

但是,当时的宋国积弱,总是被金国追着打。

文人在宋国的地位,一落千丈。

没有关系,本事再大,连工作都找不到。

既然从文的路走不通,于是林仲虎开始改行从武。

宁德是武术之乡,尤其是白鹤拳为当地一绝。

林仲虎学的入门拳法,就是白鹤拳。

白鹤拳主攻练气,气沉丹田,便能练就铁骨。

林仲虎虽然起步比别人家的孩子晚,但胜在天赋不错。

以武举漕选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廷试的资格。

可惜,廷试的主考官,是权相韩侂胄。

此人是典型的好战分子,喜欢在宗亲里面拉关系。

廷试中有宗亲赵汝愚的外戚,托韩侂胄代为关照。

最终,林仲虎以榜眼之名,进入了南宋公务员的序列。

进入公务员系统之后,林仲虎并没有因此而懈怠。

工作之余,他在莆田少林寺学习白虎拳。

白虎拳动作沉雄,刚劲威猛,有力劈华山之势。

林仲虎据此自创虎鹤双形迷踪拳,六年后一举夺得武状元。(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