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刺客
散朝后,景瑞进宫给淑妃请安,不过两个月没见,淑妃便憔悴了许多。
如今凤印重新归皇后掌管,淑妃又被贬了位分,宫人见风使舵,从前她有多风光,现下她就有多落魄。
景瑞刚从燕地回来,昨儿又在明华殿出了风头,整个人都显得神采奕奕。
他举步迈入淑德殿,刚要躬身请安,便被淑妃的一巴掌打懵了。
“当初你是如何向本宫保证的?本宫没有你这么窝囊的儿子!”
景瑞离京前,淑妃亲笔写了一封信让他交给安王,虽未告诉他信中的内容,言下暗示的已足够明显。
而如今燕地一切安好,淑妃便知景瑞并未将信送到安王手上。
宣德帝冷落她将近半年,景瑞若选择安分做个藩王,她就只能被迫做深宫怨妇。
最好的结果就是几十年后就是陛下驾崩,她跟着儿子前往封地。
这样的结局于宫中普通嫔妃而言,或许是个不错的归宿。
淑妃曾经代掌后宫,离后位仅剩一步之遥,最后只能窝囊地跟着儿子远离京城,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景瑞挨下一巴掌,不敢有一丝委屈和怨言。
若换作平日的淑妃,绝不会在他面前这般失态。
可想而知,他去燕地的这两个多月,他的母妃在宫里受了多少委屈。
能给淑妃委屈受的,除了未央宫那位,还能有谁?
然而他不知道,皇后真正恨的人,从来就不是淑妃,而是远在南疆,“死而复生”的郑氏。
看着母亲痛心疾首的神情,景瑞竖指起誓,“最多半年,儿臣就能让母妃过回从前的日子,母妃暂且再忍耐些日子,皇后身中剧毒……”
淑妃冷笑,“那巫医已找到解毒的法子,你还要本宫忍半年?”
景瑞皱了眉头,他在燕地的这个月,京中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吗?
“母妃,究竟怎么回事?”
淑妃冷哼一声,将半个月前赵宰辅送进宫的消息说了。
得知景惜云的血能解皇后身上的毒,景瑞眸中划过一抹阴鸷,“我知道了,父皇特准儿臣在京中多住一段时日,母妃且安心等着我的好消息。”说罢,大步离去。
另一边,谢鸾正和两个小宫女逗鸟,内侍躬身而入,低声回禀今日淑德殿的动静。
皇后病中不管后宫之事,不代表谢鸾不管。
自从淑妃被禁足,谢鸾便在淑德殿安插了眼线。
包括景惜云的血能救皇后的秘密,也是她命人泄露给淑妃的。
淑妃已走投无路,待景瑞回京,她定会急不可耐将这个秘密告知景瑞。
一切都在她预料之中。
接下来,就看景瑞的了。
-
一连半个月过去,景瑞始终没有动作。
除了几日前杖毙了淑德殿几个宫人,闹出不小的动静。
其中一个正是那日回来含章殿传话的。
这日谢鸾从宫外回来,景瑞已经在含章殿外等着了。
两人名义上还是兄妹,景瑞就是再恨她,也不敢对她做什么。
不过到底没了从前的逢场作戏,出言便是好一顿嘲讽。
说到淑德宫被杖毙的宫人,谢鸾只作不知,“几个乱嚼舌根的下人罢了,也值得四皇兄特意跑一趟?”
景瑞青筋暴起,“我母妃在宫中有任何闪失,我第一个不会放过你。”
不等谢鸾开口,苕春立马说道:“不说赵嫔在宫里好好的,就算赵嫔有个三长两短,与我们公主有何干系?我还说是你们故意用苦肉计栽赃我们公主呢。”
一个丫头都敢出言顶撞他,景瑞如何能忍,当即端起兄长的架子训斥谢鸾管教不当,命人将苕春拉下去杖毙。
然而在场都是含章殿的人,无一人理会他。
景瑞正要喝令近卫动手,谢鸾瞥他一眼,“四皇兄去燕地一趟,回来倒是威风不少。”
说着话音一转,陡然生出几分凌厉,“四皇兄今日来我殿中,若我有丝毫损伤,你猜父皇会怎么想?”
景瑞被这一句话激得七窍生烟,因为他知道,帝王会毫不犹豫站在谢鸾这边。
“……你给本王等着!”
景瑞狠狠瞪了谢鸾一眼,撂下一句狠话就灰溜溜离开了。
谢鸾面无表情转身,吩咐左右,“这几日多派几个人守着偏殿。”
“是。”
景瑞气冲冲出了宫,不想刚出宫门便被张德全叫住。
“燕王殿下,陛下有请。”
景瑞还不知方才他去含章殿兴师问罪的事已经被人一番添油加醋告到殿王面前了。
进了乾元殿,他还未还得及行礼,就被迎面飞来的酒盏砸了个正着。
抬头便对上帝王一脸怒容。
刚从燕地回来便欺负妹妹,现在宣德帝只恨不得将他发配的远远的,眼不见为净才好。
若换作旁人,被帝王警告了,接下来这一阵子定会尾巴做事,争取去燕地之前,给帝王留下一个好印象。
偏偏对方是景瑞。
非但不加收敛,过两日便派了两名刺客潜入含章殿。
这回目的明确,就是冲着取景惜云的性命来的。
景惜云一死,不管谢鸾怎么折腾都是死局。
殊不知谢鸾就等着他动手。
次日明熙公主遇刺的消息传到帝王耳中。
帝王再次大发雷霆,任景瑞如何解释也无济于事。
起初帝王怎么也不相信自己一手培养的儿子会做出如何蠢事。
可含章殿所有宫人都瞧见了。
如今人证物证皆在,事实就是景瑞派人刺杀谢鸾。
从前屡次三番算计且不提,从景瑞月初回京开始算,就已经是他第三次针对谢鸾了!
景瑞忙不迭为自己分辩,“儿臣没理由刺杀阿鸾妹妹啊,求父皇明鉴!”
“那两个刺客,不是你燕王府的人?”
景瑞一噎。
那两个刺客已经招了,不管他的目的是谢鸾,还是杀了景惜云,在帝王眼里都是一样的。
承认后者,说不定更严重。
“明便收拾东西回燕地去,今年年节也莫要回来了!”
出了乾元殿,景瑞脑中还在反复循环宣德帝这句话。
从前他觉得只要自己上进,帝王总能多看他几眼。
谢鸾回来后,他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若是只有皇后所出才有资格继承那个位置,那么从一开始,帝王便没想过立他为储君。
所谓的栽培他,器重他,不过是为了别人铺路。
翌日一早,景瑞便收拾好了东西回燕地。
和两个月前去燕地那日的心境全然不同。
那日他还想着治理好东南水患,向帝王证明自己。
此次回京,他彻底意识到,京中再无他的容身之地。
景瑞回头最后看了眼宫门,眸中闪着坚定。
半年……最多半年,他还会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