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到极致:拖延的艺术与哲学》
森淼鑫,一个将懒发挥到极致的人,他的生活仿佛是一场与拖延共舞的漫长演出,每一个举动都蕴含着他独特的拖延艺术与哲学。
森淼鑫的学生时代就是他拖延生涯的开端。每天清晨,当闹钟响起,那本应是开启新一天学习生活的信号,但对于森淼鑫来说,却是一场与自已意志力的艰难斗争。他总是习惯性地伸手关掉闹钟,然后翻个身继续沉睡。他的脑海里会闪过无数个念头,诸如“再睡五分钟就好”,这五分钟却像一个黑洞,不断吞噬着他宝贵的早晨时光。
上学的时候,他总是踩着上课铃声进入教室。他的书包杂乱无章,因为前一晚他根本懒得去整理。书本、文具随意地散落在书包里,就像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一样散漫。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也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他不是在玩耍中忘记作业,而是明明知道有作业要做,却总能找到各种借口推迟开始的时间。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一周内交。森淼鑫在第一天听到这个任务时,心里想着“时间还早着呢”。于是,前几天他依旧像往常一样,放学后就和小伙伴们玩耍,看电视,仿佛那篇作文根本不存在。到了第五天,他才开始有些焦虑,但这种焦虑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他坐在书桌前,先是摆弄着各种小物件,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又在本子上乱涂乱画。好不容易拿起笔,写了几句话后,又觉得不满意,于是把纸揉成一团扔掉。
到了第六天,他的父母开始催促他,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还有一天呢,肯定能写完。”然而,这一天他依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文创作中。他一会儿说没有灵感,一会儿又抱怨题目太难。直到第七天晚上,离睡觉时间已经不远了,他才在极度的紧迫感下匆匆完成了那篇作文。作文的质量可想而知,字迹潦草,内容也是东拼西凑,但他却觉得只要交上去就好,完全不在乎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森淼鑫的懒和拖延并没有丝毫改善,反而在他的生活中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大学时期,他的宿舍生活简直就是拖延的典型案例。
他的床铺永远是最乱的,被子很少叠起,衣服也是随手乱扔。舍友们都有自已的学习和生活计划,而森淼鑫却总是在宿舍里无所事事。他很少主动去上课,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逃课。如果有不得不去的课,他也会拖到最后一分钟才起床,然后随便套上衣服,头发乱蓬蓬地就冲向教室。
对于课程作业,他更是拖延到令人惊讶的程度。比如,有一门课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森淼鑫所在的小组早早地就开始讨论分工,但他却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自已的任务。他会说自已最近身体不舒服,或者说自已还有其他更紧急的事情要做。实际上,他所谓的紧急事情就是在宿舍里打游戏或者看小说。
当小组的其他成员已经完成了自已的部分,开始催促森淼鑫时,他才慢悠悠地开始着手自已的任务。但他的行动速度极其缓慢,做一点就休息一会儿,一会儿觉得资料不够,一会儿又觉得思路不清晰。他在电脑前坐了几个小时,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十几分钟。
他这种拖延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整个小组的进度。小组的成员们对他非常不满,但他却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觉得大家对他太苛刻。他认为自已虽然拖延,但最终还是会完成任务,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这么着急。
大学毕业后,森淼鑫进入了职场。他本以为职场生活可以让他有所改变,但实际上,他的懒和拖延在职场中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他的工作任务总是积压,每天上班他不是先规划当天的工作,而是先在座位上发呆或者浏览一些无关紧要的网页。当同事们都在忙碌地工作时,他却仿佛置身事外。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因为他懒得去整理,总是找不到自已需要的东西。
有一次,他的上司交给他一个重要的项目,要求他在一个月内完成初步方案。森淼鑫接到任务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觉得一个月的时间很长,不用着急。于是,在第一个星期,他几乎没有做任何关于这个项目的工作。他每天都在应付一些琐碎的小事,或者和同事闲聊。
到了第二个星期,他开始意识到时间有些紧张了,但他还是无法克服自已的拖延习惯。他会花很长时间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比如选择项目报告的字体和格式,而对于项目的核心内容却迟迟没有着手。他总是觉得自已还没有准备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但这种思考往往是没有结果的。
到了第三个星期,项目的进度已经严重滞后,他的上司开始询问他的进展情况。森淼鑫只能含糊其辞地说正在进行中。他开始加班加点地赶工,但由于之前的拖延,他对项目的整体把握已经出现了偏差。他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已的思路,这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在最后一个星期,他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待到很晚,但他的工作效率依然很低。他总是被各种小问题困扰,而且由于长时间的拖延,他的压力越来越大,反而更加难以集中精力工作。最终,他勉强在截止日期前交上了一份并不完美的方案。这份方案存在很多漏洞,上司对他非常失望,他也因此失去了一次晋升的机会。
在他的感情生活中,森淼鑫的懒和拖延也造成了很多困扰。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名叫小萱。小萱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女孩。森淼鑫鼓起勇气向小萱表白后,小萱答应先和他交往看看。
然而,在交往过程中,森淼鑫的懒病又犯了。他很少主动计划约会,总是让小萱来安排。他觉得这样比较轻松,不用自已去费脑筋。而且,他在约会时也总是迟到,每次都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交通堵塞、临时有事等。实际上,很多时候是他自已拖延,没有合理安排时间。
小萱喜欢看电影,有一次她和森淼鑫约好一起去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小萱提前到达电影院,买好了票,还买了森淼鑫喜欢吃的爆米花。可是,电影快要开始了,森淼鑫还没有出现。小萱给他打电话,他才匆匆忙忙地赶来,错过了电影的开头部分。小萱非常生气,她觉得森淼鑫根本不重视她。
除了约会迟到,森淼鑫在感情中的其他方面也很拖延。他很少主动关心小萱的生活,不会像其他男朋友那样及时送小萱礼物或者给她惊喜。他总是想着“等有时间再说”,但这个时间似乎永远不会到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萱对森淼鑫的失望越来越大。她觉得森淼鑫是一个没有上进心、不懂得珍惜感情的人。最终,小萱提出了分手。森淼鑫非常后悔,他试图挽回,但他的拖延已经让他失去了太多机会,小萱已经对他彻底失望。
森淼鑫的生活因为他的懒和拖延变得一团糟。他的健康状况也因为他的不良生活习惯而逐渐下降。他很少运动,总是懒得去锻炼身体。他的饮食也不规律,经常因为拖延而错过吃饭的时间,然后随便吃一些垃圾食品充饥。
他的朋友也逐渐远离他,因为他总是拖延答应朋友的事情。比如,朋友邀请他参加聚会,他总是说会去,但到了聚会的时间却不见踪影。他的这种行为让朋友们觉得他不可靠,慢慢地就不再邀请他了。
然而,森淼鑫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已的问题所在。他仍然沉浸在自已的拖延世界里,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他甚至还试图为自已的拖延寻找一些哲学上的解释。
他觉得拖延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是不想被时间和任务所束缚。他认为自已在拖延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享受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但实际上,他的这种所谓的哲学只是他逃避现实、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一种借口。
直到有一天,森淼鑫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挫折。他因为长期拖延工作,导致公司的一个重要项目失败,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公司决定辞退他,他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
他开始反思自已的生活,他发现自已因为拖延错过了太多的机会,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他的健康、感情、友情和事业都因为他的懒和拖延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他意识到自已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需要改变。于是,他开始尝试克服自已的拖延习惯。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天给自已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他开始早起锻炼,保持健康的饮食。在工作上,他也变得积极主动,不再拖延任务。他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先做重要的事情,不再被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所困扰。
在感情方面,他也努力挽回曾经失去的朋友和恋人。他向小萱诚恳地道歉,并且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已的改变。小萱看到了他的努力,最终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森淼鑫的故事就像一个警示,告诉人们懒到极致的拖延虽然可能在一时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错觉,但从长远来看,它会毁掉一个人的生活。而克服拖延,走向积极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