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故事汇
农村民间故事汇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农村民间故事汇 > 第31章 北川老巷的梆子声

第31章 北川老巷的梆子声

加入书架
书名:
农村民间故事汇
作者:
爱吃柠檬茶
本章字数:
2504
更新时间:
2025-07-02

2008年5月12日,北川老县城的午后弥漫着槐花的香气。68岁的周德顺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家茶馆门口打盹,手中的老竹扇轻轻摇晃。茶馆背后是条幽深的青石板巷,巷尾那座废弃的戏楼,曾是他年轻时唱川剧的地方,如今爬满了爬山虎,只留下斑驳的飞檐在风中诉说着往昔。

地震发生时,周德顺被气浪掀翻在地。等他挣扎着爬起来,眼前的景象让他肝胆俱裂:整条老巷的房屋如同被巨手捏碎的积木,瓦砾堆中伸出无数绝望的手。他跌跌撞撞地冲进废墟,听见儿媳的呼救声从茶馆方向传来。可当他扒开砖石,只看到半截染血的围裙——那是儿媳每天做饭时系着的。

搜救工作持续了七天七夜。到了第七天深夜,周德顺守在儿媳遇难的地方不愿离开。月光惨白如霜,废墟中突然响起一阵清脆的梆子声,“嗒嗒嗒”,像是戏台上丑角出场的节奏。他浑身发冷,抬眼望去,竟看见戏楼的方向亮起几点幽绿的光,仿佛有人提着灯笼在走动。

“德顺哥?”身后突然响起熟悉的声音。周德顺猛地回头,只见老友赵文远站在瓦砾堆上,穿着那件褪色的蓝布长衫——正是他下葬时穿的寿衣。赵文远生前是戏楼的班主,地震时被塌落的横梁砸中。此刻他脸上挂着诡异的笑,手中握着半截断裂的梆子:“来段《白蛇传》?就唱断桥那折。”

周德顺吓得瘫坐在地,想喊却发不出声音。赵文远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梆子声却越来越清晰。恍惚间,周德顺看见戏楼的废墟上浮现出模糊的戏台,青衣花旦踩着碎步在月光下舞动,台下坐满了看不清面容的“观众”,他们的鼓掌声混着梆子声,在死寂的废墟上回荡。

天亮后,救援队发现周德顺蜷缩在瓦砾中,嘴里念叨着“唱戏”“梆子”。医生诊断他因过度悲伤产生幻觉,可周德顺坚信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的。从那以后,每个月圆之夜,北川老巷都会传出若有若无的梆子声。有胆大的志愿者循着声音寻找,却在戏楼废墟前看到诡异的一幕:月光下,几只黑影正在模仿川剧的身段,甩袖、踢腿,动作整齐划一,可他们的脸却是模糊的一团。

三个月后,重建工作开始。施工队准备拆除戏楼的残垣断壁时,意外挖出一个木箱。箱子里装满了川剧戏服和道具,最上面放着赵文远的梆子,木头表面还沾着暗红的血迹。当晚,负责施工的队长做了个怪梦:他梦见自己站在热闹的戏楼里,赵文远带着戏班唱《铡美案》,包拯的脸谱在煤油灯下泛着青光。唱到高潮处,赵文远突然转头对他说:“留着这戏楼吧,给大伙留个念想。”

队长醒来后心有余悸,第二天便向上级申请保留戏楼遗址。如今,北川地震遗址公园里,那座残破的戏楼成了特殊的纪念地。每逢清明,总有人看见白发苍苍的周德顺坐在戏楼前,面前摆着儿媳的围裙和赵文远的梆子。当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远远看去,就像他正与老友同台演出。

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那些在地震中骤然离世的人,因为心愿未了,魂魄被困在熟悉的地方。而北川老巷的梆子声,是戏班的亡魂在用他们最熟悉的方式,向生者诉说着不舍与牵挂。曾有研究民俗的学者来到这里,用录音设备记录下夜半的梆子声,发现声音里夹杂着细微的啜泣,像是无数个声音在同时哼唱:“人间路,难回头,一步一叹一春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