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故事汇
农村民间故事汇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农村民间故事汇 > 第34章 绣娘与狐裘

第34章 绣娘与狐裘

加入书架
书名:
农村民间故事汇
作者:
爱吃柠檬茶
本章字数:
2592
更新时间:
2025-07-02

清乾隆年间,苏州城西的绣坊街住着一位姓沈的绣娘。沈绣娘年方二八,生得眉清目秀,一双巧手绣出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连城中富户都慕名前来定制绣品。

绣坊街尽头有间破旧的茅屋,住着一位孤寡老妪。沈绣娘每日路过时,总会停下脚步,给老妪送去自己做的点心,或是帮她浆洗衣物。老妪双目失明,却对沈绣娘格外疼爱,常说:"乖孩子,你这般好心,他日定有善报。"

一日,沈绣娘在市集上遇到一位衣着华贵的妇人。妇人自称姓白,想请沈绣娘绣一件狐裘,要求用最上等的丝线,绣出百鸟朝凤的图案。沈绣娘见这活计费时费工,本想推辞,却见白夫人出手阔绰,便应承下来。

回到家中,沈绣娘取出珍藏的金线银线,日夜赶工。每当夜深人静,她总能听见窗外传来轻轻的叹息声,仿佛有人在默默注视着她。起初她并未在意,首到有天夜里,她看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蹲在窗台上,眼中闪烁着泪光。

沈绣娘自幼听老人说过,白狐乃通灵之物,见之不祥。可这只白狐眼神温柔,并无恶意。她壮着胆子问道:"你可是有什么心事?"白狐开口说话了:"绣娘,你绣的狐裘,正是我夫君的皮毛。"

原来,白夫人本是山中狐仙,百年前她的夫君为救苍生,甘愿化作狐裘献给朝廷。如今白夫人想请沈绣娘在狐裘上绣满百鸟朝凤,好让夫君的魂魄得以安息。

沈绣娘大惊失色:"既如此,为何不另寻他人?"白狐叹道:"世间绣娘虽多,唯有你心怀善念,绣出的图案方能注入灵气。"

沈绣娘听后,心中不忍。她放下手中绣活,对白狐说:"我虽只是一介凡人,却也知万物有灵。这狐裘我定当用心去绣,但求能助你夫君早日超脱。"

从那以后,沈绣娘不再把这当作一桩生意,而是怀着敬畏之心,一针一线地绣着。每绣完一只飞鸟,她都会在心中默默祈祷。白狐每晚都会前来,静静看着她刺绣,有时还会带来山中的野果相赠。

一个月后,狐裘终于完工。百鸟朝凤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狐裘上飞出来。白夫人亲自前来取货,看到绣品后,眼中含泪:"绣娘,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她取出一锭金子放在桌上,沈绣娘却婉拒了:"夫人,这并非为钱财而绣,只求能帮到令夫君。"白夫人欣慰地点点头,化作一道白光消失了。

当晚,沈绣娘梦见白狐夫妇前来道谢。白狐夫君己脱去兽形,化作一位俊朗的公子,与白夫人携手向她行礼:"多谢绣娘成全,他日若有难处,可来西山寻我。"

没过多久,城中爆发瘟疫,沈绣娘的奶奶也染上了恶疾。她想起白狐的话,连夜赶往西山。在半山腰,她遇到一位白胡子老翁,老翁给了她一包草药,说:"此药可救你奶奶,也可救城中百姓。"

沈绣娘回到家中,将草药熬成汤药。奶奶服下后,病情很快好转。她又将剩下的草药分给村民,瘟疫这才渐渐平息。

经此一事,沈绣娘的善名传遍苏州城。人们都说她是菩萨心肠,连狐仙都愿意相助。而沈绣娘依旧每日刺绣,只是她的绣品上,总会多几分灵动的仙气。每当夜深人静,人们还能看见一只白狐在绣坊街徘徊,守护着这位善良的绣娘。

后来,沈绣娘终身未嫁,一心钻研刺绣技艺,还收了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为徒。她常对弟子们说:"刺绣如做人,心正则针正,心善则绣灵。"而她与狐仙的这段奇缘,也在苏州城代代相传,成为一段佳话。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